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书法偏锋与侧锋的区别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侧锋逆锋是什么意思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侧锋逆锋是什么意思
逆锋起笔是书法常用的技艺,藏锋的字看起来浑厚有力,而且里在内不外泄,有一种内在的含蓄的审美意蕴。逆锋,落笔时笔锋先逆行,然后再转回行笔。又叫“偏锋”、“侧锋”。
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书法和英文书法等。其"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什么是书法中的逆锋
1、逆锋,就是在作笔画的时候,先把笔尖向欲写笔画的相反方向作一下填笔,使笔画不露锋芒,就是不露虚尖,以使笔画显得厚重,多用于大楷;反之就是露锋,以使笔画精爽婉转,多用于小楷及行书。
2、藏锋是指笔画的起笔处和收笔处锋尖不露出来。具体的方法是,逆锋入笔,回锋收笔。藏锋用笔,是将笔画的气力包裹在线条之内,这样写出来的点画给人以含蓄、浑圆的感觉。
3、简单来说,逆锋入笔与藏锋入笔不是同等关系,而是因果关系,因为逆锋入笔,然后回峰收笔才能藏锋入笔。扩展资料:逆锋又叫“偏锋”、“侧锋”。如写横画,欲右先左,即下笔时先把笔锋逆推向左,然后再行笔向右。这样的笔画,显得方整,便于做到内含筋骨。藏锋讲究欲右先左(横划),欲下先上(竖划),不露笔尖,笔划较浑圆,而撇的起笔要藏锋,出笔不必藏锋,但要注意不要一划而过,也要空收笔锋(回锋);钩,出锋后也要空收笔锋,方力道含蓄沉稳,长竖的起笔要藏锋,收笔要回锋。
在书法中,中锋和侧锋的作用如何
关于中锋和侧锋的说法,自古以来众说纷纭,是非难以分辨,刚才在看回复时,有一个朋友刚好提到这个话题,心有所感,信手写一些个人的想法。
窃以为,“中锋”和“侧锋”这种名词意义的赋予,本身就是很私人的,或者是有时代局限性的。
比如“隶书”一词,在魏晋时期甚至到有唐一代,都长时间作为楷书的代名词,故有“汉隶”和“唐隶”“今隶”之分,后人读书论之时难免会有所困扰。
东汉熹平石经尚书残石再如“侧锋”一词,目前大概有两种意思:
一种是跟“正锋”对立的,意思就是在保持笔尖基本行走于笔画之内的时候,一个是笔杆笔直的行笔,叫做“正峰”,又有名为“躍”。而“侧锋”在这里就是笔杆倒向某一边,形成摇腕的状态,比如写点的时候,就经常是这样的一种状态,所以又有名为“侧”。
另外一种是指书写出来的笔画质量而言,“中锋”代表一种两边光滑的运笔痕迹,侧锋代表一种其中一边出现毛边的痕迹。事实上,个人以为,控笔能力真正强的人,不管怎么写,都不会出现这样的笔画,因为在起笔收笔的地方,感受到了一定会做足调锋动作,保证行笔过程中形成完美的轨迹,偶尔有一点,也往往是为了刻意打破完美状态而显露出来的。所以,这种所谓的“侧锋”,我把它理解为“败笔”,在正常书写过程中,它是不被允许出现的。
很显然,写到这里,观点已经很明确了,“中”和“侧”,我认为就是两种不同的用笔方式和书写状态,“中”就是传说中的“篆籀笔法”,“侧”就是神话般的“二王笔法”,这两种用笔方式当然没有高下之分,甚至在唐代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从褚遂良开始,到张旭,到颜真卿、怀素,他们的各个时期作品非常精彩的给我们展示了“中”和“侧”是如何慢慢走到一起的,其中尤以颜真卿成就最高,他的《争座位》和《祭侄稿》是两座笔法宝库,当然我们的“广大教化主”褚遂良也是重要人物,《雁塔圣教序》笔法变化多端,中侧并用,美轮美奂。
颜真卿《祭侄文稿》高清所以,关于中侧之争,个人认为可以休矣,要想真正做到“天人合一”,让毛笔完全发挥人的性情和所有技巧,也让人可以完全发挥毛笔的特点,那么各种用笔方法我们都要掌握,更要知道该在何处恰到好处的去运用它们。在这条道路上,我们每一个人,都任重而道远。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讨论留言。
如何在书法作品中分辨出中锋与侧锋二者在书写过程中起着什么作用
谢谢邀请。使用中锋的笔画,其笔画饱满、富有立体感,注意不要太圆浑,过于圆浑俗气尽显,增加内力压下运笔,此笔画才会耐看、经看。
为什么有成就的书法家,看他人之作,往往说俗气,其理在此。过于太熟圆。
使用侧锋的笔画,平面、无立体感。这样的笔画不耐看、不经看,其笔画显示无力。为什么中国画习惯称为写就是这个道理。笔笔交代清楚、笔画富有立体感,这才是中国画的独特个性。
中国的书、画、印,讲究的就是立体感、讲究阴阳,就是靠这些流传至今了,其妙无穷。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