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是一个专业分享各种生活常识、知识的网站!
文章434741浏览52697066本站已运行9224

在古代蠕蠕是什么意思(北部游牧民族古称)

大家好,在古代蠕蠕是什么意思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北部游牧民族古称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在古代蠕蠕是什么意思和北部游牧民族古称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北部游牧民族古称
  2. 北方游牧民族指的是哪五个
  3. 柔然是什么民族
  4. 古代北方地区叫什么

北部游牧民族古称

1、匈奴部分

主体在东汉时期被汉族消灭,剩余一部分南下到河套地区,成为羌胡,另一部分西逃往欧洲,与马扎尔人融合,构成今天的匈牙利人;羯,匈奴的一部分,公元4世纪灭绝。

2、东胡部分

秦时被匈奴灭亡,之后分成两大部分:乌桓和鲜卑,乌桓被曹魏消灭,鲜卑拓跋部入主中原建立北朝,其余部分演化为吐谷浑和柔然;柔然建立汗国,后被突厥击败,主体向西迁移,在东欧形成阿瓦尔人,余下的分化为室韦(蒙古)和契丹;

3、契丹部分

契丹建立辽国,其后被女真族同化,剩余的西逃到中亚建立西辽,与当地人融合,成为中亚人的一部分;蒙古建立了辽阔的帝国,影响遍及欧亚大陆,其主体一直生存至今,即现代的蒙古族。

4、突厥部分

有可能是匈奴的一个分支,曾归柔然统领,后灭亡了柔然,建立了大帝国。其自身的主体被回鹘人和汉族所灭,剩余的向西逃窜,形成了今天的土耳其人。

5、回鹘

主体由丁零人构成,融入了铁勒和高车人的一部分,在唐朝时期,将突厥主体灭亡。之后回鹘汗国与唐帝国关系良好。回鹘国内衰败后,向四周迁移,曾在宋朝时于甘肃新疆一带建立黄头回纥部落以及高昌王国,后来分别归降西夏和西辽,在与南疆的土著居民融合后,形成今天的维吾尔族。

北方游牧民族指的是哪五个

(一)匈奴——秦、汉

匈奴是亚洲大陆北部的游牧民族在漠北建立的部落联盟国家,存在年代约为公元前4世纪至48年,其后分裂为北匈奴(48年—93年)和南匈奴(48年—216年)。统治领域约略在现今蒙古国、西伯利亚南部、中亚与中国北部地区。公元4至5世纪又陆续在中原和西域建立汉赵、北凉、胡夏、高昌北凉等汉化政权。

因此匈奴存在时期主要对应的是秦汉两朝。

?

秦汉时期的匈奴版图

匈奴是部落体制的国家,建立了一套尊卑分明的内外官制,分王庭、左方和右方三个辖区,分别由单于、左右贤王负责监理,各自在自己的分地游牧而居,各有自己的军官和文官,对领土也有强烈欲望。其王族为挛鞮氏,其领袖称单于,其下辖各王,统领各部落,单于和诸王的皇后和妻子称阏氏(匈奴实行一夫多妻制),在匈奴政治上有一定影响。在学界中有许多关于部落国家的假设,但是因为他们留到后世的资料并不多,而且关于保留到今天的资料,因为只有汉族才具有庞大的官僚系统保存纪录,所以主要都是透过另一视角的汉族历史学者撰写的文献,因此匈奴具体的体制在学界中仍然存在争议。

(二)东胡——秦、汉

东胡是一个古老的游牧为主的民族,居住在中国内蒙古东部、东北西部。可能在商代初年便存在,到秦末汉初时被匈奴灭亡,存在了大约1300年。东胡与汉族、濊貊、肃慎被称为古东北四大民族。在东汉时,东胡分裂为鲜卑与乌桓,学者一般相信,东胡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今蒙古族与满族可能与东胡有关。

(三)鲜卑——汉、魏晋

鲜卑(拼音:xiānbēi),祖先是古代西伯利亚的游牧民族东胡(一说山戎)或称通古斯部落。汉朝时期,匈奴以东的游牧部落被匈奴的冒顿单于击败后,退居乌桓山和鲜卑山,成为乌桓和鲜卑二族。鲜卑主要活动于今赤峰市内蒙古东部阿鲁科尔沁旗哈古勒河附近,和辽宁西北部。2世纪时鲜卑国占据匈奴国领地,称雄塞北。4世纪西晋灭亡后,鲜卑陆续在今天的中国北方建立前燕、代国、后燕、西燕、西秦、南凉、南燕及北魏等国,而漠北则由鲜卑别支柔然称霸。439年北魏统一北方,之后时常与柔然发生冲突。而后北魏经历六镇之乱后分裂成东魏、西魏,东魏、西魏随后也分别被北齐、北周所篡。最后北周统一华北,于581年因杨坚篡位而亡。称霸塞北的柔然汗国也于552年为突厥汗国所灭。于五胡十六国时期在青海建立的鲜卑别支吐谷浑汗国则维持到663年为吐蕃所灭。

?

西晋时期的鲜卑

(四)柔然——魏晋、南北朝

柔然,亦称蠕蠕、芮芮、茹茹、蝚蠕、檀檀、皇芮,古代游牧民族,先祖为东胡,中世纪原是附属于鲜卑拓跋部的一个民族。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继匈奴、鲜卑之后,活动于中国大漠南北和西北广大地区,主要是柔然和敕勒。当时,正是中国历史上处于十六国、南北朝纷争对峙时期。突厥汗国自蒙古高原崛起后,柔然分裂许多分支,其中一支融入室韦,因此柔然也是蒙古人祖先之一,一支西迁成为欧洲所说的阿瓦尔人,而柔然也是契丹人的祖先之一。柔然曾向南齐自称为“漠”。公元552年柔然因属下突厥部落起义而灭国。一些史学家认为有可能在最后民族相杀的悲剧中,柔然的一支部落在公元568年进入了东欧,在那里,柔然成了欧洲人所说的阿瓦尔人。

?

南北朝时期的柔然

(五)突厥——隋、唐

突厥是原先在柔然统治下的阿史那氏部族于552年在中国以北地区建立的古代汗国,一度控制漠北、中亚等柔然故地。后分裂成东突厥汗国和西突厥汗国,7世纪时先后为唐朝所灭。全盛时,其疆域东至大兴安岭,西抵西海(咸海),北越贝加尔湖,南接阿姆河南,建立了官制,有立法,有文字。583年,隋将长孙晟用离间之计,使突厥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后在屡次与隋朝的战争中战败而走向衰落(参见隋与突厥之战)。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与薛延陀攻灭东突厥,唐高宗显庆四年(658年)唐又灭西突厥,余部西迁中亚(参见唐灭东、西突厥之战)。在唐高宗末年(682年),再度建立后突厥汗国,最后在745年,后突厥帝国亡于回纥(回鹘)。

?

隋朝时期的东突厥

如今的“突厥”并不是一个单一民族,而是语言属于突厥语族的各个民族的统称,大多是历史上受突厥人统治或者突厥化的其他民族,以及古代突厥人的后裔,主要民族有土耳其人、土库曼人、哈萨克人、鞑靼人(塔塔尔人)、雅库特人、吉尔吉斯人(柯尔克孜人)、撒拉尔人(撒拉人)、阿塞拜疆人、乌兹别克人、巴什基尔人、楚瓦什人、图瓦人、阿尔泰人等。

(六)回鹘——唐

回鹘(拼音:huíhú),是中国少数民族部落,其先祖为匈奴。原是由韦组与乌揭(乌古斯人)组成的联盟,部族共分十九姓,通行与古突厥语仅存在方言差异的回鹘语,早期使用突厥文字,后改用源自粟特字母的回鹘字母记录文字。回鹘是维吾尔族祖先,由回纥改名而来。回鹘人是游牧民族地区最早过渡到城市生活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新疆,在内蒙古、甘肃、蒙古以及中亚的一些地区也有散居。

?

唐朝时期的回鹘

回鹘汗国助唐平定安史之乱,和唐王朝保持着紧密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往来,回鹘人对于中国文化和中亚文化的发展都曾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回鹘因历史的关系一度与唐朝的关系友好,不像其他游牧部落建立的政权都要对中国进行侵扰与掠夺。756年,唐朝敦煌王李承采纳毗伽公主(回纥英武可汗女,药罗葛氏)为妃。回纥曾经三次向唐朝和亲,希望李唐皇室远嫁公主给回纥为妻,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宁国公主嫁葛勒可汗为可敦,葛勒可汗死,宁国公主返回唐朝,荣王女嫁英武可汗为可敦,被称为小宁国公主。另二次是在唐德宗贞元四年(788年)嫁咸安公主、唐宪宗时期嫁太和公主。

(七)契丹——宋

契丹有一种说法是源于东胡后裔鲜卑的柔然部,柔然部战败于鲜卑拓跋氏的北魏。其中北柔然退到外兴安岭一带,成为蒙古人的祖先室韦。而南柔然避居今内蒙古的西喇木伦河以南、老哈河以北地区,以聚族分部的组织形式过着游牧和渔猎的氏族社会生活。另一个说法则认为契丹源自宇文部鲜卑。契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辽朝(916-1125)。

?

宋朝时期的契丹(辽)

契丹是古代游牧民族,居住在今蒙古国及中国东北地区,采取半农半牧生活,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但受到通古斯语族的强烈影响。而目前居住中国东北的达斡尔族可认定为契丹人直系后裔,部分吉尔吉斯人也和契丹有基因上的联系或为直系后裔。契丹人大多融入其他中国北方的民族,如汉族、蒙古族、满族等。在中亚,哈萨克人的中玉兹乃蛮部有契丹遗民,吉尔吉斯人也有契丹(哈剌契丹)部落;在北高加索的诺盖人和乌拉尔山一带的巴什基尔人中也融入了契丹人,在钦察部中契丹钦察与托里钦察是契丹与当地人的后裔。

(八)蒙古——元

蒙古即蒙古帝国,是一个横跨欧亚两洲的全球帝国,也是历史上邻接版图最辽阔的国家。在1259年蒙哥汗在位时期,疆域一度达到鼎盛的约2400万平方公里。蒙古帝国由蒙古人铁木真(成吉思汗)于1206年在斡难河边建立,国号“大蒙古国”。通常认为创建时间约为铁木真征服蒙古高原各部落(塔塔尔、泰赤乌、蔑儿乞、乃蛮、克烈、汪古部、以尼伦和迭列斤两大部落组成的蒙兀王国)、始有“成吉思汗”之称号时的1206年。蒙古帝国建立后屡次对外扩张,成吉思汗在位时开始征伐西夏、金朝、西辽、花剌子模等国,其继承人又经过两次大规模的西征,至1259年蒙哥去世前已占领包括蒙古高原、中国西北、西南、东北、华北、中亚、西亚以及东欧在内的广大地域。

?

蒙古疆域演化

蒙古建立的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游牧民族统治汉族的朝代,因此具有里程碑意义!

(九)鞑靼——明

鞑靼(拼音:dádá)最早于公元5世纪出现于游牧部落中,其活动范围在蒙古东北及贝加尔湖周围一带。自中国唐迄元先后有达怛、达靼、塔坦、鞑靼、达打、达达诸译,其指称范围随时代不同而有异,历史上“鞑靼”最早见于唐朝突厥文碑铭和某些汉文记载,指的是居住在蒙古高原东部的操突厥语族的塔塔尔部,是室韦部柔然大檀可汗后裔及部民与白种人融合而来。

?

明朝时期的鞑靼

鞑靼是明朝对北元灭亡后,由也速迭儿开始,达延汗统一的东部蒙古的泛称,也称蒙古本部,与西部蒙古瓦剌对立,分为察哈尔、土默特、科尔沁(含喀喇沁)、鄂尔多斯、阿速等部。鞑靼是明朝所称,实际上是蒙古部落。鞑靼原指古代原位在蒙古东部的的蒙古与突厥混合蒙古语族部落,五代十国时鞑靼人取代突厥语族部落成为蒙古高原的主体居民,鞑靼一名也渐演变为对蒙古高原各部(包括非蒙古语族部落)的泛称。鞑靼最后被蒙古族的成吉思汗所击败,鞑靼因此变成蒙古的附属部落。在宋朝时因痛恨游牧民族的关系,鞑靼开始用变成带有强烈歧视色彩,所有游牧民族一律称鞑靼。虽然元代文献中一般都用“蒙古”这一族名,但民间汉文却仍习惯地称他们为鞑靼,一些汉译蒙文文献亦以“鞑靼”译写原文中的蒙古。以至于鞑靼一名变成汉人对蒙古族的俗称。而跟突厥有关联的吉尔吉斯部鞑靼首领鬼力赤弑蒙古可汗坤帖木儿自立又去大元国号,所以发生了明朝把蒙古改称为鞑靼,鞑靼之称自始而来。

(十)女真——明、后金、清

女真(拼音:Nǚzhēn),一般认为源自3,000多年前的肃慎,汉至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读音“莫吉”),隋至唐时期称靺鞨(拼音:mòhé),辽至金时期称“女真”、“女直”(避辽兴宗耶律宗真讳)。辽朝女真开始有生女真、熟女真之分。到明朝仍称为女真,在明朝初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后野人女真部分南迁长白山后,又按地域分为建州、长白、东海(即野人女真)、扈伦(即海西女真)四大部分。1636年皇太极称帝,将族名改为满洲,即今日中国大陆五十六个民族中的满族。

?

明朝末年的后金(清)

11世纪时,女真向辽称臣,辽将南部包含灭渤海国后强制迁移至辽东归入女真的以粟末靺鞨为主的渤海人在内,较为强大的部众编入辽籍,称为“合苏馆”,又作曷苏馆、合苏衮、是女真语“藩篱”的意思,称这些人为“熟女真”。另一部分以黑水靺鞨为主的,留居粟末水(松花江北流段)之北、宁江州(今吉林扶余县)之东,不编入辽籍的这些人就是“生女真”。后来建立了金朝的完颜部,就是生女真的一支,亦是黑水靺鞨的直系后裔。

严格意义来说,女真不算北方游牧民族(蒙古高原),它一直盘踞在现今东北的辽宁和吉林。明朝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在新宾县二道河子畔的赫图阿拉城称汗建国,为了延续前金之优势,国号也称为“大金”,因为要和完颜阿骨打的金有所区别,所以史称后金。努尔哈赤统一了海西四部(叶赫、乌拉、哈达、辉发),1644年,满族建立的清朝入主中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少数民族统一的王朝。

至此,对来自北方的有代表性的十个游牧民族(匈奴、东胡、鲜卑、柔然、突厥、回鹘、契丹、蒙古、鞑靼、女真……)简单做了个介绍,在二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它们不断地演化变迁,汉民族在与它们的不断冲突中一起书写了我们中国精彩的历史画卷,最终确立了华夏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

柔然是什么民族

柔然,鲜卑人的一支。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继匈奴、鲜卑之后,活动于中国大漠南北和西北广大地区的古代民族,主要是柔然和敕勒。当时,正是中国历史上处于十六国、南北朝纷争对峙时期。

柔然源于东胡族,4世纪中叶附属于拓跋部,主要游牧在鄂尔浑河与土拉河流域。拓跋部南迁后,进居阴山一带。5世纪初,首领社仑迁居漠北,合并附近的部落组成联盟。柔然最盛时,其势遍及大漠南北,北达贝加尔湖畔,南抵阴山北麓,东北到大兴安岭,与地豆于(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珠穆沁旗和通辽市一带)相接,东南与西拉木伦河的库莫奚及契丹为邻,西边远及准噶尔盆地和伊犁河流域,并曾进入塔里木盆地,使天山南路诸国如乌孙服属。

鲜卑人拓跋部创立的北魏政权曾多次与柔然互相征伐。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击败柔然牟汗纥升盖可汗,肃清其在戈壁以南的势力后,认为柔然人智力低下,像只会蠕动的虫子一样,下令改称柔然为蠕蠕。552年,柔然人在蒙古高原被突厥土门可汗击败,汗国崩溃。柔然王室由邓叔子可汗率领,南逃至西魏,西魏太师宇文泰不敢收留,将此部三千余人收捕,交突厥使者全数斩杀于长安青门外。

古代北方地区叫什么

古代的北方地区应该是叫塞北地区和关外地区。塞北地区主要指我国内蒙古和现在的蒙古国地区。而关外地区主要指山海关以北的地区,也就是现在我国的东北地区。

关于在古代蠕蠕是什么意思和北部游牧民族古称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赞一下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上一篇: 新闻的格式(四年级写新闻的格式)
下一篇: 乒乓球729代表什么意思(729底板十大排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