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关于止的古今意思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止止是什么意思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趾”的本字。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脚趾头,下象脚面和脚掌。本义:脚)同本义[foot]
2、止,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说文》
3、北止。——《仪礼·士昏礼》。注:“足也。”
4、四之日举止。——《汉书·食货志》
5、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止者,笞五百。——《汉书·刑法志》
6、亦可以止矣。——《吕氏春秋·下贤》。注:“止,休也。”
7、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韩诗外传》
8、羽飞乃止。——《三国志·诸葛亮传》
9、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聊斋志异·狼三则》
10、絮絮不止。——《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11、(3)又如:止步;止怒;止泻;止戈(停止干戈,平息战争);止止(犹止之;停止,止住);止雨(使雨停止);止泊(停息);止军(让军队停止前进)
12、相如止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3、使人止晋鄙。——《史记·魏公子列传》
14、年兄肯出一言止了此事。——清·狄夷散人《玉娇梨》
15、(6)又如:止遏(阻止;抑制);止哭(止住哭声);止善(阻止别人做好事);止节(阻塞;节制,抑制);止塞(阻止,堵塞);止暴(制止暴戾行为)
16、(7)驻守[bestationed]。如:止壁(顿兵扎营);止舍(驻扎宿营);止守(留守);止次(驻扎)
17、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商颂·玄鸟》
18、止文殊院。——《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19、(9)又如:止息(住宿;休息);止居(安居;定居);止托(寄居)
20、南阳西郊有一亭,人不可止,止则有祸。——《搜神记》
21、止子路宿。(止,使……留下。)——《论语·微子》
22、(11)又如:止顿(止留。停留);止泊(停息);止于至善(处于最完美的境界)
23、技止此耳。——唐·柳宗元《三戒》
24、止印二三本。——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25、只十有一日。——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26、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27、(4)又如:止衣(只穿);止可(只能;只可);止剩下一篇文章还没有抄完;止有此数了
28、在句末可表肯定陈述语气,相当于“呢”
29、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景行:大道。)——《诗·小雅》
1、组词:逝止、鉴止、谏止、解止、降止、何止、户止、诃止
2、“止”的意思为停住不动,如止步、截止;引申含义为拦阻,使停住,如止痛、禁止。
3、在日常使用中,“止”也常做副词,表示仅,只,如止有此数、不止一回。
谦虚若谷自然能保持住贤能,适当的停止可以让人悠闲乐得其所。
1、意思是:看一看那空旷的环宇,空明的心境顿时独存精白,而什么也都不复存在,一切吉祥之事都消逝于凝静的境界。
2、原文:“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3、释义:听说过有智慧才能了解事物,不曾听说过没有智慧也可以了解事物。看一看那空旷的环宇,空明的心境顿时独存精白,而什么也都不复存在,一切吉祥之事都消逝于凝静的境界。
4、虚室:空灵的精神世界。白:洁净,指什么也不存在的虚无的心理状态。止止:意思是止于凝静的心境。
5、《人间世》的中心是讨论处世之道,既表述了庄子所主张的处人与自处的人生态度,也揭示出庄子处世的哲学观点。
6、全文可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前一部分至“可不惧邪”,以下为后一部分。前一部分假托三个故事:孔子在颜回打算出仕卫国时对他的谈话,叶公子高将出使齐国时向孔子的求教,颜阖被请去做卫太子师傅时向蘧伯玉的讨教,以此来说明处世之难,不可不慎。
7、怎样才能应付艰难的世事呢?《庄子》首先提出要“心斋”,即“虚以待物”。再则提出要“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第三提出要“正女身”,并“形莫若就”,“心莫若和”。归结到一点仍旧是“无己”。
8、第二部分着力表达“无用”之为有用,用树木不成材却终享天年和支离疏形体不全却避除了许多灾祸来比喻说明,最后一句“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便是整个第二部分的结语。前后两部分是互补的。
9、世事艰难推出了“无用”之用的观点,“无用”之用正是“虚以待物”的体现。“无用”之用决定了庄子“虚无”的人生态度,但也充满了辩证法,有用和无用是客观的,但也是相对的,而且在特定环境里还会出现转化。
好了,关于关于止的古今意思和止止是什么意思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