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是一个专业分享各种生活常识、知识的网站!
文章434741浏览52697124本站已运行9224

康熙周培公结局(周培公最后的结局)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康熙周培公结局的一些知识点,和周培公最后的结局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历史上的周培公与图海,功成身退后有着怎样的结局
  2. 周培公最后的结局
  3. 周培公结局是什么

历史上的周培公与图海,功成身退后有着怎样的结局

在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中,康熙皇帝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亲征噶尔丹,对其一代雄才伟略的帝王形象予以了充分展示。然而,在整部剧中,却也不乏对康熙皇帝“腹黑”一面的展现。

关于这一点,在周培公以及图海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康熙的内心之中,对于这二人始终没有绝对的信任,在将其价值予以充分利用之后,康熙皇帝便开始“卸磨杀驴”。

周培公被调至盛京,在冰天雪地中是疾病交加,最终是郁郁而终。至于图海,在平定“三藩之乱”之后,就再无图海的出场,其也从此在剧中“销声匿迹”了。

然而,这样的演绎并不符合历史史实。实际上,无论是图海还是周培公,都得到了康熙皇帝的重用,并且都是以善终收场。特别是图海,其不仅成为清朝上,仅有的几位被封为“抚远大将军”的高级将领,之后更是获得了配享太庙的荣誉,以供后世之人祭奠。

历史上的周培公,走过了从一介幕僚到封疆大吏的“逆袭”之路。

《康熙王朝》中,对于周培公的形象设定可以说是过于的“神化”了,其在正史中的级别与地位远没有电视剧中所演绎的那般。

“三藩之乱”爆发后,吴三桂的旧将王辅臣杀掉经略陕西的莫洛,占据陕甘及四川部分地区,并且在吴三桂与康熙之间,采取了“首鼠两端”的策略,成为了朝廷的巨大隐患,于是康熙皇帝派图海前去征讨王辅臣。

此时的周培公便在图海的帐下,跟随图海一同前往平叛。

而就在图海准备全力进攻王辅臣的时候,周培公却向图海提议,由自己前去平凉,劝降王辅臣。

图海在听过周培公的建议后表示了赞同,当即将此事汇报给了康熙皇帝,康熙皇帝也对周培公是大加赞赏,并且嘉封周培公为参议道台、衔一品,赐穿黄马褂,携带谕降诏书,前往平凉招抚。

周培公经过与王辅臣的深入交谈,王辅臣决定归顺清朝,从而使得西北问题得以顺利解决,康熙也能安心派兵南下,不用再顾忌王辅臣对自己形成夹击与掣肘之势,直接加快了平定三藩之乱的进程。

三藩之乱平定后,周培公升任为山东登莱道,后因与同僚不相和睦,辞职返乡。

直到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周培公才选择“重回朝堂”。

当时,康熙皇帝与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康熙皇帝也准备御驾亲征噶尔丹。此时的周培公,向康熙进献了平定准噶尔的条陈,并且为康熙所采纳,于是康熙让周培公复出,担任盛京提督的职务,在协助康熙署理盛京东进大军事务的同时,命其做好侧翼的防卫工作。康熙四十年(1701年),周培公在盛京提督的任上去世,享年六十九岁。

由此可见,《康熙王朝》之中,周培公是主将,图还是副将,这明显是错误的,至于周培公因为受到康熙的猜忌,最终郁郁而终,也是“无稽之谈”。相反,康熙皇帝不仅对其非常的赏识与信任,并且对其委以了重用,而周培公本人也是尽职尽责,最终得以善终收场。

至于历史上的图海,更是得到了极高的封赏与推崇。

早年间的图海,其仕途经历可谓是大起大落。

早在顺治十二年(1655年),图海就已经被封为太子太保兼刑部尚书,位高权重。然而,随后的几年之中,图海接连遭遇人生“滑铁卢”,或是自己因事被惩处,或是因为受到属下或者家丁的牵连,图海最终落得一个革职查办,罚没家产的处罚。

直到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皇帝才对图海网开一面。

“原任都统图海,情罪原屈,欲改未及。遇有满洲都统缺补用。著图海补授都统。”

至此,图海开始重新担任正黄旗满洲都统一职。

伴随着顺治皇帝的去世,康熙皇帝继承了皇位,其对图海可谓是信任有加。特别是在其智擒鳌拜,掌握大权后,对于图海更是极为器重,图海也被康熙晋封中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并加太子太傅衔,在当时,其在朝堂上的地位可以说是仅次于在“智擒鳌拜”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索尼之子索额图,位列百官第二位。

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在云南发动叛乱,“三藩之乱”就此拉开了帷幕。就在吴三桂的大军一路乘胜进攻,已经与清军在长江形成对峙的时候,福建的耿精忠联合盘踞在台湾的郑氏集团也开始向清朝发难。紧随而至的,就是前文中所说的王辅臣在西北的叛乱,以及早已归降清朝的蒙古察哈尔部的叛乱。

此时的大清王朝俨然的叛乱四起,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尤其是察哈尔的叛军,距离北京城太近了,而此时的康熙皇帝手中的军队几乎全部南下抵挡吴三桂,根本无力回援。

于是在这个时候,康熙皇帝以及孝庄太后想到了图海。图海随即选拔并且统领着一支由八旗贵族的家丁组成的“非正规杂牌军”去抵挡察哈尔的进攻。

然而,就是这样一支令人堪忧的武装力量,在图海的带领下是组织纪律严明,战斗力旺盛,特别是图海假借“察哈尔宝库”的骗局,极大的激励了士气。最终这支同《康熙王朝》中一样,由家丁组成的“虎狼之师”真的打败了训练有素的察哈尔起兵,不仅帮助康熙皇帝解决了北京的危局,同时更是帮助清朝彻底解决了持续几十年之久的察哈尔问题。

就这样,康熙皇帝将图海封为“抚远大将军”,让其领兵平叛,而这个职务在清朝历史上仅有福全、胤禵、年羹尧等少数亲贵重臣才能担任的,足可见康熙皇帝对于图海的喜爱与器重。而图海也没有辜负康熙皇帝的这份重托,在西北他利用周培公招降了王辅臣,随后又在王辅臣的配合下,给予了吴三桂以有力打击,在此期间还成功擒获了假冒“朱三太子”身份发动起义的杨起隆。

可以说,图海对于康熙皇帝能够最终平定“三藩之乱”,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并且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伴随着“三藩之乱”的彻底平定,图海的生命也随之走到了尽头。

康熙二十年(1681年),兵部下谕:

“大将军图海年老有疾,今四川云南渐次平定,可令携大将军敕印还京师。”

回到京城后的图海,受到了康熙皇帝的隆重接见,而图海也自知年老体衰,无法再继续被委以重任,于是主动向康熙皇帝请辞,但却遭到了挽留。可即便如此,图海还是在这一年的年底去世了。

图海去世后,康熙皇帝将其厚葬,并且为其上谥号为“文襄”,这在古代文臣的谥号之中,已经是非常的显赫了。

到雍正朝时期,雍正皇帝又将其追封为一等公,并且赠予其配享太庙的荣誉,为后世所朝拜祭奠。

至于图海的后人,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过登场,即在“山西藩库弊案”中,遭到田文镜弹劾与查处的山西巡抚诺敏。只不过历史上的诺敏,并不是因为沽名钓誉、贪赃枉法被雍正皇帝处死,而是寿终正寝的,并且其曾历任礼部以及刑部的尚书,受到了雍正皇帝的信任与重用,也绝非仅仅是以一省之巡抚而终。

这就是周培公与图海的一生。

他们两人在一定程度上有着“主仆关系”,图海为“主”,周培公为“仆”。与此同时,这二人也均在“三藩之乱”期间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周培公凭借着“劝降王辅臣”等以名声鹊起,随后被委以重用,而图海则是连克蒙古察哈尔部、王辅臣以及吴三桂,挽救清朝于危局之中,成就了一番功业,不仅自己获得了极高的历史评价与两代帝王的推崇,更是给子孙后代萌得一份福报。

至于《康熙王朝》中,康熙极为“腹黑”的防备并且打压着这二人,历史上并没有此事,相反,康熙皇帝还是给予其足够的信任与器重,而周培公与图海也就这样带着满身的功名与荣耀,得以善终收场。

周培公最后的结局

周培公最后的结局是寿终正寝。

正史中的周培公一直在盛京提督的位置上工作到死为止,根本就没有其余工作安排,也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官场争斗,更加没有引起康熙的怀疑。他在回家养老之后,康熙并没有对其进行过任何干涉。

周培公算得上是寿终正寝,康熙没有对他有过任何怀疑与不满,周培公去世之后,康熙还安排将其风光大葬,并没有什么不妥行为。康熙对参与三藩之乱以及各个时期平叛的那些功臣的态度还是不错的,像周培公他立下汗马功劳,并且为人也比较低调,康熙没有必要为难他。

周培公人物介绍

周培公,本名昌,字培公,湖北荆门人,是康熙帝身边的重要谋臣之一,官至参议道台、山东登莱道、盛京提督。三藩之乱时,曾劝降割据平凉的王辅臣,其著作被收入《介庵草》。他幼年丧父,十岁时,李自成进攻荆郢间,其母孙夫人殉难而死,周培公落魄无依,成为州卒小吏,不久依附显赫者进入京城,担任内阁供奉。

西北蒙古族首领噶尔丹率众反清,赋闲在家的周培公仍不时关注朝廷政事,希望复起,闻讯后连忙赶写平叛“条呈”送到京城,亦被康熙帝采纳,任命周培公为盛京提督,负责戍边。康熙四十年,卒于任上。

周培公结局是什么

周培公结局是死于任上。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西北蒙古族首领噶尔丹率众反清。赋闲在家的周培公仍不时关注朝廷政事,希望复起。

闻讯后连忙赶写平叛“条呈”送到京城,亦被康熙帝采纳,任命周培公为盛京(今沈阳)提督,负责戍边。康熙四十年(1701年),卒于任上。

扩展资料

周培公的文学形象主要出现在二月河的小说《康熙大帝》中。小说中的康熙帝少年时代之良师益友——虚构角色伍次友向纳兰明珠推荐其进京寻求功名。

然周耿直,不屑曲于权贵而望殿试入朝参政。终因试中未避讳康熙之名“玄”字而被赶出考场,却在流落街头时得康熙偶然发现并举任,成为康熙身边最重要的谋臣,立下诸多功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培公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赞一下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上一篇: 我的父亲母亲结局如何(父母吵架打架,要离婚了怎么办?)
下一篇: 岩浆多少度(岩浆的温度是多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