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沙林毒气是什么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比芥子气还厉害的毒气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世界上有那几个国家没有签署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是什么国家
迄今为止已有189个国家批准了并签署《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朝鲜、埃及和南苏丹没有签署这份文件,而以色列在1993年签署了这份文件,但尚未批准这份文件。
M190mgr-1HonestJohn导弹系统的弹头。箱子可容纳装有沙林毒气的球形容器
《公约》全面禁止生产和使用所有类型的化学武器。还需要消除其生产能力并销毁储存设施。设想通过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开展国际合作,以执行这些任务和视察。
比芥子气还厉害的毒气
比芥子气厉害的毒气是VX神经毒剂。
芥子气,芥子气曾经是世界上毒性最强的毒剂,芥子气学名二氯二乙硫醚,是一种散发有害气体的液体毒剂,糜烂性毒剂,毒性仅次于VX神经毒剂。主要装备国家有朝鲜、日本,叙利亚曾经拥有的化学武器包括芥子气,2010年已交于国际社会销毁。
有毒气体的符号标志
有毒气体:Toxicgases
常见的有毒气体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气、光气、双光气、氰化氢、芥子气、路易斯毒气、维埃克斯(VX)、沙林(sarin)、毕兹(BZ)、塔崩(tabun)、梭曼(soman)等。有毒气体按照对人体的危害分为神经性麻痹毒气,呼吸系统麻痹毒气,肌肉麻痹毒气三种;按照对人体的伤害原理可认为刺激性气体和窒息性气体。
未解之谜:八国联军是否使用过毒气弹
我认为这是一种被后世媒体炒作的误读,坑人的东西。
八国联军侵华,指的是1900年时,英、美、法、德、奥、俄、日、意等国组成联军,对中国的一次武装侵犯行为。
老佛爷等清廷高层被逼得一路西逃,留下北京、天津民众为洋人屠戮侮辱,史称“庚子国难”。
在这场浩劫中,有一些清人的记录文字中留下一个疑点,即“洋人在攻打天津时使用了毒气弹,以致清军无法抵挡,纷纷倒毙”。
在有些民间记叙中,我们能看到这样关于毒气弹的描写。
比如《西巡回銮始末记》中这样记载:
且因洋兵开放列低炮之故,各尸倒地者身无伤痕居多。盖因列低炮系毒药掺配而成,炮弹落地,即有绿气冒出,钻入鼻窍内者,即不自知殒命,甚至城破3点钟后,洋兵犹见有华兵若干,擎枪倚墙,怒目而立,一若将欲开枪者,然及逼近视之,始知已中炮气而毙,只以其身倚戗在墙,故未仆地。
很显然,这段文字让不少文学发明者如获至宝,纷纷将这个名称古怪的“列低炮”定义为毒气弹。
以至于如今只要翻关于毒气弹的发展史,中文网站上便是铺天盖地的《西巡回銮始末记》白话文翻译。
比如我随手找篇“问答”,作者不知哪里摘抄出了如下回答:
当年的“万国公法”明令禁止过使用一种叫作“列低炮”的武器,因为其屠杀人类非常残忍。然而,两门列低炮却经由英舰“阿尔及灵”号运载,于1900年7月10日出现在天津港海岸,并在7月11日投入到战斗之中。
甚至在某“百科”里,还堂而皇之的写上了这种文字:
其实,曾有史料记载,并经考察和反复求证,八国联军进攻天津时使用了毒气弹,在总攻时用毒弹攻陷天津城,而且这一时间要早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时得知,英军在进攻天津时使用的"列低炮"(毒气炮),在1899年开始的"英布战争"中,在南非东部的莱底斯战场上,英军就是使用这种炮毒死了很多士兵,加速了战争的胜利。据此推测,毒气弹首次使用是在南非,而不是以前所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很难想象,如此内容,居然让人写下“考察和反复求证”这种文字,他们甚至连“列低炮”究竟是什么都不知道。
事实究竟如何呢?
我认为,早期文稿纯粹是愚昧无知又肝胆尽丧的封建书生们胡咧咧,后期则是地摊文学们故意生搬硬套造起哄。
关于这个“列低炮”和毒气弹的言论不应该蔓延得满网都是。
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毒气弹,人们连能实用化的毒气都不曾研发出来。
毒气弹真正被实用化使用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候的事情,甚至因为使用的不成熟,发生了许多伤人害己的事故。
在芥子气、路易士气出现之前,人们使用的还是最简单的氯气,我们今天给自来水消毒的就是这种东西,也就它能出现“绿色毒烟”。
但氯气中毒绝非《西巡回銮始末记》中描述的那样,“炮弹落地,即有绿气冒出,钻入鼻窍内者,即不自知殒命”,更不可能死后仍然“擎枪倚墙,怒目而立”。
且不说氯气是否能通过炮弹大规模释放,仅氯气中毒就不可能“钻入鼻窍内者,即不自知殒命”。
氯气中毒的反应相当大,人会剧烈的咳嗽,胸痛,据说有些士兵甚至能把肺脏咳出来;对结膜的刺激也相当大,所以人会眼痛、大量流泪。
总之你要明白,氯气比催泪弹可劲儿大多了。
想无声无息的吸进去就悄然送命?至少氯气弹是做不到这点的,包括后来那些路易士气、沙林毒气、塔崩、梭曼,甚至现代毒剂之王VX都做不到。
哪怕直接抓个人,扎一针氰化钾都不行,顶多让他死得快,窒息痛苦还是存在的。
况且,要达到战术性的大规模杀敌,则毒气的规模必须要大。
那么,天津居民就不可能有人看到“炮弹落地,即有绿气冒出”。
他们看到的场景则应该是“绿烟腾空,铺天盖地,随风纷涌,覆地人皆窒息,兵士狂咳不止,遂狰狞倒地,面如不超生之恶鬼”。
总之,1900年的八国联军根本没有条件,也没有必要去使用这些危险的东西,清人的描写也多是胡乱猜疑,与后世任何毒气弹都搭不上号。
所谓“列低炮”不过是英军用苦味酸制成的新型炮弹罢了。
“列低炮”这个名称就没啥好说的,英军当年新研发的苦味酸复合炸药炮弹就叫“Lyddite”,是正儿八经的常规军用炮弹。
很大可能性是,苦味酸炮弹的威力超过了之前炸药的威力,冲击波更加剧烈,以至于让许多清人看见“肌肤完好,七孔流血”的清军尸体后,将之当成了毒气所杀。
要么就根本是以讹传讹,把道听途说的东西添油加醋描写了下来,反正那年头也没人真能找洋人印证不是?
在1900年,列低炮是当年已经发展了好些年的新型爆炸药,用于代替湿化火棉炸药,即人们常称呼的“黄色炸药”。
上图.melinite炸药填装的1897式75mm野战炮炮弹,李云龙的“意大利炮”
苦味酸黄色炸药由法国人从常用的黄色染料中发现,然后法国人尤金·图尔平率先研发出了“压入法”,制造出苦味酸和硝化棉的混合体炮弹,称之为“Melinite”,即“麦宁炸药”。
因为苦味酸染料在当时很普遍,法国人的发现很快引发了欧美各国的军事研发风潮,英国、德国、意大利、奥地利等国都跟着研发出了自己的苦味酸炸药。
除了英国的苦味酸炸弹叫“Lyddite”,当时各国苦味酸炸药都有自己的名称,法国人的叫“Melinite”,德国人的叫“Picrine”,意大利的叫“Eversite”,奥地利的叫“Ecrasite”、美国的叫“Emmensite”。
就连日本都在1891年由化学家下濑雅允开发出了自己的苦味酸炸药“下濑火药”,这种炮弹在1894年甲午战争中,让北洋水师吃尽了亏。
苦味酸炸药最大的特点是敏感和燃烧,它能在炮弹刚接触触及点时就发生爆炸,然后会产生一种类似油状的附着燃烧,伴以能造成窒息的浓烟。
北洋水师的失败与下濑火药这种苦味酸炮弹也有关系,当北洋水师还在使用填沙子配重的实心穿甲弹时,日本炮舰却采用了能剧烈爆炸燃烧的新型炮弹,它让北洋军舰不是四处火灾,就是被毒烟笼罩,战斗力大减。
所以,尽管今天各种TNT或者添加RDX的高能猛炸药已经代替了过去的苦味酸炸药,但人们依然会在一些特种弹药、舰载炮弹中留存苦味酸配方。
如果要李鸿章大人来写见闻,对洋务和国际先进武器见多识广的他,肯定不会写出《西巡回銮始末记》这样的鬼话。
清朝当年甚至在日本之前引进过苦味酸,1890年购买了3吨之多,但大清让人耍了,洋人只告诉他们苦味酸炸药很厉害,却没告诉他们钝化技术。
洋人估计是想给大清下套,让他们再购买一套机器设备,但清朝人见苦味酸这么危险,一碰就炸,居然谁都不敢碰了,扔着。
有大臣给光绪皇帝写折子,说只需买个机器就能生产,但光绪帝没有回应,人们便把这些危险得无法储存的炸药全埋地里去了,再往后,也没见什么记载。
所以,“列低炮”并不神秘,就是种被TNT淘汰的苦味酸炸药罢了。
非要再说详细点的话,“列低”是一种英国在布尔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广泛使用的高爆药,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人使用了相当多的这种炸药。
它以英格兰南部的一个地区命名,英国人在该地区秘密进行了这种炸药的初步试验,它的主要成分是三硝基苯酚。
“Lyddite”,被人翻译成了“列低炮弹”,然后又被宣扬成了毒气弹,还言之凿凿的在中文论坛中四处传播,实在是坑人太甚!
让清朝躺下的,不正是那些不明所以的愚昧吗?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沙林毒气是什么和比芥子气还厉害的毒气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