很多小伙伴比较关心康熙不削藩吴三桂会反吗(康熙为什么要杀吴三桂),本文带大家一起看看康熙不削藩吴三桂会反吗(康熙为什么要杀吴三桂)。
网友提问:康熙为什么不听孝庄的话等吴三桂老死,而是急于削藩?
优质回答:孝庄太皇太后想到的是解决吴三桂的办法,但康熙想的更远。
确实,吴三桂年龄比康熙大的多,时间似乎在满清这一边,两个人熬时间,吴三桂肯定熬不过康熙。
孝庄想到的是怎么样去解决吴三桂,并且以最小的成本解决吴三桂,但是,康熙面临的局势要复杂的多,而且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招不慎大清王朝不仅保不住对中原的控制权,可能连龙兴之地都得丢掉了。
擒拿鳌拜之后,康熙皇帝只是收回了对京师的控制权,实际上,整个天下依然危机四伏。
南方的三藩控制了数个省的面积,他们在这里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官员的任免权,名义上这里是大清的土地,实际上就是个独立王国。
除了三藩,还有盘踞台湾的郑氏集团,该集团靠海上贸易起家,他们的存在,北到长江口,南到广东一带都不太平。富庶的东南一带,因为郑氏集团的存在实施常年的海禁政策。
还有西北地区的准噶尔,明末清初崛起之后建立了中亚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国家,他们从沙俄那里购买了很多枪支,所以不仅骑兵强大,而且火器也不比清朝弱。
就连外东北的龙兴之地也不安全了,16世纪,沙皇俄国派出探险队越过乌拉尔山,开始了对西伯利亚地区的远征,于明末清初之际来到了黑龙江流域。
在这些不稳定因素中,三番的威胁最大,解决其他方向上的对手,随时有可能被三藩抄了后路。
那么,可不可以就这么熬着,等把吴三桂熬没了,再解决那些对手呢?
答案是,不行!表面上看康熙年富力强,有时间,其实时间非常紧迫。
就拿和俄国在外东北地区的战斗来说吧,自从沙皇俄国派出探险队进入到黑龙江流域之后,就开始往这里进行移民和修筑城堡来巩固对周边的统治。雅克萨之战爆发的时候。这一代已经有上千人。的武装力量了,那么如果再往后推迟。
二三十年时间,当地的移民翻倍,武装力量也能翻倍。
在这期间,那些忠于大清王朝的土著居民会被侵略者斩杀殆尽,剩下的后者屈服于沙俄的淫威,或者成长于沙俄的统治之下,对大清也没有什么感情可言了。
到那时,康熙想要收复这里,比登天还难。
所以,必须赶紧解决掉吴三桂等三藩,然后才能在其他方向上动手了。
公元1681年,康熙平定三藩之乱;1683年就收复了台湾;1686年彻底打垮沙俄在黑龙江流域的势力;1689年平定葛尔丹战争爆发。
此时,康熙已经可以集中全国力量在西北开战了!
其他网友观点导语:康熙为什么不听孝庄的话等吴三桂老死,而是急于削藩?
康熙和孝庄一个明帝,一个明后、明太后,两个都是非常厉害的人物。他们在削藩吴三桂时意见相左并不奇怪,所站的立场无异,所虑的方面不同而已!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我们今天就不展开细说了,这人人尽皆知,人皆唾骂!
要削藩时的政治、社会环境在除鳌拜后康熙已完成了权力集中,国家实力日益强盛。而这时候曾为满清立国立下汗马功劳的“三藩”已成尾大不掉之势,不仅耗费国家大量粮响,而且诸藩手握重兵,越来越强势,竟出现选任官员,自为一政的现象,是为“西选”。康熙认为:“藩镇久握重兵,势成尾大,非国家利”
“削藩”或“撤藩”势在必行,这一点是康熙和孝庄的共同点,但缓削或急削是他们的区别。
孝庄为什么主张“缓削”?孝庄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她主张“缓削”甚至等吴三桂老死,自有其正当理由:
一、对吴三桂实力的惧怕和希望
作为皇太极的老婆,从吴三桂降清以后一路冲锋陷阵、攻城略地她是清楚的,她深深知道吴三桂的狡猾和狠毒,手下又有虎狼之师。她怕她和她的孙儿步了永历皇帝的后尘。同时,吴三桂此时已步入老年,她想一动不如一静,静待事情自行解决。
二、对康熙的担忧和期待
平“三藩”时,康熙才20岁。作为一个皇帝,孝庄认为他还“太嫩”,还应该从各方面得到锻炼和加强。况且从人口、地域来说,时间也在康熙这边,她认为康熙不应该去冒这个风险。
康熙为什么要“急削”康熙,可称千古一帝。生前发生的事:除鳌拜、平三藩、雅克萨之战、多伦会盟,准噶尔之战、统一 台湾等无一不彪榜史册。急于 削藩是因为:
一、初生牛犊不怕虎
康熙16岁除鳌拜,揽权力,他对自己的能力还是有自信的。平三藩开始时也才20岁,阅历尚浅,初生牛犊不怕虎。
二、逼不得已,但也做了相应的部署
其实,开始削藩并不是由朝廷提出,只不过康熙顺水推舟了而已,只不过最终玩砸了。康熙也作了相应的战略部署,比如只针对吴三桂,对其他人实行招降等
三、康熙认为,“攘外必先安内,时间不等人”
其实这时候的康熙也是内忧外患,内面三藩强势,多股“反清复明”势力集结。外患未靖,葛尔丹、郑经未平。他最怕内忧外患一并爆发,因此快刀斩乱麻。
四、吴三桂太猖狂,他不再忍
吴三桂要钱、要粮、强军、封官,后为竟杀了朱国治。事情已无法回头。因此,他不再忍。
结论:八年平藩,康熙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终以吴三桂在衡阳称帝、病逝后再反攻为结束。孝庄的眼光是独到的,康熙有点操之过急了。还好,相对于吴三桂,老天似乎更喜欢他。
【温馨提示:长相思,淡忘忆,相见不如怀念。尊崇原创,不忘初心。自古胡说容易,码字太难;既然有缘与您于此相遇,期待文笔相谈。如您认可“淡忘忆”,请关注赞赏分享,指正雅评留言,不胜感激!】
其他网友观点吴三桂表面上是云南一个省的平西王,其实他掌管着云贵川三个省的军政大权。这玩意儿要不除掉,康熙根本就睡不着觉。
吴三桂在地方上拥有绝对的自治权,这是相当可怕的。云贵川的军权、政权、财权都在吴三桂手里,那也就算了,后来连选拔人才的权力,也落在了吴三桂手里。
也就是说康熙所在的清廷可以举办科举考试,他吴三桂也可以举办科举考试,因为他可以凭借自己的喜爱来选拔官员,号称西选。跟国家抢钱、抢权、抢地盘,现在又来抢人才,你吴三桂想干嘛?
康熙辗转反侧,心里想着的,就是如何把西南地区的所有权力都收归己有。可是很难实现,因为朝廷派去的巡抚总督,就跟摆设一样,没有吴三桂点头,这些人就是个傀儡,啥事情都办不成,云南巡抚朱国治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况且,吴三桂在自己地盘上收取的税赋,绝大多数不用上交,可是他的所有兵马,却全都要朝廷来供养,你说谁吃得消?
退一万步讲,就算吴三桂不谋反,如果等到吴三桂自己老死,那清廷需要花费多少钱来供养吴三桂和他的人马呢?天下大事都是一笔买卖,算清楚了你就明白为什么康熙一定要削藩了。
早点削藩,可以节省大量开支。很多事情就是坏在了一个拖字上,康熙不是个喜欢拖沓的人。他一眼就看出了,大清国如果继续这么供养着吴三桂,那么他的江山很可能会亡在吴三桂死之前。
在消灭永历帝朱由榔以后,其实吴三桂在云南的作用,已经不大了。飞鸟尽良弓藏,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给你个平西王做做,是让你享受几年。
这个时候人家要收回这些待遇了,你就不要哭闹了,出尔反尔可不是他们的专利。再说了,历史上哪有开国功臣长期手握如此庞大的兵权坐镇一方的呢?
就算你要坐镇,也必须要受到朝廷的节制才对。比如说明朝的沐王府,其实沐王府的传人和云南巡抚是共存的,有事情大家坐下来商量着办。
可是吴三桂一家独大,完全不把朝廷的巡抚放在眼里。而且不交给给朝廷,自己每年都在哭穷,你这让康熙很难办啊。
不是康熙要削藩,是吴三桂的种种行为,逼着康熙削藩。削藩,只是落个鸟尽弓藏的骂名,而不削藩,则很有可能会亡国。
不仅要削藩,而且要加快速度削藩。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这件事摆到台面上来谈。因为时间越短,成本就越小。
治国和做生意,没什么两样。把钱通过赋税的方式收上来,再用在全国各个方面,剩下的就是利润。吴三桂这件事显然已经让康熙连年亏本了,亏本的买卖你愿意做吗?而且还一做这么多年。
吴三桂还真的未必想要造反。吴三桂是什么人?一个放清军入关的人,一个杀掉了前明皇帝的人,一个双手沾满了同胞鲜血的人,这样的人就算打起了反清复明的旗号,又有几个有识之士愿意跟随他呢?
很显然,吴三桂当年诛杀朱由榔的时候,就是为了向清廷表忠心,并且告诉天下人,他已经没有退路了,只有效忠清朝这一条路。
为此康熙的四大辅政大臣,才会如此放心地加封他为亲王,并且将贵州交给他代管。永镇云南也就成为了现实。
所以从动机角度来说,吴三桂主动造反的可能性基本为零。他没有任何退路,出卖了所有的同胞,现在再想要得到大家的谅解,哪里对得起那么多被他残害的亡灵呢?
为此康熙如果不是步步紧逼的话,吴三桂不会主动造反。但是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因为康熙想要拥有云贵地区的控制权,而吴三桂始终不愿意将这些权力交出来。他知道,现在手里有钱有兵说话就硬气,一旦这些东西没了,再说话就没有人愿意搭理你了。
这是真知灼见,在任何时期都是这样。成功者放个屁都是至理名言,而默默无闻者就算你是个真正的吹哨人,也会被人当成造谣者拘留。
吴三桂认清了这样的事实,所以即使他没有造反的想法,也必须要保住自己的实力。我个人认为,其实他的终极目标就是世代能够镇守云贵而已。
孝庄只能提提建议,不可能参与如此重大的决策。都认为孝庄太后和慈禧一样,是个垂帘听政的太后。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其实孝庄压根就不愿意管事情。
为什么?因为孝庄被她儿子伤透了心。当年顺治年纪还小的时候,孝庄的确掺和一些朝政,可是顺治岁数大了以后,孝庄发现自己的所有政见,几乎都不受顺治待见。
为此顺治和孝庄天天吵架,两个人为了国家方针,不知道吵了多少回,结果导致母子感情失和。比如说顺治很喜欢汉文化,而孝庄却认为蒙古文化和满文化更加出色。
结果就是顺治26岁就死了,临死都没有和母亲达成和解。这可把孝庄伤透了,所以她压根不敢管孙子康熙的军政大事。康熙亲政以后,她就在后宫里浇花养鸟过日子了。
对于削藩这件事,我认为孝庄是没有发表任何看法的。电视剧是过度渲染了这个人的人物形象,所以才说她坚持反对削藩。
削藩是康熙十二年的事情。这个时候康熙已经20岁了,当年他16岁就能智擒鳌拜,现在当然可以独立处理军国大事。
为此孝庄根本就不用向康熙提任何意见,也不愿意提意见,毕竟对于吴三桂这个人,其实孝庄也不熟。他们甚至都没有见过面,哪有电视里演的那么玄乎呢!
总结:吴三桂输在了年纪大方面。吴三桂起兵反清的时候,已经62岁了。看看当时他周围那些名人的寿命,你就会觉得吴三桂很不容易。
皇太极活了50岁,多尔衮活了39岁,多铎活了37岁,努尔哈赤够长,活了68岁。顺治只活了26岁,你说吴三桂62岁起兵反清容易不容易?
而康熙这一年才20岁,有足够的精力和耐心跟这个年迈的吴三桂斗下去。结果我们都知道,吴三桂年迈志短,在衡阳匆匆继位后便去世了,也没有想着北伐一统天下,或者打下南京得个半壁江山。
参考资料:《清史稿》
更多康熙不削藩吴三桂会反吗(康熙为什么要杀吴三桂)请持续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