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是一个专业分享各种生活常识、知识的网站!
文章459841浏览58560804本站已运行9106

双联装119mm炮(苏联双联装100mm舰炮)

很多小伙伴都关心双联装119mm炮(苏联双联装100mm舰炮)相关问题,本文通过数据整理出双联装119mm炮(苏联双联装100mm舰炮),一起来看看吧!

那啥,首先并不存在大选帝侯级这么个东西题主说的大概是H级战列舰中的一个计划,使用420作为主炮的也就是比较广为人知的H41项目满载排水量七万两千吨,使用四座双联装420MM主炮作为主要武器(艺术家RichardAllison所画的想像图)德国人为何青睐双联装?其实很简单,我们先把目光放回到真的造出来了的俾斯麦级战列舰上俾斯麦级所使用的四座双联装炮塔(4×2配置)是回归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设计实践。

岸防炮和舰炮哪个更厉害?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稍微有常识的人都该知道,舰炮受到军舰的限制,而岸防炮则是无限制的。在几百年时间,各国海军是反对用舰炮攻击炮台的,认为这是一种愚蠢行为,属于以弱击强,自寻死路。这是因为岸防炮,比舰炮有着很大优势。详细来说,就是两点:第一,命中率的差距。舰炮想要击中敌人,并不容易。这是因为即便平静的海面上,也会有一定的风浪,尤其在炮击敌人炮台时军舰为了自保一般会低速运动。

这种情况下,想要击中敌人目标难度是相当大的。相反,岸防炮则是在陆地上发射,不存在稳定问题,当然命中率会高的多。其实,原则上除非舰炮射程大大超过岸防炮,不然是不能随便对射的,因为这是找死。举个例子,1940年4月开始的“威塞演习”作战行动(即德国征服丹麦和挪威的行动)中,德国海军布吕歇尔号重巡洋舰,在海湾中被挪威279.2毫米大口径岸防炮重伤“布吕歇尔”号重巡洋舰,属于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满载排水量1万8208吨,最大航速33.5节,拥有四座双联装203.2毫米主炮,单座炮塔重达250-260吨,炮弹重达122公斤,最大射程为33.5公里。

该舰服役还不到1年,是德国最先进的新锐重型巡洋舰。然而,它却在和挪威岸防炮对射中差点挂了。炮战中,它被奥斯克堡要塞的280毫米岸防炮直接击中,上层建筑燃起大火,重伤不能移动。随后,它又被鱼雷袭击,最终沉没。讽刺的是,挪威的280毫米岸防炮,就是德国克虏伯公司生产的。可见,在和岸防炮的对射中,口径相同的军舰舰炮并没有任何优势。

第二,岸防炮可以具有更大的口径,更远的射程,更快的射速。还是以“布吕歇尔”号重巡洋舰为例,它的排水量已经接近2万吨了,才装备203毫米舰炮。而普通的重型巡洋舰,排水量还不到1万5000吨。可以说,各国海军的重型巡洋舰都是不多的,战列舰就更少。而对于岸防炮来说,它其实不收到排水量的任何限制,可以无限增加重量和口径。

就比如为了增强大西洋防御,二战时德国装备了不少岸防炮,从150毫米到300多毫米不等。而苏军使用岸防炮的时间更久,甚至导弹时代已经到来了几十年,它还在用。在1984年1月1日,苏联海军依然有13门铁道海岸炮在服役,8门TM 1-180型在黑海舰队,2门TM 3-12型和3门TM 1-180型则部署在列宁格勒海军基地。

俄罗斯100毫米A190舰主炮怎么样?

A-190舰炮,是俄罗斯在AK-100 100毫米舰炮的基础上改进而来一款100毫米/70倍口径单管舰炮。A-190舰炮,炮管采用水冷;俯仰角为-15到 85;炮塔连同自动机和引信测合机重 15 吨 ;射速80发/分,由两部升降供弹机可连续选择和和装填不同种类的炮弹,射程超过20千米;弹种方面,可发射高爆弹、防空弹、火箭增程但、制导炮弹等多种类型的炮弹;火控系统使用全自动控制和监视系统, 能够进行射击前准备, 选择合适的弹 种,持续判断弹着落点并修正射击误差 。

A-190型舰炮口径为100毫米,与76毫米舰炮相比,炮弹威力大得多。76炮的弹丸为6千克,A-190型舰炮的弹丸为15.6千克。同时由于重量很轻,A-190型舰炮具有非常好的适装性,即便是500吨级的战舰也能够装。所以在未来,A-190 100毫米舰炮有极大的可能会取代AK -176 76 .2mm 舰炮成为俄罗斯轻型舰艇主炮。

当代主战舰艇为何几乎没有155毫米口径的主炮?

随着现代海战武器已经普遍实现导弹化,曾经的海战武器之王–舰炮的功能已经慢慢被边缘化,在这种趋势下,舰炮逐渐沦为以对陆支援为主,而舰炮的口径也普遍被限定在130毫米以下。以世界第一的美国海军为例,其主力作战舰艇“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和“阿利-伯克”级驱逐舰采用的都是127毫米舰炮,而美国海军唯一的一款155毫米舰炮也只装备在新锐隐身战舰“朱姆沃尔特”级万吨大驱上 。

俄罗斯和我国的舰炮都没有突破130毫米,即便是我国刚刚服役的055万吨大驱,装备的仍然是130毫米舰炮,而不是外界早前猜测的155毫米舰炮,这充分说明目前世界主流舰炮还是130毫米以下的口径,至于155毫米舰炮则属于标新立异,目前只有美国海军的“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实际装备。155毫米大口径舰炮之所以不被重视,一方面是155舰炮技术复杂,适装性差,对平台有诸多限制,从而导致上舰困难。

大和号460毫米舰炮和陆用460毫米大炮有什么区别?

大和级的460mm舰炮的确是赫赫有名,但陆用的18英寸(457mm)火炮,小编还真的没有什么印象。↑在这里多说一句,大和级战列舰的460mm主炮口径,实际上是由18英寸(457mm)换算为公制长度后向上取整得到的。英国早在一战时期就在暴怒号巡洋舰上装备了实验性的457mm舰炮,装备457mm舰炮的浅水重炮舰也在一战中投入了实战。

美国的18英寸舰炮计划也曾造出3门457mm样炮。但无论如何,这3mm的向上取整,让大和级的460mm主炮成为了史上投入实战的最大口径舰炮。↑除了一战中的短身管大口径臼炮,陆地上最大的火炮就是各种用铁路平台运输的列车炮了。而舰炮由于身管倍径比较高,也有许多被改装为列车炮或是岸防炮的典例。图为用美国新墨西哥级战列舰主炮改装的356mm列车炮。

功夫不负有心人,小编翻箱倒柜,总算是找出来了一款457mm的陆用火炮,而它正是一款英国列车炮。先说说二者有什么共同点在介绍日本460mm舰炮和英国457mm列车炮的不同之前,我们不妨先看看二者之间有什么共同点。↑枪支或者火炮的基本原理其实并不复杂:简单来说就是用发射药爆燃产生的能量把弹丸向前炸出去,弹丸经过在身管中的加速过程积累速度(本质上是能量),最后飞出身管。

自然,无论是英国的18英寸列车炮,或是日本的460mm舰炮,都要遵守这样的基本原理。但“都是炮”,基本上就是二者唯一的共同点了。因为舰炮和列车炮二者除了身管和炮尾有着相近的结构外,其装填、俯仰、瞄准系统乃至是弹药,由于遂行的任务以及工作环境差异太大,几乎没有什么完全相同的地方。英国18英寸列车炮想必大和级的460mm主炮,大家多少都有所耳闻。

因此小编先和大家聊聊这款英国的18英寸列车炮。↑在一战时,由于当时还没有像坦克这样成熟高效的机动突破兵器,地面战争的形式依旧是以堑壕战为主。在一些较为关键的战略节点,更是会出现一些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永备工事,甚至是有纵深的要塞。而在那个航空力量尚不发达的年代,攻克这种拥有较强防护水平的目标,往往就只能祭出口径夸张的重炮。

↑1914年8月12日,久攻比利时列日要塞不下的德军搬出了口径达420mm、单炮重达120吨的大贝莎塔火炮,它能将近1吨重的炮弹发射至12.5km之外。此前列日要塞在德军大小火炮的轰击下,仍能组织有效的防御力量。但在1914年8月12日的炮击后,列日要塞西北角的蓬蒂斯堡垒中了45发炮弹,坍毁不堪,并于次日被德军步兵攻陷。

到8 月16日,随着大贝莎火炮不断向前推进,列日要塞12个堡垒中已有11个失守。大贝莎火炮的身管很短粗,倍径比仅有16.7,炮口初速也只有400m/s。而且大贝莎需要至少200余人进行运输和操作,在阵地前更是需要数天时间进行部署展开,射击时也只有约8发/小时的射速。换句话说,大贝莎需要很长的时间在敌军阵地前展开,轰击敌军要塞后需要及时进行拆解运输,伴随战线向前推进。

它需要一直占据宝贵的一线前线空间,轰击位于敌方前线一线的目标,本质上是一种射程很短的攻城炮。↑如果负责攻坚的重炮有足够的射程,那么就可以布置在阵线后方,提高火炮在战场上的生存性。如果这些重炮还能架设在铁轨上进行机动,还能大幅减少火炮反复拆装更换发射阵位的所耗费的时间。而且对于英国来说,一款射程能够覆盖英吉利海峡,甚至能够打到对岸的大威力岸防炮,对于英国自身的海防安全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英吉利海峡最窄处,即多佛尔海峡,宽度仅有34km)↑在一战期间,英国研制了一种18英寸(457mm)列车炮。英国军方本计划将该炮投入西线作战,用于轰击德军前线要塞和其他拥有良好防护的重要目标。但直到一战结束的两年后,即1920年,该炮才完成研制工作并进入英军服役。关于该炮的资料少之又少,因此如果小编的叙述有失准的地方,还请各位读者老爷批评指出。

↑该炮的身管倍径比为34.7,在一战时算是身管比较修长的火炮了,一枚高爆弹重达1134kg。该炮的俯仰角为0°-40°,炮口初速570m/s。根据小编的估算,该炮的最大射程应当在33-35km左右。这也就意味着,这门炮不能遂行跨英吉利海峡的炮击任务。换句话说,该炮只能作为纯粹的岸防炮使用。这也是该炮迅速退居二线,在整个间战期和二战期间默默无闻、并在二战结束后被退役拆解的一个重要原因。

↑体型较小的列车炮能够通过“弗格勒转盘”的铁轨布局模式获得全向射界,但像本文457mm炮这样体量的列车炮,就只能通过布置弧形铁轨,列车炮通过在弧形铁轨上前后移动进行瞄准。而且列车炮每发射一枚炮弹,便要把身管归位到0°的位置进行装填。这就让列车炮的射速非常低下——即便是不加瞄准地射击,这样一门457mm列车炮一小时最多也只能打出5-6发炮弹。

如果算上瞄准、校正的时间,一小时可能就只能发射2-3发炮弹。图为1942年6月,塞瓦斯托波尔前线,已经就位的德军古斯塔夫列车炮正在等待射击命令,注意因为其体型和重量过于巨大,移动和瞄准都需要使用双轨铁路。↑值得一提的是,英国人于1915年建造了三条勇敢级“大型轻巡洋舰”——标准排水量16500吨,航速32节,前两舰“勇敢”号以及“光荣”号首尾各装一座传家宝双联装15英寸(381mm)主炮,而三号舰暴怒号原计划装两座单装40倍径18寸(457mm)主炮,实际上仅安装了舰艉的一座主炮,前甲板被改为飞行甲板(后来循序渐进地,后主炮被拆除,全舰经过数次改装成功蜕变为“暴怒”号航空母舰)上图为暴怒号全貌,摄于1917年;下图是暴怒号舰尾的单装457mm舰炮。

↑这款457mm舰炮仅生产了三门,第一门被安装在暴怒号上,第二、三门则装在了两艘浅水重炮舰上 。而其中这两条浅水重炮舰中的沃尔夫将军号(HMS General Wolfe),更是创造了大不靠谱联合王国皇家海军有史以来向敌军开火(舰炮)的最远距离记录。1918年9月28日,该舰向位于比利时城市奥斯坦德(Ostende)以北4英里(6.5km)的Snaeskerke的一座铁路桥开火,最大射击距离达36000码(32.92km)。

沃尔夫号向目标共发射了81枚炮弹,而后同级的西利弗领主号又补射了四发炮弹。↑但需要强调的是,这款457mm舰炮和之前所写的457mm列车炮除了口径相同,没有任何直接关系。它们的身管倍径不同、制造厂商不同、采用的弹药不同。上图是仅存的一门英国457mm列车炮在2013年被运送到博物馆、在码头卸货时的图片。

↑而且当时间步入二战,随着坦克的不断发展,地面战争的形态也从相对固定的堑壕拉锯战,变成了瞬息万变的机动战。迂回、包抄、穿插,成为了二战欧陆战场上的主旋律。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这些庞大笨拙,还必须布置在距离前线仅有20-30km的列车炮就丢掉了工作——不仅不再需要遂行攻坚任务,而且在面临敌方机动部队的推进时,连自身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都难以保障。

大和460mm舰炮——冰山一角↑舰炮,绝不仅仅是甲板上的炮塔那么简单。一个完整的舰炮系统至少还应该包括诸如扬弹、装填、旋转俯仰机构、瞄准、指挥等诸多子系统。大和的460mm舰炮,在甲板以下还有多达总深度达19m的6层舱室,负责给甲板上的炮塔提供各种弹药、电力支持。至少从这一点来说,舰炮的伺服、供弹、瞄准等系统比列车炮都要完备得多。

自然,舰炮和列车炮相比,在射速上会有非常显著的优势。↑大和级的一座460mm三联装主炮塔重达2774吨。要知道,同时期的一艘秋月级驱逐舰也只有2701吨的标准排水量。如此庞然大物,其反应速度当然也十分迟缓。 大和级的每座炮塔由一台功率高达500马力的电动机驱动,旋转速度却只有约2°/秒。也就是说,当大和级需要将指向正前/后方的一座主炮塔转到90°位置的舷侧时,需要至少长达45秒时间,而且这还是在采用全功率电力驱动的情况下。

如果采用人工操作,这一过程可能需要耗时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值得留意的是,图片右侧有一艘船露出了其舰尾——凤翔号航空母舰,她是日本自产的第一条航空母舰。也是世界上第一条按照航空母舰标准建造的航母(早期航母多由其他船只的舰体改造而成)↑大和级的460mm主炮采用3°定角装填,即射击后主炮需复位到3°的俯仰角进行装填,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炮的射速。

不过幸运的是,在电动机的驱动下,大和级的主炮俯仰速度达到了10°/秒。在以3°的平射仰角持续射击时,大和级460mm主炮的单炮射速能够达到30秒/发,但是此时主炮的射程仅有6000m左右。在对舰作战时15-20km的通常交战距离中,大和级则一般采用20°左右的仰角发射,这时的持续射速也可以保持在42秒/发左右。

在遂行对陆打击时,则往往采用40°左右的仰角(此时的射程在40km左右),这时的持续射速在57秒/发左右。从射速来看,大和级的460mm舰炮还是相当出色的,至少比前文的457mm列车炮强得多了。本是同根生↑但是我们退一步说,正如小编在文章一开头时所写,如果只是比较舰炮和列车炮的身管,二者是没有任何本质上的区别的。

图为美军将缴获的编号为23的日本460mm舰炮装在LSM-632号登陆艇上,准备运回国进行进一步研究。图片摄于1946年的吴港。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它和英国457mm列车炮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区别。把它装在战列舰的炮塔里,那它就是一门舰炮;如果把它装在专用的列车底盘上,那它又可以是一门列车炮。↑值得一提的是,在1957年,苏联推出了一款口径为406mm、采用加长T-10重型坦克底盘的2A3自行火炮,用于向敌军前线发射核炮弹。

可以介绍一下二战意大利的133mm舰炮吗?这个口径好像并不多见?

世界上最爱打炮的人非意大利人莫属,意大利人造出来的炮,无论是舰炮还是坦克炮,都堪称火炮世家的最经典之作。我们在影视剧《亮剑》中看到的,李云龙团长命令二营长拖出来的意大利炮,只一炮就端掉了鬼子炮楼。这门炮估计就是全剧中最厉害的炮了,一时成为了一个经典镜头,至今都让人记忆犹新,可见意大利炮的威力绝对不是吹出来的。

特别是意大利76mm舰炮,出口包括美国在内总共53个国家,出口量突破一千多门,是目前全世界性能最为优异、也是用量最大的一款舰炮。有人说未来海战只允许用火炮互攻的话,意大利的舰炮将独步于天下,不过这只是一个调侃,如果战争真的来了,怎么可能有导弹不发,而只打炮的事情发生呢?意大利人造炮也讲究实用性,要么造300mm以上大口径杀伤性主炮,要么造像76mm之类的小口径近防炮,好像并没有制造过133mm口径舰炮。

大和号战列舰的94式45倍径46公分(18.1英寸)主炮是最大的海军舰炮吗?

比大和号的430毫米舰炮还要大的舰炮肯定还有,但是真这投入实战的舰炮绝对是大和号的最大,这和日本人的战争思路有关,在日本的海军决战战略中有所谓的七成理论,就是在真正的战列决战之前先消耗掉敌人百分之三十的实力。这只是打的方面,在小的方面上日本也充满七成理论,自知实力不济的日本人明白只有提前过的开火机会才有可能战胜数量上占据优势的敌人,要做到提前开火就必须拥有射程更大的舰炮,在自己进去敌人火力射程之前就抢先开火,这就催生出了日本的大舰炮。

大和号作为最后决战的杀手锏,是作为全部联合舰队核心的角色设计的,它的任务就是在敌人开火之前就利用自己的超大口径舰炮杀伤敌人。当时各国主流装备的主炮都在400毫米上下,普通巡洋舰的火炮口径仅有203毫米,他们的射程都在大和号之下。世界其他各国之所以没有在舰炮口径上超火日本,主要是自身并不需要大射程的舰炮。

德国发展公海舰队的处境和日本类似,面对拥有绝对优势的英国皇家海军德国想到的不是提前开火和自杀性进攻消耗敌人实力,而是想要通过技术和训练上的进步在决战中压倒对手。这个技术主要就是火炮瞄准具和穿甲弹上。公海舰队之父提尔皮茨近乎疯狂的相信,德国性能优异的穿甲弹完全可以压制英国的大口径火炮,击沉英国的主力战列舰。

此外 提尔皮茨还要求每年征召大批的青年入伍确保水兵素质领先对手。也就是说虽然处境一样但是德国想到的依靠技术和水兵素质战胜敌人,而日本选择了相对冒险的发展道路,将决战希望寄托到射程巨大的火炮上。这也是为什么日本最终发现出口径最大的舰炮。至于说其他国家停留在纸面上的火炮,其实日本也有。德国打算建造十万吨的战列舰为此准备533毫米的舰炮,而日本为建成的超大和级用于比这个更大的火炮设计,只是并没有付诸实施而已。

二战中德国的战列舰为什么经常用双联炮塔,还有大选帝侯级72000吨为何只有8门420mm炮?

那啥,首先并不存在大选帝侯级这么个东西题主说的大概是H级战列舰中的一个计划,使用420作为主炮的也就是比较广为人知的H41项目满载排水量七万两千吨,使用四座双联装420MM主炮作为主要武器(艺术家Richard Allison所画的想像图)德国人为何青睐双联装?其实很简单,我们先把目光放回到真的造出来了的俾斯麦级战列舰上俾斯麦级所使用的四座双联装炮塔(4×2配置)是回归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设计实践。

几乎所有其它1921年后的主力舰都使用三联装甚至四联装炮塔,不仅可在炮塔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主炮数量,而且更少的炮塔也有助于减短保护弹药库的装甲带长度并缩短舰只本身。虽然德国曾考虑过为俾斯麦级搭载三联装炮塔,但却担心额外的炮管会拖累每座炮塔的整体射速。而且一旦一座炮塔被击穿,势必殃及整座炮塔内的所有火炮,导致战列舰火力剧减。

他们还认为,四座双联装炮塔可以获得更好的射界和更为高效的齐射序列。尤其火炮药室部分过大过重的问题更加大此炮改成三联装的难度。简而言之,技术不行这个可不是开玩笑,实际上德国人在大型舰艇建造方面的技术真的不咋地战列舰的设计建造本身就很少了,而且在俾斯麦之前建造的大多都是比较小的舰船即使是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也仅携带了283MM这种奇怪的口径(原设计使用俾斯麦级同款380)而且四座双联装和三座三联装实际上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的,虽然三座三联装会多出一根炮管的火力优势,但在主炮扬弹以及主炮射界方面会受到一定的制约,并且单座炮塔内容纳更多的主炮意味着损坏后的火力损失也更大实际上在现实海战中,主炮被打坏并不是什么非常奇怪的事情,在猎杀俾斯麦的行动中,仅在半小时内,俾斯麦就损失了全部的四座主炮塔,变成了一个浮动棺材(罗德尼号向俾斯麦号开火,后者可从远处看出正燃烧)而在火炬行动中,让·巴尔号战列舰阻击马萨诸塞号战列舰,而马萨诸塞号战列舰用九门406毫米(16.0英寸)口径主炮进行反击,并在第五次射击时将让·巴尔号的主炮旋转系统打坏,迫使让·巴尔号主炮无法继续运转要知道按照让·巴尔的设计,四联装主炮塔一旦损坏,就会失去一半的火力,而当时让·巴尔上也只安装了一座四联装主炮,所以相当于损失了所有的火力回到问题上来H41使用四座双联装主炮塔的主要原因实际上还是因为H级的计划本质上是从俾斯麦级发展而来你大可以将H39,H40,H41都看作是俾斯麦级的改良放大版本,所以德国人在设计时就会采用十分雷同的设计因为实际上俾斯麦级的设计证明了这种设计还是有效的,虽然在后来的战争中发现德国海军的战列舰设计依旧有很多问题(例如没有使用装甲集中布置的设计导致装甲总重很高,但平均厚度却不突出,亦或是使用穹甲这种落后于时代的设计)但H41是在1941年提出的,此时虽然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设计(例如全前置四联装炮塔的黎塞留级,或者是模范代表的南达科他级)但考虑到性能上的取舍以及涉及风险的话,德国人依旧沿用在俾斯麦级上已经比较成熟的设计也不奇怪了但说来说去,H41毕竟只是一张图纸但毕竟都没造出来,还有啥好说的呢以上!~。

更多双联装119mm炮(苏联双联装100mm舰炮)相关问题请持续关注本站。

赞一下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上一篇: 吕布西凉人(西凉怎么出装)
下一篇: 双4g网络手机有哪些(真正4g双频双待手机有哪些,5g手机有哪些推荐一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