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数学课程生活化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以学生从体验的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并注意与学生已经了解和学生过的教学知识相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通过自主活动理解教学知识,建构数学知识结构。
2. 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
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己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就是“再创造”。必须让学生看到数学知识形成和发展过程,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
3.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的,主动和具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是此次课改的核心理念。
4. 教师要转变教学的方式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真诚地与学生合作,共同创造一种新的课堂文化。
5. 评价的根本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评价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教学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6. 2022版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一、“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强调“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应使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形成和发展面向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不同学段发展水平不同,是制定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
二、“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强调“对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
三、“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提出“有用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引导学生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获得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逐步形成核心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逐步形成核心素养。四、关于“激发学习动力与优化教学评估”的探索
提出了一个新的理念,即通过构建学业质量标准,将“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与“四能”(发现问题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相融合,从而形成阶段性评价的重要依据。这种方法鼓励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和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自我监控。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地认识和纠正学习中的不足,还能够提升其学习积极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五、关于“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深度融合”
我们强调,应当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提供的丰富学习资源来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这样可以有效促进数学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变革。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应创设一个合理的信息化学习环境,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探究热情,拓宽其视野,还可以激发其想象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信息素养将得到有效提高,他们将更加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学习和解决问题。
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看,我们都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提高其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