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推恩令的作用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郡国并行制和推恩令有什么异同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作用
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指君主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并通过军政官僚机关管理、控制国家的政体。包括皇帝制、官像政治和中央集权等方面,其基本特征是皇权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皇权不可转让,皇位实行世袭,君尊臣卑等。
皇权愈来愈尊,臣民愈来愈卑,是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的总趋势。
萌芽:理论上,韩非子最先提出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
实践:秦国商鞅变法,规定废分封,行县制“燔诗书而明法度”,实行中央集权制度。1、建立于秦朝:内容:秦统一后,为了巩固统治,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皇帝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并颁布秦律。
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特点: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权利高度集中成为秦朝统治的最基本特征。
2、巩固于西汉:内容:西汉改革管制,组成内朝和外朝,加强皇权。实行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僚的控制。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解决王国问题。
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西汉的统治思想。
特点:强化了皇权。重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
将儒家思想改造为适应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需要的指导思想。
3、完善于隋唐:内容: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将宰相的权利一分为三从而消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创立和完善了科举制,扩大了官吏来源,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调整和健全了府兵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不易形成将帅用兵的自重局面。
特点:用分权的办法加强皇权。官员选拔规范化、制度化,考试成绩取代了门第出身。
4、加强于宋元:北宋:集中军权。设三衙统领禁军,并与枢密院互相牵制;实行更戍法,以防武将专权。1、集中行政权。
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派文官做知州,知州设通判,二者互相牵制。
2、集中财权。
在各路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3、集中司法权。
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司法职员。
元朝:在中央健全了中央官制,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物;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特点:强干弱枝(北宋);在中央分权基础上的地方分权(北宋);地方行政体系有了重大发展(元)和;建立了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直辖管理制度(元)
5、强化于明清明朝:初期主要在中央,并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
制定《大明律》,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
又设内阁(明朝设立的内阁是封建主义君主专制的产物,英国的内阁是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产物)
清朝:沿用了明朝的内阁和六部。增设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又大兴宣政院。
特点:皇权空前强化,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结束于1912年(溥仪退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如何看待最强阳谋——推恩令
主父偃的推恩令,绝对是诸侯王们的噩梦。堪称史上最成功的阳谋一点也不为过。耍阴谋诡计的手段有很多,可是耍阳谋还让人家有种哑巴吃黄连的感觉,那水平就高了去了。
大汉朝建立之初,诸侯王雄霸一方的局面也就开始了。刘邦虽然消灭了绝大多数异姓王,可是老刘家的孩子依旧可以在地方上为王,这给中央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不过没办法,秦朝正是因为没有给宗室封王,所以15年就灭亡了。刘邦这么做也是权宜之计,他认为,就算将来有人造反,那也还是老刘家的天下。
因此分封刘氏诸侯王的局面就出现了,这给后世汉朝皇帝各种添堵,因为汉朝皇帝基本对诸侯国内的事务,一无所知,他们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比如说汉文帝时,吴王就可以在自己的地盘上私自铸造钱币,私自招兵买马,甚至那些被朝廷判处死刑的犯人只要逃到吴楚这些诸侯国,就能得到庇佑,为什么?因为朝廷没有权力干涉我们诸侯国内部的事务。
汉文帝虽说很英明,对诸侯王这件事却也无能为力,只能放任不管,留给后代们去解决。汉景帝上台以后,这种事情愈演愈烈,诸侯王们铸造的劣质货币,严重影响了朝廷发行的货币购买力,使得大汉朝经济几乎崩溃,而诸侯王们却赚得盆满钵满。
这个时候汉景帝在晁错的怂恿下,立志削藩,可命令才下达下去,人家就不答应了,吴楚七国联军出兵清君侧,吓得汉景帝立刻把晁错杀了,可惜还是无法平息战乱。
在周亚夫和梁王刘武的努力之下,七国之乱算是被平定了,可是诸侯王的问题依旧没有解决,削藩压根就成为了一纸空文。
汉武帝立国后,用推恩令化解了诸侯王的问题。汉武帝上台以后,同样也面临诸侯王的问题,只要诸侯王还在,还有那么强大的实力,那么朝廷对地方的管辖,就跟形同虚设一般。
为此汉武帝绞尽脑汁也没能想出个好办法来,这个时候主父偃给汉武帝出了个主意,便是这推恩令。这玩意儿有毒啊,汉武帝听了以后差点笑劈叉了。
所谓推恩令,也就是改变诸侯王们的世袭规则。过去诸侯王只能将自己的封国传给自己的嫡长子,跟皇位很类似。
这样一来不管传多少代,诸侯王的实力都不会削弱,甚至会越来越强大。可是推恩令却下了命令,诸侯王死后,诸侯国必须要让诸侯王的所有儿子们平分。
这玩意儿可就闹大发了,因为一旦平分诸侯国,那么诸侯王的实力立刻就会削弱。生一两个儿子的诸侯王还好,可是像刘备的祖先中山靖王刘胜,生了100多号儿子的,可就惨了。可能直接从王爵一下子变成村长了。
主父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史记》
所以说在汉武帝时期推行的推恩令,使得汉朝有效地解决了诸侯王和朝廷之间的矛盾,因此被称为诸侯王们的噩梦。
推恩令,你无法反驳的阳谋。其实我们仔细想想,推恩令最受益的人是谁?当然是诸侯王们的那些庶出的儿子,在古代很多时期,庶出的儿子,将来只能给嫡子当仆人。
比如说在家里做个管家或者出纳之类的,又或者帮忙打理家里的生意等等,想要自立门户,根本就没有机会。
庶子们本身也就认命了,谁让自己的老娘是侧室呢?毕竟一般嫡妻全都是大户人家的女儿,因此侧室们也没有任何竞争力。
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辙别属汉郡。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汉书》
但是这次汉武帝给他们撑腰了,他让这帮庶子也有了继承权,而且是和嫡子一模一样的继承权,他们当然欢欣鼓舞,强烈推行这种政策。
那么最不利的人是谁呢?当然就是嫡子了。原本家里的所有财产都是归嫡子继承,可现在所有的庶子们都可以来平分家产了,这还得了?自己的财产根据兄弟们的数量而直线下滑。
换谁都无法接受,其实诸侯王也接受不了,毕竟这么大的诸侯国,传一代下去,就被瓜分成若干份了,实在是令人心疼。
但是你说诸侯王和嫡子他们敢拒绝这件事,拿着刀枪跟朝廷对着干吗?当然不敢,为什么?因为首先不答应的就是那帮庶子。
这帮庶子说到底也是家里的亲人,他们既然得到了一定的利益保障,绝对会捍卫自己的利益。如果你诸侯王胆敢反对这种政策,那么首先出来阻止你的就是你的儿子们。
这么一来诸侯国内部,便会率先出现同室操戈的局面,酿成亲人之间的杀戮,也就不可避免了,这是诸侯王更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说,就算大家明知道推恩令是非常阴险毒辣的阳谋,可没有人敢表示反对。毕竟自己的儿子首先不会答应。
总结:分封制和郡县制,为何总是在封建时代互相博弈?历史其实很有趣的,而且是有规律可循的。汉朝实行了分封制度,可曹魏却实行郡县制。但是到了两晋又实行了分封制,到了隋唐宋再次改成了郡县制。
明朝又开始实行分封制,但是清朝再次恢复成了行省制,行省制也就是郡县制的衍化产品(元朝时实行)。为什历史上会这么交替地实行这两种制度呢?
其实主要就是教训的问题,比如说两汉实行分封制,结果各路诸侯王拥兵自重,朝廷的权威性很低。曹丕认为这不可取,担心自家兄弟夺取皇位,于是就改成了郡县制。
结果司马家族夺取皇位以后,认为曹家之所以这么容易被拱下台,主要是因为宗室没有权力,因此再次改成了分封制。
那后世为啥又改成了郡县制呢?因为西晋八王之乱,差点害得咱们灭族,这玩意儿的杀伤性太高了,于是长达一千年的郡县制,基本上贯彻实行了下去。
一直到了明朝,朱元璋老兄开历史倒车,再次恢复了分封制。他认为自己打下来的江山,就是要让所有儿子都享福,都能够成为一方的土皇帝。而且只要不是异姓占地为王,那将来不管怎么说都是老朱家的天下。朱棣的成功就是朱元璋开历史倒车的结果。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
郡国并行制和推恩令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包括:都是汉代实行的政治制度,都是为了巩固西汉的统治,都曾经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不同点包括:
第一,时间不同。
郡国并行制是汉初就实行的,推恩令是到汉武帝时期才实行,二者差几十年!
第二,针对的对象不同!郡国并行制针对的巩固自己的统治,主要针对的是外人,推恩令针对的是刘氏家族内部的人!
汉武帝削藩政策“推恩令”,为什么到了东汉末期还出现夺嫡之争
这个问题很奇怪,汉武帝是西汉的皇帝,他出台的政策怎么可能影响到东汉末年。更何况西汉和东汉广义上是一个朝代,实际上中间隔了个王莽新朝,实际上是两个朝代,它们各自的体制并不相同。西汉初年,汉高祖怕异姓王势力太大,于是大肆分封宗室力量。到后来正是宗室诸侯力量太强,影响中央权威和皇权专制。在汉景帝时期还爆发了七国之乱,虽然被镇压,但宗室诸侯力量仍很强大。汉武帝时期推岀"推恩令",诸侯的地盘所有儿子都可以继承,这样一来大国化小,诸侯逐渐失去对抗中央的实力。
东汉的宗室虽然有封地爵位,但情况远不比西汉初年,宗室诸侯自始至终没有对抗中央的能力。东汉没有执行推恩令的必要。
至于东汉末年的夺嫡,不知道你指哪个,是否指汉灵帝两个儿子刘辩和刘协哪个做太子的问题。无论哪次夺嫡事件与推恩令风马牛不相及。
关于推恩令的作用和郡国并行制和推恩令有什么异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