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是一个专业分享各种生活常识、知识的网站!
文章434741浏览52697000本站已运行9224

三家分晋是哪三家(图文)(三家分晋是那三家)

大家好,三家分晋是哪三家(图文)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三家分晋是那三家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三家分晋是哪三家(图文)和三家分晋是那三家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三家分晋是那三家
  2. 三家分晋指的是什么,哪三家
  3. 三家分晋的深度解析
  4. 中国历史上的“三家分晋”是怎么回事

三家分晋是那三家

三家分晋分别是晋、赵、魏。因为三家分晋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一个历史事件,属于战国时期战乱的结果。在战国时期,晋国内部权力斗争激烈,最终导致晋国分裂成三个国家,即晋、赵、魏三家,这一事件被称为三家分晋。此外,三家分晋导致了战国时期的格局转变,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家分晋指的是什么,哪三家

想要了解三家分晋的故事,必须先了解西周的分封制,《礼记注疏》卷第十一《王制第五》:“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具体见下图:

西周分封制

三家分晋是资治通鉴开篇第一个故事,春秋时期晋文公称霸,晋国有魏、赵、韩、智、范、中行等世袭卿族,称作晋国六卿,六卿共主国政,后来范、中行氏被灭,只剩下魏、赵、韩、智四卿掌握晋国大权,其中最显赫的就是智氏,他们掌握着晋国的中央。

晋国地图

公元前453年,魏、赵、韩三家联合起来消灭智氏。

开始的时候,智氏的统治者智宣子选择嫡长子智瑶为接班人,继承了自己卿的地位,就是后来说的智伯,“初,智宣子将以瑶为后”,但是这时候有一个叫智果的人反对,说智瑶虽然很贤(五贤分别是美鬓高大、骑射兼通、才艺超群、善辨能文、强毅果断),但却有一个弱点导致他不能继位,就是“不仁”,就是说他只有才,但是没有德,智瑶没有仁德之心,刻薄寡恩,还不知道笼络人心。“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没有人拥戴的领导者自然不好当,为智伯被杀埋下了伏笔。

与此同时,赵氏也在选择继承人,此时的赵氏当家人是赵简子,他就是我们熟知的两个故事赵氏孤儿里的孤儿赵武的孙子和“东郭先生与狼”中把中山狼追进东郭先生口袋里的英雄,史实中,他是智勇双全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通过三年的观察和考核后,发现二儿子无恤谦虚谨慎,处事细心,决定立无恤为继承人,成为后来的赵襄子。

智宣子和赵简子相继去世后,智伯智瑶和赵襄子无恤顺利继位,智伯开始主持晋国国政,处事霸道,对各个卿国都不尊重,有一次甚至在蓝台的酒宴上侮辱韩康子和他的大臣段规,智伯说:“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可见他的霸道和专权,大家为此都怀恨在心,但是智伯却不以为然,后来他要去打越国,又以筹备军款的名义逼迫其他卿族各自交出一座城邑,最先逼迫的就是韩康子,段规这时候就出主意说先满足智伯的要求,把麻烦引到别家去,静观其变,看看别家的态度,韩康子同意并且送出了一座万户城邑。智伯得寸进尺,又向魏恒子索要,魏恒子本要拒绝,但是他的臣子任章却建议他同意,因为智伯的势力是最强的,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想要取代他,必须先放任他,让智伯麻痹大意,私下与其他卿族联络,否则会成为智伯单独打击的对象。魏恒子也送出了一座万户城邑。

当智伯继续向赵氏索要蔡等地时,赵襄子坚决反对,智伯就集合韩、魏的军队要攻打赵氏,赵襄子面对强敌,选择了退守最深得民心的晋阳,智伯率领大军围了晋阳两年之久,但晋阳城内同仇敌忾,丝毫不为所动。此时的智伯刚愎自用,霸气逼人,而且还轻视敌人,一意孤行,那时候的战车有三个位置,分别是尊者、骖乘(保安)、御者(车夫),智伯巡视的时候自己做尊者的位置,而让同为卿大夫的魏恒子和韩康子做骖乘和御者,可见智伯的狂傲,智伯还说“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他知道大水可以亡国,这样的不平等和这句话引起了其他卿大夫的担忧,智伯的谋士絺疵(chīcī)注意到了这点,提醒智伯韩魏必反,智伯竟然去问魏恒子和韩康子,两者当然矢口否认,还说是赵氏派的说客想要挑拨咱们的关系,令人意外的是,智伯居然相信了两人的说辞,絺疵感觉到害怕就逃跑了。

车乘尊卑位置示意图,尊者在左、骖乘(保安)在右、御者(车夫)在中

与此同时,赵襄子决定反击,秘密地派人去游说韩魏两家说唇亡齿寒,我赵氏被灭你们两家很快也会被灭,各家卿族因为利益关系团结在了一起,第二天就以相亲之兵对阵智伯的骄兵,大败智氏大军,杀死了智伯,智氏卿族被灭。魏、赵、韩三家分掉了晋国的土地。

魏斯、赵籍、韩虔三人封为诸侯

公元前403年,即周天子周威烈王23年,“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天子下令把魏斯、赵籍、韩虔三人封为诸侯,魏、赵、韩自此正式建国,司马光在书中评论说“今请于天子而天子许之,是受天子之命而为诸侯也,谁得而讨之!故三晋之列于诸侯,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之也。〔坏,音怪,人毁之也〕”,说周天子坏了礼仪,不能立大夫为诸侯,但其实这种事早就发生过,比如秦的先祖西陲大夫就是帮助周平王东迁有功从大夫被提拔成了诸侯;姜太公分封为诸侯,即后来的齐国;周公的大儿子得封鲁国,可见西周时期封诸侯是常有的事。

秦的先祖西陲大夫就是帮助周平王东迁有功从大夫被提拔成了诸侯

为何司马温公单单说魏、赵、韩分封诸侯是坏了礼仪呢?因为这次周天子是被迫的,屈服了三家的压力放弃了周朝的秩序,就是我们俗称的礼仪,这也就是司马温公把三家分晋这年作为《资治通鉴》也是封建社会的起始的原因。

三家分晋的深度解析

三家分晋的最根本原因是分封制,层层分封是春秋时期的典型政治模式。

一个国家内部的贵族都有领土,领土是国君封给领主的,领主只需要向国君宣誓效忠即可。这里的分封是实封,也就是领主在领地内有绝对的权利,成军权、经济权、人事权、继承权都是有的。领主一旦做大,就可以架空公室,甚至取代公室,三家分晋、田氏代齐都是这种极端情况。

中国历史上的“三家分晋”是怎么回事

从春秋时代过渡到战国时代,有没有什么标志性的事件呢?有,还不止一件,而是两件,其中就有三家分晋,另一件就是田氏代齐。

在这两起历史性的事件中,其实质往小了说,都是卿大夫夺权斗争的结果;而如果往大了说,则是分封制走向崩溃瓦解的标志性事件。

周朝统治有八百年的历史,实际自打周平王迁都后,周室的权威就逐渐被各诸侯国踩在脚下了,各诸侯国相互争斗,最后搞出了春秋五霸。各位霸主们手底下有一批能人志士,他们虽是打工仔的身份,但都是实干家,久而久之,随着实力的增强,犯上作乱就成了家常便饭,直至将国君架空,甚至篡权夺位,比如田氏代齐,或合力分裂老诸侯国,比如三家分晋。

所以,三家分晋就是晋国各路卿大夫们经过长时间的争斗,将晋国一分为三的故事。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田齐代替姜齐用了286年,韩、赵、魏三路小诸侯分裂晋国也花费了两百多年的时间。

话说晋国也曾是春秋时代的一代霸主,怎么就突然衰落了呢?实际上并不是“突然”衰落的,权力的扩张都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当晋国在军事大国的道路上狂奔时,作为军人的卿大夫也就开始了他们专权的过程。

从公元前661年晋献公的“作二军”,到公元前453年的三家分晋,历时两百多年,晋国国君权力的下滑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从众卿专权到六卿专政

从晋献公到晋文公的几十年里,晋国的军事实力大幅增长,这都是军事改革带来的结果。在此之前的数百年间,晋国长期只有一军,直到晋献公十六年(前661年),他将一军分成上下两军,他统率上军,其子申生统率下军。

二十八年后,到晋文公四年(前633年)时,晋国已有三军,即上军、中军和下军,三军分设正、副卿,均由非公族大夫掌权,是谓“六卿”。

原本“六卿”只在军事领域活动,但后来随着权力的扩张,他们的势力逐渐延申到政治与民政领域,成为晋国政坛上颇为有影响力的家族势力,形成“六卿专权”的局面。

那么晋国难道没有公族吗?怎么轮得上卿大夫专权呢?原本也有,但是由于晋国公族连年内斗,与君主相互钳制,到了晋献公时就不再设公子、公孙为贵族了。所以,公子、公孙只好离开晋国而仕于他国,由此造成了“晋无公族”的局面。

“晋无公族”虽然促进晋国政局的稳定,但也为晋国被瓜分埋下隐患。有血缘关系的公族被驱离后,远支公族和异姓卿大夫代替了公族参与到晋国的政权中来。

那么晋献公之后,在晋国主要有哪些卿大夫崛起呢?

晋国的军事改革使它成为当时的超级军事强国。在此过程中,晋国也不断对外征战。在晋献公时先后灭了耿、霍、魏三国,其中功劳最大的有两位:赵夙和毕万,他们都因此而得到了封地。赵夙拥有了耿地,魏地则封给了毕万。

赵夙原本的封地在赵城,先秦时代以邑为氏,故称赵氏;毕万有了魏地,也以以邑为氏,故称魏氏;而在早些时候,与周同姓的姬姓一族被封于韩原,故称韩氏。这就是后来分晋的原始三大势力:韩、赵、魏。

除了韩、赵、魏三股卿大夫势力之外,还有源自晋献公之子重耳麾下的“五贤士”。重耳流亡的故事我们并不陌生,由于受到骊姬之乱的迫害,他被迫离开晋国,辗转8个诸侯国,在外颠沛流离了19年,直至62岁才归国当上晋国国君。

在重耳流亡期间,与他相随的有所谓的“五贤士”,即:赵衰(赵夙的儿子)、狐偃咎犯(晋文公的舅父)、贾佗、先轸和魏武子(毕万的孙子)。在外流亡时重耳靠得就是这五位贤士,之后在他归国当政后,这五位贤士自然就成了大功臣,大者封邑,小者尊爵。于是,赵氏、狐氏、魏氏、胥氏、先氏等族因此而崛起。

另外还有一些在军中世代掌权的大族,如“郤”氏等。

在上述这些卿大夫中,赵衰颇有头脑。在晋文公即位之初,他就为晋国的发展添砖加瓦。他认为“尊周”是晋国的资本,这个主张被晋文公采纳。晋国因尊周而获赐晋河内阳樊之地,赵衰也因此被命为卿,从而有了更大的权力。

晋国自从建立三军后,中军被视为正卿,谁掌握了中军,谁就是掌权人。原先中军在国君手里,到后来各路卿大夫为了掌权,先后争抢统师中军,导致中军成为卿大夫们手中的玩物。

到公元前621年时,赵盾(赵衰之子,赵夙之孙)统师中军之后,他搞起了一家专政的局面,驱逐了狐氏,还把晋灵公也杀了,扶持晋成公上位。晋成公以“宦卿之适子而为之田,以为公族”,赵盾又将各路异姓大夫代为公族,这样一来,晋公室的力量衰微,而异姓大夫势力膨胀起来。

赵盾专权的时间长达将近二十年之久,之后又有荀氏、范氏、栾氏、韩氏、知氏、魏氏先后掌权,而先氏、郤氏、栾氏在斗争中又被灭了。

赵氏也曾一度陷入衰落,但后来又居上了,就是通过经典的“赵氏孤儿”的历史故事再度崛起的,这个故事在《史记·赵世家》有着详细的记载。通过这个故事,从中也可看到晋国君权的极度下滑,以及各路卿大夫之间斗争的残酷血腥。

到了公元前514年,六卿合力又诛灭了祁氏、羊舌氏,并将其封邑划分为十县。这样经过一番争斗之后,形成了韩、赵、魏、范、中行、知氏六卿暂掌权力的格局。那么,接下来,这六卿又如何争斗呢?

从四卿并立到三卿分治

君权下移,六卿势力上升,晋国公室的土地逐渐被六卿瓜分,而六卿之间的领地转让、交换和抢夺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六卿为了争夺土地,还开启了春秋战国时代的田制改革。原先晋国以百步为亩,卿大夫们为笼络民众更改了旧规。如赵氏以两百四十步为亩,韩氏、魏氏参两百步为亩,范氏、中行氏以一百六十步为亩。其中以赵氏的让利最大,土地面积增加了,但并没有增加赋税,对此深得民众的拥护。

六卿分守晋国之地,各有武装,为争取更大的利益,互相攻打不休。晋定公十五年(前497年),赵鞅当政时,赵、韩、魏、知四氏与中行氏、范氏发生争斗,最终将中行氏、范氏赶出了晋国。于是,晋国政坛又开始了“四卿并列”的时代。

晋定公死后,其子晋出公即位。他对四卿专权极为不满。按照常规,中行氏、范氏被驱逐后,其封邑应该充公,也就是归到晋国国君的名下。但是四卿没有那么做,而是将中行氏、范氏两家的土地私分了。

晋出公对此事极为愤怒,于是他准备向鲁、齐两国求援,以对四卿施压。但四卿先下手为强,公元前456年,四卿合力攻打晋出公,最后堂堂一个国君被迫逃亡,结果死于途中。

晋出公死后,晋哀公被扶上君位,但实际当政的则是知氏。知伯当选为晋国的正卿,之后晋国在知氏的治理下,实力大增,比如征讨齐国夺回失去的土地,再如攻打郑国,连下九城而还。这些都增强了晋国的国际声誉,引来诸多小诸侯国的归附。

知伯掌权长达二十多年,在增强晋国实力的过程中,知氏也逐渐成为晋国四卿之首,在周王朝的所有卿大夫当中,也是能排上号的。

知氏一家独大,晋国的事儿基本他说了算,谁要是不听话,他就打谁,但有时候人也不能太自信,否则迟早吃亏,知氏的出局就是这样。

公元前455年,知伯打着“强公室”的旗号,自己先主动献出万户封邑,然后也要求韩、赵、魏同样也要各献万户封邑。韩、魏势力较弱,迫于知氏的压力,尽管不愿意,但最终还是献了地,但赵氏实力不弱,始终不肯献地。

知伯大怒,于是公元前454年,知氏便胁迫韩、魏两家联合起来攻打赵氏。此时赵氏为赵襄子当权,赵襄子见形势不妙,于是就退守晋阳(今山西太原附近)。晋阳是赵氏家族经营多年的根据地,城池坚固,物资充足,更重要的是还备受当地民众的拥护与支持。

为了灭掉强硬的对手赵氏,知伯率韩、魏两家出兵围攻晋阳,这一围就是两年,但仍未能攻克晋阳。知伯眼看战事无果,十分着急,最后想到了用水攻的办法,他决定引晋水(汾水)以灌晋阳城,也就是水漫晋阳。

不久之后,晋阳便被水所困,其状惨不忍睹。据《战国策》记载:巢居而处,悬釜而炊,财食将尽,士卒病羸,甚至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但奇怪的是,民无叛意,依然在坚守城池。

当然赵襄子也没有闲着,他也在想着反败为胜的策略,最后还真想到了。赵氏暗中与韩、魏取得联系,三家很快结成了盟友,反手就给了知氏一记重拳。赵氏夜袭知氏守堤之吏,开决汾水河堤,使河水反灌知氏营寨。

知氏军队很快被水淹没,全军乱作一团。韩、魏又乘机反攻,最后,知伯兵败被杀,知氏全族被赵氏诛灭。晋阳之战最终以赵、魏、韩三家胜利而告终。

就这样,三家联手里应外合攻灭了知氏,四卿专政又变成了三家分治。

三家分晋

晋阳之战最终确立了韩、赵、魏三家在晋国的地位。公元前438年,晋哀公去世,其子晋幽公即位。此时,晋国公室已一点威严也没有了,能够控制的地盘也只有绛(山西运城新绛)与曲沃(山西曲沃)两地,其余的土地已全被三家瓜分了。

在这样的局面下,晋幽公不但没有半点号令权,还得自己去朝见三家之君,这个“国君”当得太悲惨。从此,韩、赵、魏合称为“三晋”。

到了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周天子将三晋封为诸侯,这样韩、赵、魏三家得到了周天子的认证,正式步入诸侯国的队伍,取得了与其它老诸侯国平起平坐的地位与名分。

三个诸侯国的开国国君分别是魏文候、赵烈候和韩景候。公元前376年,韩、赵、魏共同废掉了晋国傀儡国君晋静公,将晋公室剩余的土地瓜分殆尽。

曾经风光无限的一代春秋霸主--晋国,就这样被自己豢养的卿大夫们瓜分了。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赞一下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上一篇: 什么是学位英语(学位英语是什么)
下一篇: 三国演义诸葛亮和司马懿(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和司马懿对决过几次请简要概括)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