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对称式方程的定义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对称式方程的定义的知识,包括对称式方程是什么意思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对称式方程是将方程的图像画在坐标轴上,图像上每一点都可以在Y轴或原点对称上找到相应的点的方程。如果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中x、y对调,所得方程与原方程相同,这就是对称方程。
2、方程是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表示两个数学式之间相等关系的一种等式,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称为“解”或“根”。求方程的解的过程称为“解方程”。通过方程求解可以免去逆向思考的不易,直接正向列出含有欲求解的量的等式即可。方程具有多种形式,如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等等。
1、将方程的图像画在坐标轴上,如果图像上每一点都可以在Y轴或原点对称上找到相应的点叫对称方程.表达式:偶函数(关于y轴对称);f(x)=f(-x)
2、奇函数(关于原点对称):-f(x)=f(-x)
3、正弦函数是奇函数;余弦函数是偶函数
1、直线的对称式方程如x/0=y/1=z/2。将方程的图像画在坐标轴上,如果图像上每一点都可以在Y轴或原点对称上找到相应的点叫对称方程。如果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中x、y对调,所得方程与原方程相同,这就是对称方程。
2、把{2x+3y-4z+2=0;x+2y+3z-1=0化为对称式。平面2x+3y-4z+2=0的法向量为n1=(2,3,-4),平面x+2y+3z-1=0的法向量为n2=(1,2,3),因此直线的方向向量为v=n1×n2=(17,-10,1)。取x=10,y=-6,z=1,知直线过点P(10,-6,1),所以直线的对称式方程为(x-10)/17=(y+6)/(-10)=(z-1)/1。
3、函数关系:当一个或几个变量取一定的值时,另一个变量有确定值与之相对应,我们称这种关系为确定性的函数关系。马赫的要素一元论把科学和认识所及的世界归结为要素的复合,又把要素解释为感觉,认为这个世界以人的感觉为转移。他指出,人的感觉是相同的,对于同一对象,不同的人乃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会有不同的感觉,因此,世界上事物的存在只是相对的。
4、上面的“圆角函数”的基本概念,是以单位圆和三角形等几何图形为基础,利用平面几何知识进行分析总结确立的,从纯数学方面看,有效理清了平面圆中的半径、弘线、切线、割线的逻辑关系。
5、但从自然科学的应用看,只有正弘、余弘、正切三个函数应用较广,其它三角函数用途不多,且可从正弘、余弘、正切变换而得;为了使“圆角函数”得到优化,为此只将正弘函数、余弘函数、正切函数三个函数,确定为“圆角函数”的基本函数,以优化“圆角函数”的内容。
空间中的点P(u,v,w)关于直线L:(x-a)/m=(y-b)/n=(z-c)/p的对称点记为点Q(X,Y,Z).
(1)确定过点P,且以向量[m,n,p]为法向量的平面M的平面方程.
(2)确定平面M与直线L的交点R的坐标.[点R为点P和点Q的对称中点]
0=m(mt+a-u)+n(nt+b-v)+p(pt+c-w)=t[m^2+n^2+p^2]+m(a-u)+n(b-v)+p(c-w),
t=[m(u-a)+n(v-b)+p(w-c)]/[m^2+n^2+p^2]
点R的坐标为[a+mt,b+nt,c+pt],其中t=[m(u-a)+n(v-b)+p(w-c)]/[m^2+n^2+p^2].
(3)根据点P和点R的坐标,确定点Q的坐标.
空间中的点P(u,v,w)关于直线L:(x-a)/m=(y-b)/n=(z-c)/p的对称点Q的坐标为,
[2a-u+2mt,2b-v+2nt,2c-w+2pt],其中,t=[m(u-a)+n(v-b)+p(w-c)]/[m^2+n^2+p^2].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