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什么是人工肺人工肺能维持多久和人工肺英文缩写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什么是人工肺人工肺能维持多久以及人工肺英文缩写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新冠肺炎疫情关键时刻能救命的ECMO,为何全国只有400台且治疗费用这么高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ECMO?
ECMO即ExtracorporealMembraneOxygenation的简写,中文全称为体外膜肺氧合;又称为“叶克膜”、“人工肺”!这个仪器是体外循环的一种,所谓体外循环,顾名思义,就是把患者静脉血引出体外进行氧合,再将氧合后的血液输回体内,用于供氧,暂时替代心肺功能,其实它所依赖的这个体外循环技术已经存在了60多年。
ECMO实际上是体外循环技术的进一步扩展。早在1953年美国Gibbon医生利用体外循环技术发明了人工心肺机,也就是体外循环机,他因此被称为“体外循环之父”,Gibbon医生首次将体外循环技术应用于临床心脏手术,使外科医生打破了手术禁区-----心脏。
ECMO主要是临时替代心脏和/或肺的功能,因此分为静脉静脉模式体外膜肺氧合(VV-ECMO),静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两种。
简单的说,前者主要是治疗肺部疾病造成的严重缺氧,后者是治疗因心脏和肺脏造成的缺氧。在传统呼吸机、体外主动脉反搏等效果不好的情况下,比如爆发性心肌炎,心脏骤停、心脏移植后的心肌顿抑等危重症疾病,ECMO往往可以起到力挽狂澜的效果,甚至给人以“起死回生”的感觉。
ECMO的应用有个原则:可预见性的心脏或肺脏功能一段时间内可恢复,如果从医学角度讲,上述脏器功能无法逆转,使用ECMO的作用就不大了,除非器官移植。另外,ECMO使用时机同样重要,过早浪费医疗资源,加重经济负担;过晚效果欠佳,并发症多!
ECMO虽然很好,但凡事皆有利弊,ECMO也存在发症:出血、血栓、感染、神经系统、肝肾功能损害等。使用越长,并发症的风险就越高!虽然理论上ECMO可以无限制地使用下去,但考虑到以上种种并发症的风险,它依然只能作为一种短期的抢救措施。
到现在是否拥有ECMO技术,已成为衡量一家医院治疗危重症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很多医院在第一次使用这个机器时,就立刻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ECMO在国内的应用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还谈不上广泛。
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决定的:第一,医疗技术门槛比较高:ECMO的实施需要一个强大的团队支撑,包括护理团队,几个人单打独斗肯定不行。这涉及到外科(心脏外科、血管外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和护理部等多个部门统一协调,团结合作。很多医院满足不了上述条件。
第二,费用昂贵:其费用包括器材本身费用和后期ECMO的护理,ECMO目前全是进口,没有国产化,其中膜肺经过特殊材料制作,费用最高;为了避免血液凝固,同时减少抗凝药物肝素的使用,ECMO管路表面都包含经过特殊材料的涂层;而且ECMO的使用量相对于普通耗材,消耗量比较低,所以产量也低,成本固然就更高!一般来说6-8万左右。另外ECMO使用后,期间的护理费、化验费和药物费用都是不小的开支。如果出现ECMO的合并症,比如感染、血栓、出血等,费用会更高!一般来说是15万左右。
第三个原因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虽然治疗费用已经非常高了,但ECMO治疗过程中,与其相关的一些耗材、检验的很多费用都收不了,也就是说做一例ECMO,医院要自掏腰包补偿一例,有的医院的积极性也不高,所以也不开展了!
目前认为ECMO最佳使用时间平均为7天,一般不超过14天;当然有些医院和病例报道超过1个月,甚至几个月的,那毕竟是少数,而且时间越长,并发症越多,安全顺利撤机的可能性就越小。
总之,ECMO对挽救危重患者功不可没,但它并非万能,并且也需要谨慎地评估和使用。
人工肺英文缩写
人工肺
体外膜氧合
(英语:Extra-corporealMembraneOxygenation,
缩写:ECMO)是一种医疗急救设备,用以在心肺手术时为患者进行体外的呼吸与循环,如重度心肺衰竭、心脏移植等手术中。
换肺的崔志强是谁
4月20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一位使用了62天ECMO人工肺的新冠肺炎终末期患者,接受了双肺移植手术。
这是湖北武汉开展的首例新冠肺炎终末期肺移植手术,这位患者也是目前世界上实施肺移植手术前使用ECMO人工肺时间最长的器官移植受者。
湖北首例新冠肺炎终末期肺移植患者康复顺利(标清)
65岁的崔志强于1月23日出现发热症状,2月7日确诊新冠肺炎。2月17日病情急速恶化,给予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支持后,血氧饱和度仍不能维持,次日紧急接受ECMO人工肺治疗,在医院救治的60多天中,他因新冠肺炎已导致不可逆的肺纤维化、呼吸衰竭,始终无法脱离呼吸机和ECMO人工肺辅助。长时间使用ECMO人工肺可能面临多脏器感染的危险。而他其它脏器功能完好,核酸检测多次呈阴性,但这让肺移植成为可能。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焦雅辉:全身的这种感染还没有治愈的话,那他是没有做肺移植的适应症的,就是即便你给他换了个新的肺,也会马上发生这个感染,这个肺也会废掉。所以一定是在首先这个患者本人他一定是病毒都已经清除了之后才能做。
本着“应治尽治”原则,国家卫健委协调组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肺移植专家组,对崔志强病情进行综合评估,考虑对其实施肺移植。国家专家组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组织崔志强病例讨论,明确肺移植适应症与禁忌症,并通过器官移植伦理审查。医院各部门开始迅速准备,完善术前评估、围手术期管理与术后治疗方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高华:术前的情况、术中的情况,术后的管理,应该说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相关的讨论,药品器械设备进行综合的全方位的准备。不遗余力,不惜成本、不惜代价,救治他的生命。我们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能够给患者生的希望。
4月20日,云南一例脑死亡患者爱心捐献的肺源与崔志强配型成功。爱心肺源通过南航器官转运绿色通道空运到武汉天河机场后,在武汉交警汉警快骑的护送下,仅用40分钟即抵达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
陈静瑜任组长的国家肺移植专家组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多学科专家团队历经6个多小时,顺利完成双肺移植手术。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肺移植专家组组长陈静瑜:最大的问题就是一开胸这个病人渗出比较多。62天ECMO的病人渗出可想而知比较多。应急的一个手段是,用另外一台ECMO来代替体外循环来保护这个心脏,能够使我们能顺利地做下来。
4月22日20点,在接受双肺移植手术44小时后,医护团队帮助崔志强撤下了辅助他呼吸62天的ECMO人工肺。在医护团队的精心照顾下,他接连闯过移植后抗排异等多重险关,恢复自主意识。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护士:好棒,你是不是叫崔志强(点头)你看他都笑了,你叫崔志强对不对,全国的医护都在救你,你一定要坚强一点对不对。来把眼睛闭上(闭眼),好棒。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肺移植专家组组长陈静瑜:我们把你的肺给换了,你不要害怕了啊,你这个肺很好用,非常好,有信心吗(点头)?非常棒。目前这个病人完全清醒,他的意识很清楚,他是刚刚表达的神志很清楚,而且他很有信心来配合我们医护人员来做。病人的情况很稳定。现在的氧合指数已经达到400以上,也就是一个正常人的肺的功能了。
医院成立康复专家组,为长期卧床的崔志强制定了包括感觉刺激、关节活动训练等一系列康复计划,帮助他恢复肌肉力量,目前崔志强的肌力已经从0级恢复到2级,并拔除部分辅助治疗管道。
崔志强是目前世界上实施肺移植手术前使用ECMO人工肺维持时间最长的器官移植受者。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肺移植专家组组长陈静瑜:靠了我们重症医学的专家前期的努力,把他撑到现在这个情况。这么长时间的ECMO,只有我们中国现在在做这个事情,也为我们世界上面,类似这样的病毒导致的晚期的肺纤维化病人做肺移植,提供了一个经验。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焦雅辉:肺移植不可能说变成一个常规的治疗手段,写入到我们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当中来,但是试着去做,也就是说体现了我们要尽一切的可能,利用一切的手段来挽救患者的生命,那么这一点应该说也是体现了我们国家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生命至上的这样的一个理念。
如果一个人生病即将死亡,那么能不能用机器替代他所有的器官功能,让他的头长期存活
谢邀!
如果一个人生病即将死亡,那么能不能用机器替代他所有的器官功能,让他的头长期存活?现在短时间维持应该可以,长期还不行!
但是,理论上来讲是完全可行的。
这种可行性也就是有的人提出“头移植”想法的理论支持。
头移植“成功”的先例闹得沸沸扬扬的“人头移植”以在哈尔滨上演的尸体人头缝合闹剧落幕。
仅仅是在尸体进行头和身体的缝合哪里需要科学家和外科医生,鞋匠比他们缝得好得多。
人头移植之所以是完全不具有可行性的闹剧,原因在脊髓神经切断后根本不可能(恐怕永远也不能)完全精准的重建并100%恢复功能。
但是,被移植的头颅在客体身上恢复血液供应存活在理论上讲完全是可能的,并且已经得到科学实验的验证。
早在上世纪的1954年,前苏联科学家VladimirDemikhov就将一条小狗的头连同前肢和部分胸部移植到一条大狗的颈背部,“成功”制造了“双头狗”。两个狗头甚至都可以独立看东西和运动。
第一次实验双头狗活了4天。总共的24次实验中,这些双头狗分别存活2~6天。
在那个唯苏联老大哥马首是瞻的年代,我国医学界也进行了大量双头狗制造实验。其中哈尔滨医科大学的赵士杰于1956年创造了双头狗存活5天零4小时的国内最好记录。
其他一些科学家也先后进行过很多头移植的实验,在不试图进行脊髓神经重建情况下获得“成功”。
这些实验充分说明,动物头颅即使脱离原先的身体移植到其他动物身体上,只要保证良好的血液供应,是完全可以存活的。
至于是不是能长期存活,没有科学实验进行验证。
不过,其他器官移植可以长期存活的经验可以类推到头移植,应该可以长期存活。
“用机器替代他所有的器官功能,长期维持头存活”,理论上可行上述头移植成功的实验告诉我们,“用机器替代他所有的器官功能,维持头存活”从理论上完全是可行的。
事实上,目前生命维持最重要的几个关键脏器功能几乎可以完全或者部分由机器来替代,包括人工心脏,人工肺(就是我们常在媒体报道中看到的起死回生神奇“叶克膜”——其实它兼具人工肺和人工心脏的功能),肾脏透析机,人工肝脏等。
人工肾脏透析
其中,人工肾脏透析最为成功,完全可以维持人的水电解质平衡,并洗掉需要排泄的代谢终产物,维持一个人长期健康的存活。
体外循环维持
最关键的是体外循环的维持。
目前人工心肺早已广泛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和短时间内循环支持——通常是用于等待心脏移植的患者,最长维持时间已经超过几个月。
我们知道,在脑死亡被引入医学之前,心跳、呼吸是判断人生死的指标。一个人一旦呼吸、心跳停止也就意味着死亡。那么,维持心跳和呼吸,或者模拟心脏和肺功能,维持一个人的循环功能,似乎完全可以延续生命。
鉴于此,从19世纪后半叶始,科学家们就开始试图开发能够替代肺氧合血液、去除二氧化碳,以及心脏泵血功能的机械装置。
经过近100年时间,到1953年心肺机首次由JohnH.Gibbon,Jr医生成功用于人类,完成第一粒体外循环心脏手术。
下图所示为世界上第一台心肺机。
又经过多年探索,目前代替肺氧合功能和心脏泵功能的体外膜肺氧合机已经相对成熟,广泛用于临床。
替代心脏泵功能的可植入式人工心脏也已经用于临床临行时替代心脏功能。
全胃肠外营养支持
替代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的全胃肠外营养支持也广泛用于临床,也可以长期支持一个人的存活。
最难在于人工肝脏维持
难点,也是目前还不能完成长期生命支持的是人工肝脏。原因在于,脏脏的功能实在太过复杂,没有机器可以简单替代。
因此,科学家另辟蹊径,用半人工半生物的肝脏作为解决方案,称为生物人工肝装置(Bioartificialliverdevice,BAL)。
正是由于刚刚功能的复杂性,像人工肾那样的单纯的吸附和过滤功能的人工肝根本不能替代,肝细胞的功能似乎无法人工模拟和用机器替代。科学家开发BAL系统是将活的肝脏细胞置于一个反应器中,利用这些肝细胞来替代原先的肝细胞的功能。
世界上第一台BAL系统于2001年开发成功。最初,利用的是动物的肝脏细胞,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功能肝细胞的来源更加丰富。如果用克隆技术大量克隆患者自身的肝细胞用于BAL系统,不仅可以面议免疫排异,还可能会起到最大程度的替代作用。
但是,目前BAL只能用于肝衰竭的临时性支持,短时间内等待自身肝细胞的再生或者肝移植。
也就是说,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很难有一种设备像人工肾一样可以几乎完全的替代肝脏的生理功能。
但是,理论上讲,在未来是完全可以的。
总之,“用机器替代他所有的器官功能,长期维持头存活”,理论上是可行的,相信将来也完全可以实现。
但是,目前做不到长期维持,短时间内维持是可能的。
OK,关于什么是人工肺人工肺能维持多久和人工肺英文缩写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