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以行证道什么意思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老子曾隐居悟道,那么老子悟出的道,是什么道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修行以行致性,悟道以性知行
未悟道一切行就如没有眼睛虽然名字起的挺好“修行”皆是盲修瞎练,悟到道就如一个找不到家的瞎子突然重获光明,但是还要继续修学(向同乡人打听归家的路),直到彻底证道、成道(到家了),这回就如每个明眼人的家乡经验一般,怎么走不再用问任何人,也就无所谓什么修、什么行了,无修无证。
老子曾隐居悟道,那么老子悟出的道,是什么道
道德本义首出现于老子,“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要悟道,有一个最简单的法门,那就是读懂《老子》,即《道德经》。 老子生前是当时天下最大的文人,百家思想皆源于老子。天地万物皆生于德,德生于道,是以道德是一切文化的根本,一切信仰的核心。人民尊奉老子天下第一,美国评价老子世界十大作家之首,圣人的老师,道德之学由老子建立,当之无愧是天下第一! 《老子》一书,并无“悟道”一词,这里的悟是后世有心之人人为分别心所致,不代表老子一书无“悟道”法门。老子是如何“悟道”的呢? 《老子》书中,悟字用明字。明道先明常,第16章就有法门,“致虚极守静笃”,道之法之常之规律,即玄,周行不殆。所以首先要悟道的规律,道运行的方式,周行,道的规律周行不殆,道的德性即在第25章。 其次要明德。“孔德之容,惟道是从”,第21章,便是德的定义。德是从道而来,悟道自然要先明德。玄德,功成身退,自古有几人做到,首先得有功吧。上德,乘时因势,顺性而为,即明大势规律,又懂万物之性,善利万物,而又不与万物争利,无私无欲,又有几人做到。下德境界就不是道了,虽有成就,却是为了自己,放不下名利外欲和自我内欲,还有仁义品德,虽然放下了自我,却不明白大势规律与万物之性。佛家无为不治,无私无欲,非真无为。儒家有为无私,不懂道纪,“朝闻道夕死可矣”,并未悟道,还不如下德。“无道而后有德,无德而后有仁,无仁而后有义,无义而后有礼”,礼法就更扰乱人性了,“法令滋章,盗贼多有”,礼法制度层出不穷,反而愈演愈繁,人心愈来愈乱,皆因无道德之故。 所以,大道至简,道德而已。建德,放下名利外欲和自我内欲,人心合性,德性清静,清清静静,无私无欲,善生而已。明道,道势周玄,德慈呈善,道性玄德,生而不有,融于万物,玄玄如轮,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神得一以灵。神者莫测,其实就是性,灵就是通,万事万物皆有本源,把握本源,即知势行,循常规律,即知天下,抱一而已。一通百通,与世不争。不争名利,不着自我,无为无我,水无常形,人心不执,则无不通。善融玄同,一生无尤。 人人平等,各有不同,明道建德,皆可成圣。建德明性,自知者明,发觉兴趣,专注成势,势久顺势,乘时因势,顺性而为,慎终如始,根深固蒂,功成身退,长生久视,修德证道,死而不亡。 善融轮道德书院理子先生。
坐亦禅行亦禅全文
证道歌(节选)
唐·永嘉玄觉
游江海,涉山川,寻师访道为参禅。自从认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关。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纵遇锋刀堂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
修行为什么要证道
观世音菩萨说: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融于大道。
修行修的是什么?从学道修道悟道合道契道,就融于大道了。佛即心,心即道,道即佛,所以我的要学佛修道。
关于以行证道什么意思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