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蓼是什么意思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蓼是什么意思的知识,包括蓼的读音是什么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一、蓼的象征
答案:蓼的象征是指“蓼”的花语是:依赖。它蕴含着离别之情,可比喻辛苦,也形容植物高大,还具有净化环境的功能
蓼象征的是立志、思念、离别之情,经常被用于诗词中。在西方国家,它的花语是依赖。
蓼科植物的主要特征有茎叶膨大,植株的长势比较高,花朵为两性花,很少是单性的,都属于双子叶草本植物。常见的蓼科植物有虎杖,山荞麦,头发草,红蓼等。
它对环境的要求高,多是生长在沼泽地区,对水分需求量大,种植的时候不仅要给它充足的水分,还要多补充养分才行
二、蓼的读音是什么
蓼,汉语二级字,读作蓼(liǎo或lù),蓼(liǎo):⒈一年生草本植物,叶披针形,花小,白色或浅红色,果实卵形、扁平,生长在水边或水中。茎叶味辛辣,可用以调味。全草入药。亦称“水蓼”。蓼(lù):⒈形容植物高大。
三、《蓼莪》莪、蒿、蔚的比喻意是什么
注释:蓼(lù)蓼:长又大的样子。莪(é):一种草,即莪蒿。李时珍《本草纲目》:“莪抱根丛生,俗谓之抱娘蒿。”
蔚(wèi):一种草,即牡蒿。此诗六章,似是悼念父母的祭歌,分三层意思:首两章是第一层,写父母生养“我”辛苦劳累。
头两句以比引出,诗人见蒿与蔚,却错当莪,于是心有所动,遂以为比。
莪香美可食用,并且环根丛生,故又名抱娘蒿,喻人成材且孝顺;而蒿与蔚,皆散生,蒿粗恶不可食用,蔚既不能食用又结子,故称牡蒿,蒿、蔚喻不成材且不能尽孝。
诗人有感于此,借以自责不成材又不能终养尽孝。
后两句承此思言及父母养大自己不易,费心劳力,吃尽苦头。
中间两章是第二层,写儿子失去双亲的痛苦和父母对儿子的深爱。
第三章头两句以瓶喻父母,以罍喻子。因瓶从罍中汲水,瓶空是罍无储水可汲,所以为耻,用以比喻子无以赡养父母,没有尽到应有的孝心而感到羞耻。
句中设喻是取瓶罍相资之意,非取大小之义。
“鲜民”以下六句诉述失去父母后的孤身生活与感情折磨。
汉乐府诗《孤儿行》说“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从地下黄泉”,那是受到兄嫂虐待产生的想法,而此诗悲叹孤苦伶仃,无所依傍,痛不欲生,完全是出于对父母的亲情。诗人与父母相依为命,失去父母,没有了家庭的温暖,以至于有家好像无家。
曹粹中说:“以无怙恃,故谓之鲜民。
孝子出必告,反必面,今出而无所告,故衔恤。
上堂人室而不见,故靡至也。”(转引自戴震《毛诗补传》)理解颇有参考价值。
第四章前六句一一叙述父母对“我”的养育抚爱,这是把首两章说的“劬劳”、“劳瘁”具体化。
诗人一连用了生、鞠、拊、畜、长、育、顾、复、腹九个动词和九个“我”字,语拙情真,言直意切,絮絮叨叨,不厌其烦,声促调急,确如哭诉一般。
如果借现代京剧唱词“声声泪,字字血”来形容,那是最恰切不过了。
这章最后两句,诗人因不得奉养父母,报大恩于万一,痛极而归咎于天,责其变化无常,夺去父母生命,致使“我”欲报不能!
后两章第三层正承此而来,抒写遭遇不幸。
头两句诗人以眼见的南山艰危难越,耳闻的飙风呼啸扑来起兴,创造了困厄危艰、肃杀悲凉的气氛,象征自己遭遇父母双亡的巨痛与凄凉,也是诗人悲怆伤痛心情的外化。四个入声字重叠:烈烈、发发、律律、弗弗,加重了哀思,读来如呜咽一般。
后两句是无可奈何的怨嗟。《蓼莪》
先秦:佚名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
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
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谷,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谷,我独不卒!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