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是一个专业分享各种生活常识、知识的网站!
文章456786浏览57594995本站已运行9727

防风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副作用(防风的功效和作用的功效与作用)

很多小伙伴比较关心防风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副作用(防风的功效和作用的功效与作用),本文带大家一起看看防风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副作用(防风的功效和作用的功效与作用)。

防风的功效与作用图片(防风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防风为疏散风邪之要药。借其升浮之性,有宣发郁火、升举清阳等作用。诸风药多燥,而防风为“风药中的润剂”,具辛润和风之能。所以,防风除主治外风证外,通过适当配伍尚能治疗多种疾患。

防风在古方中的作用及应用

作者/徐传富

防风,临床应用广泛。在不同方剂中,发挥不同的治疗作用,其主治病证亦有差异。现以著名古方为例,分述如下:

1、治风寒挟湿

外感风寒挟湿邪,或多湿之体复感风寒,每见恶寒发热、头身重痛、舌苔白腻等候。方取荆防败毒散加减,药用羌活、荆芥等发汗解表,祛风胜湿;枳壳、茯苓等行气祛湿。复用防风者:其一,本品辛甘微温,为温散风邪药,取“风能胜湿”之意,具疏风胜湿之能;其二,本品属辛温解表药,与宣散表邪药为伍,以加强发汗解表之力。若兼有蕴热,则配黄芩、生地清热凉血,此即九味羌活汤的配伍方法;素体气虚者,则配人参或党参补气,此即败毒散的配伍方法。

2、治风邪上犯

风热上窜头面,阻遏清阳,常见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方取菊花茶调散加减,药用菊花、僵蚕和川芎、羌活等。前者重在祛头面风热,后者重在散风止痛。若是外感风寒所致,可于菊花茶调散一方中减去菊花、僵蚕二药,则改变了原方的治疗作用,为温散风邪之川芎茶调散。而二方皆配防风者,盖头痛必用风药,以巅顶之上,惟风药可到,用之以疏散风邪,而治头痛之疾。

3、治风湿表证

风湿之邪,搏于肌表经络,症见恶寒微热,头痛头重,一身尽痛等。方取羌活胜湿汤,药用防风、羌活等一派风药以发汗解表,祛风胜湿。但尤应注意原方中风药剂量较轻,其意是使风湿在表之邪,徐徐从汗而解。此即宗仲景“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之谓。

4、治风寒湿痹

痹证多因风与寒湿之邪杂至而成。其以风邪为主,称之风痹,症见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等。方取防风汤加减,药用秦艽、独活和当归等药。前二味有祛风散寒胜湿之功,后一味有养血和营之效,并寓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方用防风一药冠名者,乃因其具辛散疏风,散寒祛湿之功,为治风痹的常用药物。若痹证日久,肝肾两亏,气血不足者,又当配用熟地、杜仲等补肝肾,人参、白芍益气血,此即独活寄生汤的配伍方法。

5、治风疹湿疹

风疹、湿疹多因外感风邪,与湿热相搏所致,症见瘙痒无度、疹出色红、抓破流水等候。方取消风散,药用荆芥、苦参等疏风除湿;石膏、知母等清热泻火;木通渗利湿热。其间用防风者,盖痒自风来,止痒必先疏风,故用之消风以止痒,与清热药同用,则能清热祛湿。各药合用,具有上疏、下渗、内清、外透之功。

6、治风痰窜络

风痰阻于头面经络,症见口眼歪斜或面部肌肉跳动等候。方取加味牵正散,药用白附子、僵蚕和全蝎等。前二味偏重于祛风化痰,全蝎偏于熄风定惊,三药合用,直走经络,力专效著;并用防风适量煎取汁送服药末,更能加强祛风解痉之力。

7、治风毒外侵

风毒之邪侵入皮肤伤处而致破伤风,症见牙关紧闭,口撮唇紧等。方取玉真散,药用白附子、天南星和羌活、白芷等。前者重在驱风而解痉,后者重在发汗而祛风。复入防风者,一取祛风解痉之力,与天南星相配则效力尤为增强;一取辛温解表之能,与羌活等为伍,以加强发汗之力,使风毒之邪由表而出。

8、治疮疡肿毒

热毒壅结肌肤易成疮疡肿毒,症见患处红肿焮痛,或发热恶寒,苔薄黄,脉数有力。方取仙方活命饮加减,药用金银花、天花粉等清热解毒;穿山甲、皂角刺等通行经络;乳香、没药等行气活血。方中配防风,是因病变部位偏于表,用之可疏散热毒,使之外达。正如《本草汇言》所云:防风“能发邪从毛窍出,故外科痈疮肿毒……亦必需也。”

9、治表虚自汗

气虚不固,表疏汗出,症见恶风自汗,面色苍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浮虚软。方取玉屏风散,药用黄芪、白术益气固表止汗,复入防风者,《名医方论》载曰:因其“善驱风,得黄芪以固表,得白术以固里,则内有所据,风邪去而不复来。”《岳美中论医集》载曰:“防风佐黄芪以固表而不恋邪,且辛润不致伤津,若易以辛燥之羌、独活,则于卫虚久汗之症不适宜。”三药配合精密,补中兼发,邪气不致留恋,发中带补,真元不致耗散。故既可用于表虚自汗,亦可实表而御风邪,以治素体气虚易感风邪者。

10、治肝火郁结

肝胆实火内郁而不得泄,常见目赤肿痛,烦躁易怒,尿赤便秘,脉洪实等症。方取泻青丸加减,药用大黄、栀子等清泻肝火;当归、川芎养血和血;复以防风者,一则系据《内经》“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其味辛,散风以疏肝,而解肝经之郁;二则防风直入肝经,使蕴于肝经之郁火得以宣散。《医方考》于泻青丸条下指出:防风升散之品,此“火郁发之”,“木郁达之”之意。

11、治脾胃伏火

脾有蕴热,郁而化火,薰蒸于上,常见口疮口臭,口燥唇干,舌红脉数等。方取泻黄散,药用栀子、石膏清泻脾胃积热,藿香芳香醒脾,配以防风者,因热随脾经上炎,当顺其性而宣散之,故用防风以升发脾胃伏火,导邪外出。《医方考》所谓“用防风者,取其发越脾气而升散其伏火也”即是指此而言。

12、治肝旺脾虚

肝木乘脾,脾虚肝旺,运化失常,症见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后腹痛,舌苔薄白,脉弦而缓。方取痛泻要方,药用白芍敛肝,白术补脾,陈皮和中;复入防风,因其味辛能散肝,以助白芍泻肝,香能舒脾,以助白术补脾,“风能胜湿,为理脾引经要药”。(《医方集解》)数者合用,以泻木而益土,则痛泄自止。

13、治清阳下陷

清阳下陷,脾不运湿,常见泄泻,倦怠及妇女带下色白等。方取东垣升阳除湿汤,或升阳益胃汤加减。药用苍术、半夏等健脾燥湿;或黄芪、党参等补气升阳。二方皆配防风者,《医方考》认为防风味辛而气清,升药也,故可以升阳。可见,防风既用于湿浊中阻,浊气不降之实证,亦用于气虚不升,脾被湿困之虚证。应用的关键全在于配伍不同而已。然二方祛风药品味较多,但剂量却很轻,因扶脾胃、升阳气总宜于轻浮,此即李东垣配伍用药之特点。

14、治诸虚兼风

诸虚不足,易受风邪侵袭而为病,常见头晕目眩,心悸怔忡,或偶有发热,偶有盗汗等。方取仲景薯蓣丸的配伍方法,药用人参、当归等补气养血,干姜、白术等温中健脾。复入防风等风药,一则诸虚不足,多兼风邪,风药之用,意在祛风散邪;一以风药与养血药同用,则祛风不致太过;养血不致呆滞,寓补中有散之义。

15、治风燥津伤

风与燥相合,即为风燥证。常见肌肤干燥,咽喉燥痛,大便秘结等。方取滋燥养营汤加减,药用生地、熟地、麦冬、白芍等滋燥益津。复以防风者,“盖风和则血裕,风淫则血燥”,而防风为风药中的润剂,具辛润和风之能,与养血药相配,方能起到滋燥养营,血和风疏之作用。

结语

防风味辛甘,性微温。长于发汗解表,疏散风邪,祛风胜湿,消风止痒,驱风解痉等功效。凡风寒、风热、风湿、风痹、风疹、破伤风等外风之候,均可随证选用。借其风药升浮之性,防风有升举清阳之功,且能宣发肝、脾之郁火。升阳除湿汤、升阳益胃汤以及泻青丸、泻黄散用之,正是此意。诸风药多燥,而防风为“风药中的润剂”,具辛润和风之能,玉屏风散,滋燥养营汤用之最为适宜。此外,防风尚有泻肝理脾之功,痛泻要方用之,甚为得当。

——END——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陕西中医》,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佩兰

⊙运营编号:YNZY0003

更多防风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副作用(防风的功效和作用的功效与作用)请持续关注本站。

赞一下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上一篇: 陈学冬和小花老师(陈学冬小号有哪些)
下一篇: 陶瓷卷发棒哪个牌子好(陶瓷卷发棒不伤发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