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是一个专业分享各种生活常识、知识的网站!
文章434741浏览52697221本站已运行9224

隋朝的农民起义军(隋唐演义评书剧情)

大家好,关于隋朝的农民起义军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隋唐演义评书剧情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农民起义建立的朝代
  2. 隋唐演义评书剧情
  3. 隋朝末年的瓦岗军是怎样一支队伍,为何最后失败了
  4. 隋朝末年为什么会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农民起义建立的朝代

1.刘邦建立西汉,前202年

2.王莽取代西汉,建立新朝,公元9年

3.曹丕让汉献帝禅让,建立魏国,这是和平方式的改朝换代,公元220年

4.司马炎让魏国皇帝禅让,建立晋朝,这是和平方式的改朝换代,公元265年

5.581年,隋文帝杨坚夺取其外甥的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6.617年李渊父子晋阳起兵,并于618年夺取长安,等到隋炀帝命丧江都后,就建立了唐朝。

7.唐代末期的朱温废掉唐哀宗,建立五代中的后梁。

8.宋代的赵匡胤960年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大宋王朝。

9.朱元璋领导的红巾军成功建立了明朝1368年。

隋唐演义评书剧情

评书剧情简介:

《隋唐演义》是清代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全书共一百回,六十六万五千字。是一部具有英雄传奇和历史演义双重性质的小说。以隋朝末年农民起义为故事背景,讲述隋朝覆灭与大唐建立的一段历史演义。

《隋唐演义》既是中国古代一部白话小说,也是一部演绎历史风云、歌颂传奇英雄的经典之作。讲述了从隋朝末年开始,因隋炀帝荒淫无道,陷害忠良,以致朝纲不振,民不聊生,致使天下大乱,群雄揭竿而起;以瓦岗寨众英雄为首的各路起义军,匡扶正义,反抗暴政,推翻了隋朝统治,直到唐王朝建立、李世民称帝这一时期的传奇故事,再现了那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历史年代。

隋朝末年的瓦岗军是怎样一支队伍,为何最后失败了

隋朝末年,隋炀帝大兴土木,骄奢淫逸,不顾民生疾苦,广征徭役,百姓叫苦不迭,加上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因而在隋朝末年,各地义军纷起,后来,农民起义军汇成三支强大反隋主力:一支是河南的瓦岗军,一支是河北的窦建德军,一支是江淮地区的杜伏威军。其中曩最大的便是瓦岗军。瓦岗军初期由翟让领导,后期由李密领导。

瓦岗军以瓦岗寨为根据地(在今河南滑县),参加瓦岗军的多是会舞枪弄棒的渔民以及猎户,战斗力很强,翟让礼贤下士,包容大度,专打官府豪绅,因而参加瓦岗军的人也越来越多,瓦岗军的队伍也越来越壮大,占领了河南的大部分地区。

那么瓦岗军为什么后来会失败呢?

首先,领导集团的内争消耗了瓦岗军的实力,李密因为与翟让在路线问题上看法不一,翟让只想占山为王,而李密则想逐鹿中原,另外瓦岗军内部的派系问题也是导致李、翟矛盾激化的原因,在瓦岗寨中分为义李密为首的蒲山公营集团,以及以翟让为首的老势力集团,还有变民集团,三个派系不同的想法,蒲山公营集团效忠李密,老营集团效忠翟让,变民集团无所谓。

其次,李密还犯了战术策略的失误,瓦岗军在取得兴洛仓后没有及时撤走,导致陷入隋军的包围之中,所以失去了先发制人的机会。对翟让的不信任也导致他不敢让翟让守洛口,自帅精兵入关。从而把大好机会给了李渊。

最后,瓦岗军过于依赖粮仓也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李密是以取得兴洛仓后,以粮招兵。但同时又没有将粮食分散存放作为战略储备。兴洛仓失守后,失去了粮食这个强大号召力,瓦岗军也就如鸟兽散了。

王世充联合东都的随军主力,击垮了瓦岗军,瓦岗军分化为三部分,一部分投降了王世充,一部分由李密率领降唐,还有一部分则坚守在原地。

隋朝末年为什么会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滥用民力,在国内大兴土木,营建东都,修大运河等劳民伤财的大工程,造成民怨沸腾

首先滥用民力,数十年间征役上千万人,给百姓造成负担。

从公元605年起,隋炀帝就倾尽国力开始大兴土木。为了迁都,他曾经历经十个月,每个月征两百万人营建东都,虽然杨同学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如此耗费人力物力的事情,毕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如此征夫,必然造成民众的厌恶情绪。

营建东都就算了,他在此期间,他还开凿大京杭大运河,全长2000余公里,此煌煌大工程,在没有现代化工具的情况下,全靠人力开凿下,只用了短短六年时间,可以想象当时的民夫有多么辛苦,简直是夜以继日的完成了如此巨大的工程。不管杨广同学有多远大的理想,人民生存才是极其重要的事情。据说杨广为了开凿京杭大运河,动用了360万民夫,当时服徭役的年龄在十六岁到四十五岁之间,而隋炀帝则把服徭役的年龄改成十五岁到五十岁,不但把年龄提前一年,甚至把快垂垂老矣的人也征来修大运河。

修也不打紧,修建的过程中,鞭打,惩罚手段也极其残酷,主管这个工程的酷吏麻叔谋,更是以狠辣无情著称。三百六十万民夫死了二百多万,人口流失特别严重,不管大运河为后世做了多少贡献,在当时确实给人民造成了很大的负担。据记载,从大业年间炀帝即位的4610万人口,一直到唐高祖年间经过十几年休养生息,人口依旧仅有1500万,将近损失了三分之二人口。

修建运河,需要造数万艘大型船舶,这不仅仅是耗费人力的事,还需要耗费大量的金钱,这些钱显然仅仅靠国库是不行的,那就加大赋税征收,这就给人民造成了过大的负担。不仅如此,为了年年出巡,他还修驰道、盖奢侈华丽的行宫。

对内隋炀帝不顾国内实际情况,大兴土木,造成民怨沸腾,唐太宗李世民曾有一句话警醒大臣:“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显然杨广同学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

徭役繁重,加上各地灾荒四起,饿殍满地,人民的生存空间被挤压,实在没有活路,遂纷纷揭竿而起

徭役无期,民夫死亡众多,士卒多列沟壑,骸骨遍及平野,可以说是一场没有战役的人员流失。加上灾年饥馑,谷价猛增,百姓困苦,冻饿交加之时,不起义也只有等着困苦而死了,就连瓦岗寨起义的口号都和吃有关:扶着爷,搀着娘,携着儿女去瓦岗,瓦岗寨上吃义粮。

黄河之北,千里无人烟,河南等地黄河泛滥,更无粮食收成。江淮之间,野草遍地。由于征民夫过勤,导致农时耽误,田地荒芜,可以说是人民基本没有了活路,所以各地人民纷纷揭竿而起。

据说这是隋炀帝东巡之景,不仅仅是民夫拉纤了,换成了纤纤弱女子

人民实在没有了生存的空间,大大小小的起义也有百余支,可以说起义都是时尚活,造反也传染,参加起义的人数达百万之众。三支主力反隋队伍分别是:河南的瓦岗军,河北窦建德军,江淮杜伏威。可以说农民起义进行得如火如荼。

穷兵黩武,三征高句丽造成人民负担,不仅仅是农民起义如火如荼,内部矛盾也日渐加深,杨玄感的起义,无形中削弱了隋朝的军事力量

对外他三征高句丽,隋炀帝根本没有把这大大小小的起义放在心上,他认为这都是无伤国本的事,在大业八年对高句丽悍然出兵,此穷兵黩武的政策,更加激起民众的反抗情绪。这一年,见诸史籍记载的新的起义军有二十一支,山东十四支,江淮四支,河南、关中和河西各一支。起义队伍不但扩大,群众基础也渐渐打下,平民子弟,下层僧侣,确实活不下去的人们,不反都不行了。

隋末起义大军分布图

平民反反就算了,连隋朝内部集团也发生了极大的不满,大业九年,当隋炀帝对高句丽发动第二次征战时,礼部尚书杨玄感对着天,对着地,对着彩虹起誓了,老子不干了,遂揭竿起义,造了反。他趁隋炀帝不在京都之时,和一批贵族子弟在黎阳起兵,剑指东都。

隋炀帝立刻回来平息杨玄感叛乱,此次虽然杨玄感以失败告终,却极大的消耗了隋朝内部的军事实力,此时杨广同学仍然野心勃勃,没有想到这样年年征战的弊端,他继续远征高句丽,在他远征的过程中义军发展壮大,已经不是他可以收拾的局面了。

隋炀帝在位期间对内大兴土木,虽然京杭大运河为后世提供了方便,但是在当时,却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对外他三征高句丽,就算有再大的野心,也伤害了人民的利益。“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当人民利益受到威胁时,必然会遭到极大程度的反抗,所以隋末起义频繁,是有很深的社会矛盾的。

关于隋朝的农民起义军和隋唐演义评书剧情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赞一下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上一篇: 禁情大结局(“禁情不禁欲”是啥意思)
下一篇: 陕西省西安市办理护照有哪些地方(西安护照办理流程是什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