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77ghz毫米波雷达 价格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如果下大雨,雷达可以正常工作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武装直升机的毫米波雷达如何在旋转时保持不动?
答案:是360旋转,全方位连续机械扫描,每圈6秒左右、并使直升机保持平衡稳定!
2017年9月,天津直博会上,一架直19武装直升机主旋翼上安装有圆形毫米波整流罩吸引着观众好奇目光。(直19武装直升机)
要是毫米波雷达,是指工作在毫米波波段(MillimeterWave)探测雷达,毫米波是指30-300ghz频域(波长为1-10mm),毫米波波长介于厘米波和光波之间、因此毫米波兼有微波制导与光电制导优点!
与厘米波导引头相比、毫米波导引头是体积小,质量轻与空间分辨率高特点;与红外、激光、电视等光学导引头相比,毫米波导引头穿透雾、烟、灰尘能力超强;有全天候(大雨天以外)特点,另外,毫米波导引头是抗干扰,反隐身能力优于其他微波导引头!毫米波雷达频率在30千兆赫、94千兆赫、140千兆赫的毫米波在隐形技术对抗波段以外,同时毫米波雷达具有天线波束窄、分辨率高、频带宽、抗干扰力强等特点,有反隐形能力;它能分辨识别很小目标、同时识能别多个目标,有成像能力、体积小、机动性、隐蔽性好、如战场上生存率高,适合登岛作战,为坦克、海军陆战队、登陆舰等提供掩护。
与其他传感器系统相比,毫米波雷达有以下优点:高分辨率、小尺寸、由天线和其它微波元器件尺寸与频率有关、原因毫米波雷达天线与微波元器件比较小、小天线尺寸获得窄波束;干扰、大气衰减虽限制毫米波雷达性能、但有助于减小多雷达一起工作时互相影响;与红外系统相比、毫米波雷达优点是可以直接测量距离与速度信息!
微波雷达相比、毫米波雷达性能有所下降、原因:发射机功率低、波导器件损耗大、同样波束宽度而天线口径较小、天气影响和降雨时更为严重、在防空环境中,不可避免会出现距离模糊与速度模糊、毫米波器件昂贵,不能大量投生产,有强经济作后盾的大国才能玩得起。
武装直升机配备毫米波雷达成为全球军用武装直升机重要发展,美国阿帕奇武装直升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开始配备长弓毫米波雷达,该雷达安装在主旋翼轴顶端、能360度全方位连续扫描!配备毫米波雷达的阿帕奇武装直升机能穿透战场烟雾、探测机载光电探测系统无法探测到的目标,使得在复杂气象条件下作战能力大大增强。(阿帕奇武装直升机)
个人认为毫米波雷是贵价货,不适合暴雨天作战,如果敌人玩偷袭,利用气象武器,损失无法估计,能否研发适合恶劣天气作战的超级雷达。
探地雷达探测深度测评?
探地雷达探测是近年来在岩土工程领域逐步引进推广的一种先进技术,探地雷达方法是一种用于确定地下介质分布的广谱(1MHz~1GHz)电磁技术。
探地雷达探测利用一个天线发射高频(106~109Hz)宽频带脉冲电磁波,另一个天线接收来自地下介质界面的反射波。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当地层倾角不大时,反射波的全部路径几乎是垂直地面的,其路径、电磁场强度与波形将随通过介质的电性及几何形态而变化,因此根据接收到波的旅行时间、幅度与波形资料可推断介质结构。
雷达波的穿透深度主要取决于地下介质的电性和波的频率。导电率越高,穿透深度越小;频率越高,穿透深度越小,反之亦然。对于公路检测而言,混凝土面层的导电率高于沥青面层的导电率,因此相同频率的雷达波在沥青面层中的穿透能力大于在混凝土面层中的穿透能力。在实际检测工作中,对沥青面层一般采用2000MHz高频天线测量,而对于混凝土面层高频天线一般难以穿透,常采用900~1000Mhz天线测量。
如果下大雨,雷达可以正常工作吗?
先看一个小历史。雷达的出现,始于二战前,由于北大西洋的天气常常十分恶劣,英、德在二战前开发雷达的本意是在夜间或雾天指挥巨型铁甲货轮航行。在非常恶劣的天气情况下,人们利用雷达来辅助船舶的航行,可见雷达的初衷就是用来在极端天气下帮助船舶定位的
英国选择了低频段,频率3MHz-30MHz。因为这是英国当时技术能够得到的可靠的大功率发射器件的最高频率。由于波长太长,后来战时在英吉利海峡树立的天线极为庞大不可移动,对小物体的检测性能很不好。而德国选择了高频段,频率12.5GHz-40GHz,功率密度更高,可探测到小型战斗机,但是德国雷达的频率接近22.24GHz(水蒸气的谐振波长),存在大气衰减因素,其作用距离比较短,易受雨雪天气影响。
雷达探测站的简要历史:
1917年:特斯拉首次建立了一个原始的雷达频率和功率电平的原则,这成为了现代军用雷达的基础原理。
1922年:无线电发展者马可尼提出新概念:在能见度极低时,可发射无线电波利用“回声”(实为反射波)探测船只。
1922年:美国泰勒和杨建议在两艘军舰上装备高频发射机和接收机以搜索敌舰。
1924年:英国阿普利顿和巴尼特通过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测量赛层的高度。
1931年: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利用拍频原理研制雷达,开始让发射机发射连续电磁波,三年后改用脉冲波。
1935年:A.L.Samuel最早研制出多腔磁控管的模型。同年法国Gutton用磁控管产生16厘米波长。1939年H.A.H.布特和J.T.兰道尔制成了完全达到实用标准的多腔磁控管,从而使得大战中美国的分米级别雷达技术突飞猛进。雷达作为夜间和雾天的海上探测式工具开始进行和平利用。
194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出机载雷达平面位置指示器,可将运动中的飞机拍摄下来,他还发明了可同时分辨几十个目标的微波预警雷达。
1947年: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研制出线性调频脉冲雷达。美国装备了超距预警雷达系统,可以探寻超音速飞机。
1959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研制出弹道导弹预警雷达系统,可发跟踪5000公里外,900公里高的导弹,预警时间为20分钟。
1964年:美国装置了第一个空间轨道监视雷达,用于监视人造卫星或太空飞行器。
1971年:加拿大伊朱卡等3人发明全息矩阵雷达,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相控阵雷达(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雷达)。
按工作波长分类:
米波雷达、分米波雷达、厘米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激光/红外雷达......
不同的探测距离和不同的天气我们会选择不同波长的雷达,例如暴雨天气我们绝对不会选择短波雷达,此时的短波雷达探测距离及短,这时应该用较长波雷达。如果是晴天做防控预警探测战斗机,通常会选用高功率的短波雷达,例如米波或分米波雷达;在航海或者探测火箭发射,我们一般会选择长波雷达,长波雷达抗干扰能力很强,一般的小山脉、雷雨、雾霾都不能干扰它。所以最后的结论是:暴雨天雷达可以正常工作,不同的环境选择不同波长的雷达就可以了。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