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珍妃瑾妃人物关系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如何评价光绪仅有的三位后妃之一的瑾妃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珍妃瑾妃人物关系和如何评价光绪仅有的三位后妃之一的瑾妃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清末投井自杀的珍妃是哪个皇帝的妃子
恪顺皇贵妃(1876年—1900年),即珍妃,他他拉氏,礼部左侍郎长叙之女,满洲正红旗人,光绪帝妃嫔,也是最为受宠的妃子。
光绪十五年(1889年)与姐姐(瑾妃)被入选宫中,封为珍嫔,后因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加恩得晋珍妃,光绪二十年因卖官鬻爵、忤太后,降为珍贵人;次年复升为珍妃。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因慈禧太后出逃不想带着珍妃而被投井杀害,享年二十四岁,被慈禧太后表面上追封为珍贵妃,草草下葬在别处,后来她姐姐瑾妃做了太妃,统领后宫,才把她葬回她原本就该葬的地方——崇陵妃园寝。
历史上为什么会有亲姐妹嫁一个男人不别扭吗
这个,别扭不别扭,那要看个人认知和(当时当地的)文化习俗了。
坦白的讲,一个人从很小的小孩长大而成为成年人、成熟的成年人,很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能明白和接受“世界上有很多人,历史上有很多人,他们和我不一样”,而且,这个“很多人”和“不一样”还是正常的,我不应该因此而大惊小怪。世界不是以“我”为中心的,别人也是正常人,和我不一样的文化习俗并不一定就是邪恶的。可以说,有这些认识,是一个人心智成熟的标志和标准,而且是很重要的标志和标准。
一样的,一个文明、文化和群体成熟起来的标志,也是认识到、明白了和接受了“世界不是以我/我们为中心的”。或者说,一个文明和群体,只有接受了“文化多样性”,不再觉得和我不一样的“别扭”了,这个文明这个群体才算是成熟起来了。
或者换个说法;题主提出的,是个视野和胸怀的问题,是个人“幼稚还是成熟”的问题。人成熟起来的标志就是不再只看到/知道/认同自己那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人类历史很长了,这个世界很大,你的一亩三分地并不是这个世界的中心,更不是历史上唯一的正确性。所以,你觉得别扭的事情,别人(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其他人)可能觉得很自然,你觉得自然的事情,别人也许觉的别扭呢。
总之吧,历史很长世界很大,当你发现和认同了历史很长世界很大后,你会更成熟,历史和世界对你而言,也更有意义。
与题主和大家共勉。谢谢邀请,谢谢阅读。供题主和大家参考。
如何评价光绪仅有的三位后妃之一的瑾妃
作为光绪皇帝仅有的两位妃子之一,瑾妃在历史上显得十分低调,相对于她那位声名大噪的妹妹珍妃而言,瑾妃在清朝历史上可以说是籍籍无名的了。
容貌一般又不懂风情的瑾妃在入宫之后就和隆裕皇后一起饱尝了独守空房的滋味,隆裕皇后对此经常口出怨言、心生怨怼,而瑾妃却不以为意,从不争宠,只是日复一日的在自己居住的永和宫内写写画画,过着有品位的生活。
虽然屡次因为妹妹珍妃而遭受无辜牵连,但是慈禧太后深知瑾妃为人,所以对瑾妃的惩罚,便都是象征性的了。瑾妃最终熬死了慈禧,熬死了隆裕,又熬灭了大清帝国,在溥仪被赶出皇宫之前病逝,也算是有福气了。
珍妃娘家有后人吗她死后她娘家后人都怎样了
珍妃去世后,几十年中,娘家侄女嫁给溥仪弟弟,婚内偷情张学良;侄儿蹲过监狱,打过零工住平房;另一侄女曾为“国之大花”,为丈夫守寡50年。
光绪有一后二妃,其中两个妃子珍妃和瑾妃为同胞姐妹。
珍妃是满族正红旗人。祖父裕泰曾官及刑部侍郎、湖广、闽浙和陕甘总督。裕泰生有三个儿子,其中一个小妾所生的第三子长叙,就是珍妃的父亲。
珍妃的父亲长叙曾任工部、礼部侍郎。长叙命中大概“克妻”,他一生四次丧偶,珍妃和瑾妃的母亲,是他的第五位夫人。可惜的是xi,这一位夫人倒是长寿了,但长叙却壮年早逝。
1888年10月初5,珍妃姐妹被册封为光绪妃子,虽然此举意味着整个家族可以因“皇亲国戚”而享受特殊的恩待,但珍妃母亲却愁容满面,甚至在女儿上轿离开时,伸手各打了两个女儿一巴掌,转身痛哭。
xia珍妃母亲担心,宫中慈禧脾性古怪,心狠手辣,女儿此去凶多吉少。
事实证明,她的担忧不无道理。
珍妃进宫后便得光绪宠爱,但却得罪了隆裕皇后,隆裕每每在姑妈慈禧那里吹风,久而久之,慈禧也厌了珍妃。
戊戌变法失败后,珍妃被打入冷宫,她的亲哥哥志锜因参与其中被革职为民,志锜一家担心慈禧穷追猛打,赶紧卖掉北京房产,拖家带口逃亡上海。
1900年,庚子之乱,慈禧携光绪等人西逃,临走前将贬在冷宫的珍妃叫出,太监崔玉贵辣手一推,珍妃命陨井底。
珍妃死后,她的娘家人都经历了什么?说珍妃,不能不提到瑾妃。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珍妃被慈禧所害,但瑾妃却得以平安,她最后熬走了慈禧、光绪,瑾妃的地位也开始拔高,她终于可以放肆怀念自己的亲妹妹了,当年慈禧回宫将珍妃遗骸捞出草草葬于宫女墓园,后来她将其迁出安葬在妃嫔园寝。此外还在宫中设立一间“怀远堂”祭奠自己的妹妹。
瑾妃凭着自己的佛系淡定,又熬走了隆裕,后宫大权在握,但碍于规制,她仍只能困在宫中。为了能每天见到自己的母亲,她在景山东街东侧一老胡同买下一座房产,园中带有假山,每天固定时间,母亲会登上假山,用望远镜与她互相瞭望。
1924年5月,母亲生日,瑾妃破例走出紫禁城,回家省亲。回去不久便与世长辞。
珍妃和瑾妃都没有一儿半女,那么她们娘家的后人呢?后来都怎样了?
珍妃的同胞哥哥志锜,共生有三子四女,其中长子唐海澜、长女唐梅和三女唐怡辉早逝,所以相对来说,其他几位子女的故事更要值得说道。
次女唐石霞,应是话题度较高的一位了。当年瑾妃得势时,常唤侄女侄儿进宫承欢,作为女孩儿的唐石霞,就经常得以住在宫中,那几年她常和溥仪兄弟玩耍。后来溥仪选妃,唐石霞一度被提名,但是瑾妃思及再三,没有点头,而是将其嫁给了溥仪的弟弟溥杰。
生性孟浪、媚视烟行的唐石霞,在与溥杰成婚后仅和谐了几年,后来在一公众场合见到风度翩翩的张学良,当场动了心,胆大的她甚至在张学良到家做客时行举放荡,眉眼暗示。张学良来者不拒,两人就此暗通款曲。有趣的是溥杰看在眼里,却毫无表示,偶尔张学良致电来家里,溥杰接到电话还会大方地叫来妻子接听。
据张学良晚年回忆,他曾“当时差点就想把她娶回家”,然而后来发现唐石霞不仅为人虚假,就连那些让他佩服的画作都是他人捉刀代笔,平生最恨虚假的他,狠狠将唐石霞抛弃。直至晚年,张学良在想起这位露水情人时,仍忿忿不已:
“她混蛋透了,她要不是坏蛋,我会娶她的。”
张学良之后,唐石霞又婚内出轨另一位京城阔少卢小嘉,两人还一起趁乱偷运醇王府珍宝,也因此惹怒婆家,最后离婚收场。
50年代,唐石霞开始定居香港,她教过普通话,卖过画作,据其说溥心畲等人曾对其画作赞赏有加,不知张学良听后作何感想。
“国之大花”唐舜君,为夫守寡50年唐舜君是志锜最小的孩子,当年唐石霞进宫陪伴姑母时,唐舜君还是幼童。唐舜君生得面如满月,眉飞入鬓,仪态大方。1936年,21岁的她嫁给了雷嗣尚,不久战火延绵,夫妇俩进行实业救国,再后来雷嗣尚直接招兵买马抗击日寇。
因为过度劳累,雷嗣尚早早病逝,丈夫去世后,虽容颜未老,但她笃定主意为丈夫守寡一生。30出头,她成为了国民党“国大代表”,因为“万绿丛中一点红”,导致每次她出现都能引来一片目光,有时风头甚至盖过上面的头儿。
1949年,她带着三个孩子去了台湾,在那里,她将更多时间都放在了作画上,与姐姐唐石霞倒是心有灵犀。
值得一提的是,据唐石霞晚年回忆,当年唐舜君曾找过自己从政,但是在唐石霞口中,亲妹妹唐舜君像是一位陌生人:
“我们他他拉氏唐姓家族成员,有几位从大陆逃到台湾的堂兄弟姐妹,确实被推举做了台湾的“国大”,比如有位他他拉氏的唐舜君就是“国大”代表,他们也曾希望我和他们并肩从政,但是,我都婉言拒绝了。”
唐石霞说这话时是在80年代初,或许跟亲妹妹划清界限,是有更多的考虑吧。
此外,她的弟弟唐君武(志锜第三子)也在这一队伍之中,其后来去了台湾,1980年因病去世。
靠妻子退休金生活的唐海炘相较于这几位手足,作为志锜的次子,唐海炘就落魄了。在那段特殊日子,他因为出身遭受许多苦难。他坐过监狱,出来后没有工作可做。一对夫妇仅靠妻子每月几十元退休金过活。他们住在东城区一座破旧的平房,家里没有像样的家具。他每天的早餐是玉米糊和些许咸菜。
遥想孩提时住的是雕梁粉壁、穿廊圆拱,吃的是金肴玉馔、三牲五鼎。难免叫人唏嘘。所以每每有媒体人来访,唐海炘都不大欢迎,毕竟身处泥淖,却总要被迫回忆往日光鲜,着实是件残忍的事情。
有意思的是,据唐海炘所言,当初珍妃遇害后,次年家人才知道消息。为了不睹物思人,家人将其遗物全部烧毁,此后再没人提及这位五姑姑,就跟从未有过这个人一般。
后来故宫博物馆发现一张照片,找到唐海炘确认,唐海炘表示未曾见过五姑母照片,当时家中保留的烧毁时自己并未见到。
所以,网上流传的珍妃照片,是有待确认的,不过就目前来看,这种可能性几乎没有的了。
好了,关于珍妃瑾妃人物关系和如何评价光绪仅有的三位后妃之一的瑾妃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