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是一个专业分享各种生活常识、知识的网站!
文章459841浏览58550143本站已运行9105

鲁智深的戒刀简笔画(鲁智深 戒刀)

很多小伙伴比较关心鲁智深的戒刀简笔画(鲁智深 戒刀),本文带大家一起看看鲁智深的戒刀简笔画(鲁智深 戒刀)。

网友提问:

鲁智深的戒刀在书中被多次提及,为何一次也没见他使用过?

优质回答:

一口戒刀,一把禅杖,这就是鲁智深赖以闯荡江湖的兵刃。

在《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有两个人的武器是戒刀。一个是武松的雪花镔铁戒刀,另一个就是鲁智深的那一口戒刀。

可问题是,同样都是“出家人”,武松的戒刀却是常常用来杀敌的利刃,可鲁智深的戒刀又为何不见他使用呢?是戒刀不够锋利么?当然不是!

分析

如果说,施耐庵在提了一次戒刀之后便不再提及。那我们姑且可以认为作者把鲁智深的戒刀给忘了。

但事实不是如此,鲁智深的这把戒刀在出世的时候就有过描写。在那之后,他的戒刀也会时不时地出现在读者眼前。

可他就是不用。难道这把戒刀真的只是“装饰”么?

鲁智深的戒刀

鲁智深的戒刀首次登场是在第四回《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彼时的鲁智深其实早就安奈不住了,他之所以去打戒刀和禅杖就是为有朝一日下山做准备的。

《水浒传》中对武器的描写其实并不多。而这不多的对武器描写画面中,偏偏就有鲁智深的事。可以说,这一段是对鲁智深的一个特写。

我们且来看看这口戒刀是如何登场的:

智深道:“洒家要打条禅杖,一口戒刀,不知有上等好铁么?”

鲁智深打武器并不随便,要求就是上好的铁。剩下的就是鲁智深与店家的沟通,倒也不必细说。而在后面,鲁智深取了戒刀的时候,书中对这口刀有过描写:

鞘内戒刀,藏春冰三尺;肩头禅杖,横铁蟒一条。

“春冰”一词,在古代多用来形容一件东西“薄”。在这里用来形容鲁智深的戒刀,也就是再说这口戒刀很锋利。如此锋利的戒刀,那一般情况下就是用来杀人的。但问题是这把刀并没有杀过人。

鲁智深大闹桃花村的时候,时时刻刻不忘挎着这口戒刀,就连睡觉的时候枕头边都要放着戒刀防身。

在这之后,三山大聚义,鲁智深闹西岳华州的时候,他的戒刀也是屡屡出现,可就是不见他使用。这样一来,花和尚的这把刀不就成摆设了么?

不用戒刀是《水浒传》的美学需求

作为古典小说的经典之作,《水浒传》是要遵循一定美学规律的。

凡是喜欢古典小说的朋友,肯定不止看过《水浒传》。绝大多数的朋友,对《说岳》《隋唐》也都不会陌生。

这些脱身于瓦舍艺术,后经人加工之后,又在评书界大放异彩的传统文学作品,很多时候都有一定共性的。

小编用两个词来形容他们之间的共性,那就是“对称美学”与“差异美学”。

说对称美学,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众多小说中都会出现的“四猛八大锤”。当然,《水浒传》中没有这个组合,可他依然不能摆脱对称美学的藩篱。

在《水浒传》中的对称美学有很多,譬如说五虎以及五虎的副将。这是一个遵循五行方位而设定的美学特点,虽然不是严格的对称,但却是文学作品中标准的对称美学。

更为典型的就是“武松与鲁智深”还有“李逵和燕青”。后者我们不谈,我们今天只是简单地谈一下“武松与鲁智深”。

这两个人是很标准的对称组合。二人都是出家人,也同时都是性格豪爽,武艺高强的人。在《水浒传》中,武松与鲁智深都是反抗意识的典型代表。

他们二人自从相识以来就是同进同退,尤其是到了梁山之后,每次出战基本上都是两个人一起出场。真有点“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的感觉。虽说鲁智深和林冲、杨志、史进等人结识得更早。

可作者偏偏就喜欢把他和武松放在一起。而且读者也丝毫不觉得违和,反而觉得非常舒服,觉得他俩就是绝配搭档。

而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效果,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作者在铺垫鲁、武二人的时候,给了他俩太多相似的共性。这就是传统文学中最典型的“对称美学”。

此外,传统美学还有一个特点叫做差异。就拿四猛八大锤来说,他们符合对称,可他们的锤子也有区别。必须要应和金银铜铁四种。

武松与鲁智深自然也不能例外。他们在众多相似的对称之后,需要有差异。而这个差异之一就是武器。武松用的是“短”兵刃,雪花镔铁双刀,鲁智深用的是“长”兵刃,水磨禅杖。

一长、一短;一单、一双;一稳重,一锋利。这既是施耐庵对于差异美学的追求,也同时更能彰显两个人性格的差异。

“戒刀”终归要有用武之地

“戒刀”终究是佛门之物,虽然不是法器,可毕竟佛门对戒刀的使用是有明确要求的。戒刀只能用来割衣物而不能用来杀生。

纵然施耐庵在书里写过“直教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但鲁智深说到底他还是出家人。而且,他是一个极其有佛性的出家人:

首座劝道:“长老说道:‘他后来正果非凡,’我等皆不及他,只是护短。你们且没奈何,休与他一般见识。”

书中很早就表明了鲁智深后来终究会成正果。既然如此,鲁智深就不应该妄破“杀戒”。

其实,我们可以看出来,鲁智深在出家之后虽然屡屡说“杀”字,可真正死于他手下的人并没有几个。与他的搭档武松相比,鲁智深真的是“佛”了。

毕竟,二人虽然都是出家人。人家鲁智深是剃度出家,真正的科班和尚;武松只不过是为了避难,而伪装成头陀的假出家人。

既然鲁智深是真正的出家人,而且书中也暗表了他“后来正果非凡”。那作者就不会让他滥用戒刀杀生,因为戒刀是留在鲁智深大彻大悟时候的。

后来,鲁智深与武松二人在征讨方腊之后都出家六和寺。这个时候,他们二人的戒刀终于成为了真正的戒刀,成为了佛门子弟的戒刀。

结语

戒刀,对鲁智深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东西。凡是有鲁智深在的地方,就一定会有他的戒刀。因为这把戒刀已经不是武器,而是鲁智深将来大彻大悟的一个引子。戒刀的存在就是让鲁智深时刻记住自己是出家人。

当然,施耐庵也不会给鲁智深使用戒刀的场景。已经有了武松的双刀,再让鲁智深使用戒刀,这也不符合古典小说的美学色彩。

其他网友观点

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后,为了避难,经赵员外介绍,到五台山文殊院当了和尚。

鲁智深爱好练武,哪有心修行,到寺外喝酒的时候,见到一个铁匠铺,于是让打铁的给他打一个禅杖和一口戒刀,而且提出要打一条一百斤重的,这显然是对禅杖的重量要求。说明鲁智深更善于使用禅杖。

为什么武松喜欢用戒刀,而鲁智深用禅杖呢?这和鲁智深的出身有关系,武松属于江湖好汉,戒刀比较短,方便携带,而且行走江湖,一般都是两个人决斗,或者几个人交手,从武松打虎可以看出,他身手敏捷,和人交手,逼近对方很容易,武术讲究“一寸短,一寸险,”武松又是步下将,戒刀更适合武松。

鲁智深是军官出身,所学武艺更适合军阵厮杀,试想一下,两军对垒,成千上万的三四米的长矛,大刀组成方阵,手使挎在腰间的短兵器,不等接近对手,已经被成排的长枪刺死了,这就是所说得“一寸长,一寸强”了,鲁智深虽然步战居多,但他的马上功夫也是十分厉害的,曾经大战五虎将之一的呼延灼,四五十合不分胜负。马上将的兵器都是挂在马上,比起挎在腰里的短刀要长得多了,而且马上将除了手里趁手的兵器,腰间还会挂口宝剑,或者腰刀,这基本上是标准配置,但一般情况下是不会使用的。

现代军人也是这样,随着火器的使用,士兵手里用得是步枪,冲锋枪,很少有短兵相接的时候,但除了枪以外,都会配一把匕首,这在战场上基本是用不着得,是用作其它用途,

综上所述:鲁智深是武将出身,和其他武将一样,经常使用的趁手兵器是长兵器禅杖,腰里挎的戒刀等同于其他武将腰里挂得宝剑或者腰刀,所以鲁智深在战场上没有使用过戒刀。

其他网友观点

戒刀是出家人的专属佩戴品,它的作用很多,比喻在日常生活中,切菜,缝补衣服,剃除须发,外出还可以用来防身,这些用处仅仅是皮毛,戒刀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防止自己破戒,如果遇到一件事情,修行人明知是犯戒,可就是降服不了自己,这个时候就可以用戒刀斩落自己的手臂,从而保全戒体。

再看看鲁智深的戒刀,鲁智深表面是出家人的形象,可现实中的鲁达确切一点说,就是江湖好汉,绿林中的扛把子,鲁智深每天的工作就是喝酒,打架,除此之外,有谁见过鲁达诵经念佛,拜忏,放生了?

说道打架,就不得不提起鲁智深的兵器,浑铁水磨禅杖,长约1.6米,重62斤,鲁智深正是凭借着这把禅杖,再加上自己无敌于天下的神力,从而在于对手交战时,几乎是完胜。

假如鲁智深在和别人打架的时候,这个时候他拔出戒刀,上前拼命,我们就会看到一个滑稽的场面,一个胖大和尚,扔下自己得心应手的兵器,随手抽出一把3尺左右的戒刀,呼哧呼哧的跟人玩命,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鲁智深就是个傻子?

一寸长一寸强,这个道理对于久经沙场鲁达来说,是最明白不过的,厮杀之中,就是用自己最擅长的兵器,武功,来击败对方,鲁智深肯定不愿意放弃自己的长处。

鲁智深的师傅是周桐,周桐一生调教出的武将数不胜数,周桐传授给鲁智深的只有一套疯魔杖法,没听说周桐传授给鲁智深刀法啊,所以说鲁智深用刀,那就是门外汉。

既然不用刀,那鲁智深为什么不舍弃戒刀,说穿了,鲁智深是想通过戒刀来告诉自己的对手,我是出家人,在我面前别得寸进尺,如果你实在不知好歹,不知进退,那就对不起了,我只好送你去西天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必删)

更多鲁智深的戒刀简笔画(鲁智深 戒刀)请持续关注本站。

赞一下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上一篇: 鱼胶怎样做最好吃(鱼胶怎么做好吃又简单方便)
下一篇: 黄瓜蔓枯病怎样防治(黄瓜蔓枯病如何防治-有哪些发病症状图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