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是一个专业分享各种生活常识、知识的网站!
文章434741浏览52697474本站已运行9224

与子偕老意思

大家好,与子偕老意思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持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什么意思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与子偕老意思和持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什么意思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什么意思啊
  2.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意思
  3.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什么意思啊
  4.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什么意思

1、“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原意是指战士之间的约定,曾经在一起发过誓,一同生死不分离,一起握紧双手,在战场上共赴生死,无畏死亡挑战。现在被用来表达爱情的永恒,字面意思是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2、这是一首著名的爱情诗,该诗叙述了一位出征在外的男子对自己心上人的思念:他想起他们花前月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想如今生离死别、天涯孤苦,岂能不泪眼朦胧、肝肠寸断。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源于《诗经》里面的一首《击鼓》篇,原句为“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携老”,我想这本是一首男性励志诗篇,壮士扼腕上战场,一起立下誓言,今天你我踏上人生征途,无论生死我们都要在一起,既然拉起手来,就要战斗到底,生死一起。

1、“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理解,分成两派,“爱情说”和“战友情说”。(基情说不讨论。)

2、不如我们看一下这两种解说彼此消长的历史。

3、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4、契阔,勤苦也。说,数也。偕,俱也。

5、“说,数也”,今天人们不是太好懂,其实“说”和“数”是同义词,毛公是以同义词为训。今天“数”字很少用作“说”的意思了,但是还是能找到一些痕迹。比如,我们说“数落”某人,与这里的“数”字就与计数没有关系,而是“说”的意思。又如,我“历数”其罪状,这里“数”字的意思不是说数一数罪状有多少,而是说出来的意思。段玉裁《毛诗故训传定本小笺》:“今俗语云‘数说’。”

6、说话的“说”字大家都明白,为什么还得解释成“数”呢?这是因为先秦时期的书里,大部分的喜悦之“悦”字都写成“说”。《毛传》的“说,数也”,就是告诉读者这里的“说”是“说话”之“说”,而不是“喜说”之“说”。

7、《毛传》没有说这句诗是说的战友情还是夫妻情,只是解释词义。毛传质略,也可能在当时诗旨没有异议吧。唐《毛诗正义》认为《毛传》的意思是战友之情,清陈奂《诗毛氏传疏》认为《毛传》的意思是室家之情,然而都只能是推测。

8、从军之士与其伍约:死也,生也,相与处勤苦之中,我与子成相说爱之恩,志在相存救也。执其手,与之约,示信也。言俱老者,庶几俱免于难。

9、郑玄解释成战友情,很关键的前提就是“与其伍”三个字。《周礼·大司马》:“五人为伍”,士兵以五人为最小单位。郑玄是遍注群经,笺《诗》是在注“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之后,往往引《礼》证《诗》,其中不无牵强之处。此处郑玄认为是战友情,就是因为他认为这几句诗是描写军队中同伍兵士的誓约。郑玄为汉末经学集大成者,他的说法成为几百年间的圭臬。

10、今可考的历史上第一个解释为夫妻情的,就是魏王肃。清皮锡瑞《经学历史》:“郑学出而汉学衰,王学出而郑学亦衰。”虽不免言过其词,但王肃也确实是遍注群经的大学者,魏晋时期,王肃的影响在经学界非常大。王肃就好跟郑玄对着干。王肃《毛诗》注已经亡佚了,但是《毛诗正义》有引用

王肃的解释

11、言国人世家之志,欲相与从生死,契阔勤苦而不相离,相与成男女之数,相扶持俱老。

12、王肃的解释在魏晋曾一度流行,在现代更是几乎得到公认。但很可惜,王肃最终没赢郑玄,历经魏晋南北朝,王肃之经学最终没能成为学界主流,到唐代官修《五经正义》,

《毛诗正义》

13、《毛诗正义》,作为官方修订的标准经学教材,唐代到北宋初年一直是科举考试的指定教科书。但是呢,战友情和室家情的争论没有停止。宋代,疑古风气悄然兴起。

14、《击鼓》五章,自“爰处”而下三章,王肃以为卫人从军者与其室家诀别之辞,而毛氏无说,郑氏以为军中士伍相约誓之言。今以义考之,当时王肃之说为是,则郑于此诗,一篇之失太半矣。

15、然而“室家男女之情说”真正成为主流看法,还得等到

朱熹的《诗集传》

16、================================

17、从对这一首诗的解释我们已经不难看到,在一个小问题上的分歧,和整个经学发展变化的脉络是密切相关的。对这一个小问题的阐释,与经学史上的权威与反权威、争论与统一、疑古与信古、官方与非官方、主流与非主流因素的彼此消长、溶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18、我们今天已经没有经学的门户派别之分,我们

想从客观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阐释,其实这谈何容易

19、想从客观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阐释,其实这谈何容易

20、对古典作品,以及对《诗经》研究,这一传统的阐释学面临两大困难:其一,一些远古文献和文学作品的作者不能肯定,时代环境距离遥远,真正了解历史背景,必须下大力气进行综合性的历史和文化研究。其二,作品是由一个个词和词的组合构成……在通常的情况下阐释作品,先要有对作品整体意义的了解,才能把一个个词语和细节连贯起来作解释,而一个词语或细节的理解会改变原定的题旨。这就是局部须在整体联系中理解,整体又须通过局部来理解,西方学者把这种现象称为“阐释循环”,而

《诗经》阐释中一首诗常常有几种乃至几十种阐释

21、《诗经》阐释中一首诗常常有几种乃至几十种阐释

22、,更是司空见惯的事实。这样的“阐释循环”,

23、我们今天读《诗》追求“本义”,并不是像古人那样为了发明“圣人本意”(欧阳修《诗本义·诗解统序》),其实是受到了西方实证主义阐释学的影响。然而追求“本义”是个很容易陷进去的陷阱。把《击鼓》中这四句诗的不同解释列一个表,就可以通过排列组合得到多种不同的阐释:

24、勤苦勤苦勤苦勤苦隔远合离(“契阔”的解释)

25、言语悦爱数目数目言语言语(“说”的解释)

26、没说战友室家战友室家没说(诗的背景)

27、我们可以看到,这6家对这四句诗的解释就有6种,各不相同。

28、我觉得,我们从艺术鉴赏来读《诗经》时,无论理解为战友情还是室家情,都没有问题。而这句诗被第一个人吟出口时原本的背景、原本的意思,到底是表达战友之情还是世家之情,到现在也没有定论,实际上,

永远不可能有定论

29、我们一般人是在鉴赏《诗经》,而非研究经学史,我们不妨来个“两读”,分别放在战友情和夫妻情的背景下来体会诗句中的情感,自然会有不同的滋味。对鉴赏者来说,比“对错”更重要的,是你从诗中得到的情志。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说,与其说是诗人传达给我们感情,倒不如说是诗人唤起了我们的感情。我们读诗所收获的情思,其实它的种子早就在我们心里,等着阳光雨露生根发芽。而诗本身,就是唤醒情感的阳光和雨露。

老,是“死”的隐晦表达。 如鲁迅《祥林嫂》中有这样一段话: “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老了。”“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但他始终没有抬头,所以全不觉。我也就镇定了自己,接着问:“什么时候死的?”“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 在此基础上,“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意思是牵着你的手,与你一同死去。这个意思在《诗经》中表达的是战友一同奔赴战场之前的互相告慰。现在一般用于婚礼上男女互诉爱意、海誓山盟。 其实与人一同死去,在古人看来,表达的感情并不局限于男女之间。比如忧国忧民的杜甫有一首诗《题壁上韦偃画马歌》: 韦侯别我有所适,知我怜君画无敌。 戏拈秃笔扫骅骝,歘见麒麟出东壁。 一匹龁草一匹嘶,坐看千里当霜蹄。 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 尾联,显出杜甫本色。

OK,关于与子偕老意思和持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什么意思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赞一下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上一篇: 人机料法环的料是指什么
下一篇: risk这篇课文的中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