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伙伴比较关心中国古代经济演变(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简史概括),本文带大家一起看看中国古代经济演变(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简史概括)。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是任何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生产力又是最活跃的、最革命的因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起反作用。我国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世界上曾处于前列地位,并对亚洲和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有重大影响和贡献。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在同自然界的艰苦斗争中不断改进生产工具,发展了原始农业、畜牧业,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组织的演变;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品有了剩余,私有制产生,贫富分化,阶级逐渐形成,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奴隶制的确立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商朝的农业和畜牧业发展,青铜冶炼技术有较高水平;西周发展了井田制,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春秋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使生产力迅速发展,私田增多,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剥削方式产生。 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确立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秦朝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有利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西汉前期的统治者接受秦亡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经济恢复发展,国力强盛,开辟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贸易发展;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庄园经济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北方农业和畜牧业技术交流,北魏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北方经济恢复发展,北方劳动人民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隋朝统一,经济一度繁荣起来。唐朝前期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沿用均田制、租庸调制,农业、手工业、城市商业发展,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空前发达,中华文化圈形成;唐朝后期两税法的实行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封建生产方式逐步向边疆地区扩散;北宋时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南宋时南方经济开始超过北方,对外贸易发达,棉纺织业成为产棉区的主要农村副业;元朝棉纺织业、造船业进步,中外交通发展,漕运和海运保证大都的粮食供应,海外贸易空前发达。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超过前代,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中国逐渐落后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 1.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自然经济指不是为了交换,而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如氏族、封建庄园、农民家庭)本身需要而生产的经济形式。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里占统治地位。这种经济排斥社会分工,每一个生产者或经济单位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其典型写照,它是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相适应的。中国古代封建经济的主要形式是地主制经济,在这种经济形式下,地主把大多数土地分租给农民,形成了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业生产。此外,中国封建社会还存在着小自耕农的自然经济和小生产者的小商品经济,但它们不占主要地位。 2.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 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兴衰存亡,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农业当作根本性的大事来抓,采取一系列督促、鼓励、组织农业生产的措施,采取有利于农业发展的国家经济政策。重视农业,无可非议。 而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要注意它的历史阶段性。在封建社会的初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起了积极作用。如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实施重农抑商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壮大了秦国的实力,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但是,到了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消极作用成了主要方面。如明朝中后期以来,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在这种形势下,统治者仍把商业和农业对立进来,采取各种措施压抑和束缚商业的发展,不利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失去了最初的积极作用。 3.关于土地制度 井田制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它是分封制的基础,是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相适应的。 我国封建社会存在着国家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民)土地所有制三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其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支配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地主阶级凭借对土地的占有和垄断,迫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不得不依附他们。地主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存在了二千多年,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长期存在的重要基础。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虽在社会中不占支配地位,但这种小农经济同地主经济一样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长期存在的重要基础。至于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教材介绍了王田制、屯田制、均田制等具体表现形式。王莽时的王田制从形式上看与井田制相似,但本质上是属于封建性质的土地制度,目的在于托古改制,限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屯田制在中国许多朝代实行过,如西汉、东汉、曹魏、金朝、元朝、明初和清初。均田制主要是在北魏、隋唐时期实行,其主要特点有:社会上存在着大量无主荒地是均田制实行的前提条件;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并不触动官僚地主的利益;受田农民必须纳租调服徭役。 4.关于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是在封建土地私有制存在的情况下无法克服的经济现象。土地兼并往往在一个朝代后期表现突出。伴随经济发展,地主阶级的势力不断增强,土地兼并现象愈演愈烈;很明显,土地兼并是封建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地主土地私有制和地主阶级力量增强的表现。当土地兼并严重时,两种矛盾突出起来:一是农民和地主矛盾,一是封建国家和地主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发展将出现两种可能的结果:一是封建政权采取抑制兼并的措施,使兼并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二是直接导致农民战争的爆发。
更多中国古代经济演变(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简史概括)请持续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