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是一个专业分享各种生活常识、知识的网站!
文章457299浏览57660636本站已运行9727

三国时成都被称为(成都为何叫锦官城)

很多小伙伴都关心三国时成都被称为(成都为何叫锦官城)相关问题,本文通过数据整理出三国时成都被称为(成都为何叫锦官城),一起来看看吧!

郡的最高长官有三个,一个叫守,是管行政的;一个叫尉,是管军事的;一个叫监,是负责监察的。因为到处都有叛乱发生,地方管理的难度加大,于是一个叫刘焉的人就提出,四方多乱,非有资深望重的人不能镇慑,所以建议乱的地方为州牧,不乱的地方为刺史。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小国就是一个县,比如有一个小国叫做权国,在被楚国灭掉之后,就将其改为权县。

三国时期牧、刺史和太守的区别是什么?

先简要回答题主的问题:三国时期的州牧是刺史的升级版,太守是其治下的官员,州牧,刺史,太守都是地方行政官员;司马,司空,司徒号称三公,是中央最高行政长官,司马在东汉的时候叫作太尉。具体一点来说的话,东汉末到三国时期的官职制度分为中央和地方两大块,具体到曹魏,东吴和蜀国又有些细微的不同。中央:名义上最高的是三公,有实权的是录尚书事。

(1)录尚书事。这听起来是个有点陌生的官职,但是实际上,在三国时代,一个实权重臣必须兼有录尚书事的职务才能说得上全面控制了朝政大权。在东汉,尚书(台)本是内廷职务,品级不高,但是握有实权,后来又细分为六曹,其首称作尚书令,随着权力加重,尚书台里的一个职务录尚书事逐渐成为外朝权力的实际拥有者,而常侍,黄门则为内朝实权拥有者(例如东汉末年的十常侍之乱)。

史书如此记载:“后汉,众务悉归尚书,(三公)但受成事而已”(杜佑《通典》),“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三公之职,备员而已。”(《后汉书》〈仲长统传〉),“今与陛下共理天下者,外则公卿、尚书,内则常侍,黄门。”(《后汉书》〈李固传〉)。东汉末年到三国时代,有以尚书令兼领录尚书事的,也有其他职务兼领录尚书事的。

例如,192年,董卓被刺死之后,司徒王允兼领录尚书事。曹操在195年官拜镇东将军,兼录尚书事,他以荀彧为尚书令。诸葛亮以丞相兼领录尚书事,此时尚书令李严为他的副手。诸葛亮之后,蒋琬以尚书令录尚书事,成为蜀国第二任决策者。蒋琬之后,费祎任尚书令,迁大将军,录尚书事,成为蜀国第三任决策者。曹魏时代,还有陈群,曹爽,司马懿等做过录尚书事,蜀汉时代,有诸葛亮,蒋琬,费祎,姜维做过录尚书事,东吴有刘基,腾胤,全尚等做过录尚书事。

录尚书事这个职位比较特别,它不是个独立的职位,要兼领才行 ,不是说做了这个位子就有实权,而是说本身有大权的重臣兼领这个职位,就可以全面控制朝政大权了。(2)三公,名义上的最高行政长官。①太傅和太师。【太傅】:本意是皇帝(太子)的老师和辅政大臣,本是三公之一,东汉时期,太傅是太子宫中的最高官职,一般来说,太子做了皇帝之后,太傅很容易成为录尚书事,因此地位显赫。

东汉的时候,太傅不在三公之列,称为上公,后期废除了这个职位。【太师】:东汉末年,董卓把都城迁往长安,自命为太师,实际上,东汉没有这个职位,董卓这是变相的攫取权力,因为他把太师列在太傅之上。“(初平)二年春正月辛丑,大赦天下。二月丁丑,董卓自为太师。”(《后汉书·孝献帝纪第九》)司马懿做过太傅,许靖做过蜀国的太傅,诸葛恪做过东吴的太傅。

②东汉的三公指的是太尉,司徒,司空,名义上三公之长百僚,但是因这个职位无实际意义,所以,一般把三公看作是名义上的最高行政长官。东汉时做三公是很没意思的,一个要求是你学问要高,二个是有名无权,真正权力掌握在录尚书事等手里,三是出了事三公要被重责,是职业背锅人。【太尉】:由大司马改来的职位,本职是负责官兵的考核评定等,东汉时期,做太尉的兼领录尚书事的人很少,所以太尉并无太大的行政决策权力。

东汉末年汉献帝的时候,董卓,杨彪等做过太尉,特别的是,大司马和太尉本是一职,但是在董卓时代,董卓自命为太尉,又将太尉刘虞改为大司马,一职变两职。【司徒】:主管全国民政:“司徒,公一人。本注曰:掌人民事。凡孝民孝悌、逊顺、谦俭、养生送死之事,则议其制,建其度。凡四方民事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后汉书·百官一》)汉献帝时期,杨彪,王允,赵谦等先后做过司徒,蜀国的司徒则为诸葛亮,东吴则有孙邵,顾雍,陆逊,诸葛恪等先后做过此职。

更多三国时成都被称为(成都为何叫锦官城)相关问题请持续关注本站。

赞一下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上一篇: 万源市妇幼保健院是几级医院(万源妇幼保健医院)
下一篇: 一款苹果电脑能用几年(一个苹果电脑能用几年)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