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是一个专业分享各种生活常识、知识的网站!
文章434741浏览52697039本站已运行9224

如何理解巴门尼德的存在(深度解析巴门尼德)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如何理解巴门尼德的存在,以及深度解析巴门尼德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你是如何理解黑格尔的“肯定即否定”
  2. 可以简要的介绍一下西方哲学史吗
  3. 存在一词的起源
  4. 深度解析巴门尼德

你是如何理解黑格尔的“肯定即否定”

“肯定即否定”,是黑格尔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是他的辩证法中的一部分;也是“否定之否定”诸环节中的第一个阶段。

一,“肯定即否定”这个思想,黑格尔表述于他的著作《逻辑学》之中。他的《逻辑学》分为《大逻辑》和《小逻辑》,名字是后人给起的。所谓大和小,仅仅是区分两本书的厚薄。《大逻辑》原名《逻辑学》,是黑格尔1808-1816年在纽伦堡当中学校长的时候写的。1817年,黑格尔将此书修订后改以《哲学全书》出版,其中第一部分为“逻辑学”,即《小逻辑》。这两部著作里,都充分表述了“肯定即否定”的思想。二,黑格尔将自己的《逻辑学》定义为研究事物本质的科学——既研究客观事物,又研究思维本身。他认为,世界上所有东西,越在前面的阶段越是抽象的,越往后发展就越真实。位于前面的概念是抽象的,后面的是具体的;但相对于更后面的,它还是抽象的;一直到最后,所有的概念、范畴才成为完整的有机统一体,这才是最全面、最真实、最具体的东西。哲学,就应该研究这个从抽象到具体、由片面到全面、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具体来说,这个过程就是“正”、“反”、“合”的过程。黑格尔以他的这个理论,批判和扬弃过去的形而上学,特别是笛卡尔、斯宾诺莎、菜布尼茨等人的旧形而上学。黑格尔第一次明确地系统地把旧形而上学解释为用非此即彼、割裂、抽象、片面地看问题。我们现在通行的对形而上学的理解,即来自黑格尔。黑格尔说,他的哲学,是要提供一种观察世界的新方法——绝不是孤立的,绝不是正面就只是正面,而要看到事物总是正面和反面的统一体,是具体的。世界上没有只有正面没有反面的东西,或只有这一面,没有那一面的东西,总是正反两方面的有机统一。这种有机统一,是通过“正”、“反”、“合”体现和发展的。三,黑格尔的《逻辑学》,包含——有论、本质论和概念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分别包含三个内容——有论的质、量、度;本质论的在自身中反思的本质、现象、实在;概念论的主观性、客观性和理念。从形式上来看,整个《逻辑学》就是一串从小正反合,到大正反合,再到更大正反合的“圆圈套圆圈”的结构。比如“有论”,讲的就是从“质(正)”到“量(反)”,再到“度(合)”的发展过程。到这个阶段,“度”就进入到了“本质论”阶段,属于“在自身中反思的本质”,还是“正”;然后进入到“现象”,是“反”;再成为“实在”,又是“合”。继续往下发展还是这样。四,黑格尔所说的“正”、“反”、“合”,就是事物和思维发展的路径——否定之否定。这里面,“正”是肯定;“反”是“否定”;“合”是否定之否定——对否定的否定,负负为正,又成为肯定。在黑格尔那里,“肯定”,是一个事物性质的确定性——黑就是黑,白就是白,生就是生,死就是死。“肯定即否定”,第一个含义,它是对非我的否定,是对自身确定性之外的排斥。但是,这个肯定,是通过否定而存在的——黑与白相比较而存在,生与死相对应而成立。第二点,更为重要,就是在肯定中已经包含着否定——生命中已经蕴含了死亡的种子;黑夜象征着向白天的转化,也就是所谓“冬天来了,离春天还会远吗”的道理。这样的否定因素,包含于所有肯定的事物当中,无一例外,黑格尔举了大量的例子来说明。这就是事物自身所具有的内在矛盾性,这种内部的矛盾,导致肯定的事物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于是进入了“否定”的“反”的阶段。在“反”的阶段,“否定”又包含有“肯定”的因素——第一,是对新形成的新质的肯定;第二,是否定因素的对立面,导致事物进一步向前发展。结果是重新出现了再一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此时,肯定的因素再次成为主导因素,但此时的肯定已不同于原来的肯定,不是回到原点,而是实现了螺旋式上升。五,在黑格尔看来,肯定和否定以及否定之否定,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反合的每一阶段,都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是对立的统一。关于采用正反合,或者说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这种表述方式,黑格尔说,这不过是他采用的一种“外在形式”,重要的是事物和认识本身存在的对立和统一。这句话在他《大逻辑》“绝对理念”这一章中间。他还把自己以上“三分法”解释为“四分法”。其实这不重要,黑格尔说这番话的意思,是说不要过于看重他讲的正反合这种形式,而是要理解他强调的矛盾的普遍性、斗争性和相互转化的实质。

可以简要的介绍一下西方哲学史吗

西方哲学史大致分为古希腊时期、中世纪时期、近代哲学时期和德国古典哲学时期。从黑格尔之后西方哲学称之为现代西方哲学。

1.古希腊时期。分为早期希腊哲学(前苏格拉底时期),主要以探讨世界的本源是什么,如泰勒斯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水,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火,巴门尼德的存在等。中期是以希腊三哲(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时期,苏格拉底把哲学探讨万物本源导向道德,认为道德即知识,无知即罪恶。柏拉图的理念论,亚里士多德的实体等等。晚期希腊哲学主要是怀疑主义,斯多葛主义等等。

2.中世纪时期。哲学和神学开始交织。前期的教父哲学时期(奥古斯丁为代表,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等,以柏拉图主义为根底)和后期经院哲学时期(托马斯?阿奎纳为代表,以亚里士多德主义为根底)。探讨问题有唯名论与唯实论之争。

3.近代哲学时期。主要以英国经验论和欧洲大陆唯理论的争论展开。经验论以培根、霍布斯、洛克、贝克莱和休谟为代表,把经验论一步步贯彻到底,最终以休谟的不可知的怀疑论走入了死胡同。大陆唯理论主要以笛卡尔,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为代表。前者以归纳逻辑为方法,后者以演绎为方法。

4.德国古典哲学时期。(西方哲学史最为晦涩难懂的时期)主要代表人物:康德,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从西方哲学史中逐步发展出辩证法,针对主体与客体、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等问题展开,内容极为复杂。

5.现代西方哲学时期。各种主义,主要特点是拒斥形而上学。主要有英美分析哲学、胡塞尔一派的现象学,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等等。

存在一词的起源

存在(实在)是一个哲学概念,按照20世纪西方存在主义哲学家的定义,是具有难以改变,但能够改变的特性。而相对于存在的不存在(虚无)则是具有难以控制,但能够控制的特性。而两者的界别存在于(无限线)的正反面上。但此界别中的正反面本不存在,故分辨的方向只在乎于其外延对该物的影响。

西方唯心主义哲学家认为,无法被感知的事物(包括被神感知),无法证明其存在,贝克莱的命题:“存在就是被感知”。《存在与时间》的作者海德格尔认为:“存在”既是最明了的概念,可也是最晦涩的概念。现实中大多数人自认为“存在”这一概念是自明的,也是最清楚的,故无需发问“何为存在”更无需去研究何为“存在”,可哲学的终极任务本来就是要解释:“何为存在”,作为思考者,如果你把“存在”这个最晦涩的概念误认为是简单、明了、无需解释的,那么你注定就犯了大错了。

深度解析巴门尼德

巴门尼德是古希腊的哲学家,出生于公元前540年的一个富豪之家,和中国老子是同时代的人,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提出“存在”概念的人,“存在”概念是人类文化知识体系与哲学的核心和根本。从这个意义上讲,巴门尼德是当之无愧的西哲鼻祖。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赞一下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上一篇: 区位因素分析包括哪些方面(地理区位优势指什么方面的内容)
下一篇: 于情于理什么意思(于情于理是什么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