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莎乐美的结局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简述你对《莎乐美》中莎乐美之死的看法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莎乐美的故事讲的是什么
王尔德的《莎乐美》(Salome)取材于《圣经》故事,原故事的叙事重点与王尔德的完全不同。《圣经》故事意图向人们传达出这样一种信息:先知约翰,这位无畏、圣洁的传道者,这位基督的引领者和施洗人,因为触怒了希罗底王后,被这位阴毒的妇人残害致死。希罗底利用丈夫对自己女儿的爱欲,把莎乐美作为要挟的工具———不处死约翰,就不让女儿跳舞。大概是莎乐美的舞蹈过于诱人———有谁曾经目睹过莎乐美的七层纱舞?那应该是一种“脱衣舞”吧,希律王只好答应处死伟大的先知。从《圣经》的叙述中,我们读到的是一个关于传道者牺牲的故事,约翰死于希罗底的怨恨、希律王的肉欲,至于莎乐美,她那在七层纱背后隐约的胴体,只是让这个悲剧故事多了一些香艳的色彩。美丽的莎乐美实在是与约翰之死没有什么关系。
约翰的故事直到19世纪方才有了些变化。德国诗人海涅重新解释了王后希罗底残杀约翰的动机。他在诗歌《阿塔·特罗尔》AttaTroll,1841中,赋予了希罗底对先知约翰的一种隐秘的爱欲,这个妇人最后捧着约翰死亡而冰冷的头颅热烈地亲吻。把一个严肃的宗教故事情欲化是浪漫主义时期的时尚。三十多年后,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居斯塔夫·莫罗将目光转移到少女莎乐美身上。莫罗富丽堂皇的莎乐美系列绘画在巴黎的沙龙1876和巴黎世界博览会1878上展出,使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莎乐美面带忧郁,舞蹈妖冶。她的乳峰上下颤抖,晃动的项链轻擦着硬起的乳头;钻石在她湿润的皮肤上闪闪发光,像一束束火焰。莎乐美在七层纱背后隐约的胴体,现在终于成为了这个故事里最引人联想的部分。莫罗为人们提供了莎乐美活色生香的视觉造型,只等待着来者为这具美丽的肉体里面注入新的灵魂。于是,王尔德的《莎乐美》出现了。
从剧作的人物关系上看,王尔德仅仅变动了两处:一是让莎乐美爱上了先知,二是增加了一个人物侍卫队长,并且让他爱上了莎乐美。可这两处变动却让这部短小的剧作里面充斥了太多的爱欲和死亡:侍卫队长和希律爱莎乐美,莎乐美爱约翰,约翰爱上帝;侍卫队长死于绝望,约翰死于莎乐美极端的爱情,莎乐美死于惩罚。
王尔德尽管在作品中构设了爱欲的不同层面,但他对任何一个层面的爱欲形式都没有作更为丰富的展示。观众如果意图从《莎乐美》多层面的人物爱欲关系中去玩味人类情感的复杂性,那注定会要失望的。准确地说,王尔德在作品中只是为人们勾勒了一幅人物情欲关系的草图,他仅仅告诉了我们:侍卫队长和希律爱莎乐美,莎乐美爱约翰,约翰爱上帝,但爱在作品中更像是一个概念,它缺乏血肉的填充,因此当几位人物因为各自的爱欲最后与死亡相拥时,观众并没有因为他们的结局而产生太多的唏嘘。实际上,《莎乐美》即便有三重死亡的设计,也并不因为“死亡的叠加”而加重剧作哪怕一丁点儿悲惨而沉重的色彩———年轻的叙利亚人的自杀令人感到有些滑稽的意外,约翰被剁下头颅也全然丧失了伟大的牺牲所带给人的痛心感受,而莎乐美之死———这个将死的少女仍然在痴情地注视着手中的头颅,这一画面太过诡异了。
《莎乐美》中的人物是剪影式的,他们的死亡,只是几个影子在舞台上跌倒而已。王尔德并不想让人物的死亡撞击观众的情感,产生什么煽情的效果,他也没想借助人物死亡诱引观众的理性,去思考什么人生的奥秘。王尔德创作的兴趣点并不在这里。
作品中,年轻的叙利亚人痴情地注视着美丽的莎乐美,他身旁站着的是希罗底的侍从。这位侍从反复在说一句话:“你总是在看望着她。你看得太过分了。如此热情地看着一个人,是相当危险的。可怕的事情,终将发生。”侍从的这句台词不断在反复,从而形成一种特有的节奏,犹如一支旋律在作品里阴郁地回荡。
另外,月亮是作品中一个非常突出的意象。在年轻的叙利亚军官的眼中,月亮“像是挂着黄色面纱的小公主,她的双脚银白无瑕”;在希罗底侍从的眼中,月色是怪异的,月亮“就像一个死去的女人,伸手找寻她的裹尸布。”之后,月亮正是循着这种怪异的轨迹,在人物的说辞中变得越发可怕和疯狂了。希律王说:“她就像是位疯狂的女士,一位四处寻找爱人的疯狂女人。她赤裸。她全身赤裸。云层想要为她遮掩,但她不接受。她高挂在天上展现自己。如同酒醉的女人,她在薄云之间踉跄游移……”而约翰则锐利地宣示道:“当那天来临时,太阳会像是深黑的麻布丝,月亮会变成血红,而天上众星将像成熟的无花果掉落大地……”
简述你对《莎乐美》中莎乐美之死的看法
王尔德与《莎乐美》
王尔德的其他戏剧都是喜剧,《莎乐美》是他唯一的悲剧剧本。莎乐美的故事起源于《圣经》,但王尔德更多的是受到十九世纪象征主义和颓废主义艺术家对该故事的再诠释的影响:莎乐美是朱迪亚的王希律·安提帕的续弦希罗底的女儿。希律王十分迷恋继女莎乐美的丽质,对她宠爱无度,以至以施洗礼者乔卡南的头为许诺,请莎乐美跳舞。莎乐美非常任性,其根源是她爱上了乔卡南,因为不可得而由爱发展为恨:她吻不到活着的乔卡南,最终吻到了死去的乔卡南。莎乐美因此被希律王下令处死。
一八九一年秋天,王尔德在法国巴黎隐居时用法语写下了《莎乐美》(Salomé)的剧本。一八九二年,他将剧本拿给萨拉·贝因哈特(SarahBernhardt)看,后者对剧本很感兴趣,马上主持在伦敦皇宫戏院(PalaceTheatre)排练这出戏,并亲自担任莎乐美一角。但因为当时英国法律规定不得将圣经人物公开搬上舞台,宫务大臣(theLordChamberlain)拒绝颁发执照给这出戏。一八九三年二月,剧本在巴黎出版,后来又在伦敦出版了由王尔德的同性恋人阿尔佛雷德·道格拉斯翻译的英文版本。英文版还请了当时名气渐大的比亚兹莱(AuberyBeardsley)创作插画和装饰。
让《莎乐美》无法上演的那项规定是在宗教改革运动(theReformation)时期订立的,目的是为了压制天主教的“神秘剧”。愤怒使王尔德失去了冷静判断的能力,竟在巴黎报上刊登声明宣布放弃英国国籍并成为法国人,毫不思索这样做会造成何种后果。他在声明中说:“我在深思熟虑后心意已决。既然我的艺术作品无法在英国上演,那么我将投向另一个我仰慕已久的祖国。”
。一九零二年,《莎乐美》在德国柏林演出,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受到《莎乐美》柏林首演巨大成功的鼓舞,理查德·斯特劳斯将这个故事改编成了歌剧《莎乐美》。
《莎乐美》只是一出两三万字的独幕剧,也是英国第一个象征主义悲剧。剧中的莎乐美是一个象征形象:她为了能够吻到乔卡南的唇不顾一切,舍弃一切。这个人物对王尔德尤其有象征意义,他对唯美主义的执着追求有如莎乐美对乔卡南的追求,而莎乐美作为朱迪亚的公主却惨遭盾击而死的结局似乎也预兆着王尔德大悲大喜的悲剧命运。《莎乐美》虽然短小,但可算得上是王尔德戏剧中最具张力且最完美的作品。
《莎乐美》中,卫队长赞叹莎乐美倾国倾城的容貌:你看见她正在翩翩起舞,看上去多苍白。而莎乐美则对约翰唱出对男性身体的赞歌:约翰,你的身子令我痴狂!你的身子如未经耕耘的野地里的百合一般洁白。在最初的演出设计中,王尔德就这样设想:她裸体会怎样?是的,彻底裸露,身上披着层层薄纱,脖子上缠绕着宝石?随后就有了演出中著名的“七层纱舞”。
莎乐美的故事源自《新约圣经》,莎乐美,这位年轻的犹太公主向叔父兼继父希律王献舞,讨得父王欢心,便要求砍下她所爱的施洗者圣约翰的头作为奖赏,如愿以偿。这个血腥的故事结合了爱情、暴力、死亡、亵渎神圣、乱伦欲、性虐待、恋尸症,王尔德的诗剧《莎乐美》更是词藻华丽,极力歌颂肉体官能,德国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将王尔德《莎乐美》德文译本谱成歌剧。男性艺术家始终对这个“要命的女人”的故事感兴趣,而男人和女人都有成为莎乐美的潜在倾向。
早在70多年前,田汉等人就将王尔德的诗剧《莎乐美》搬上中国舞台,而梁实秋也曾用学术文章和白话诗歌介绍过王尔德和唯美主义。文学不会有娱乐的那种影响力,也不会提供太多直观的形象。多年之后,张国荣用他的舞台形象和真实的人生故事重新演绎了《莎乐美》的主题:性、美丽、欲望和死亡。巧合的是,张国荣和王尔德都在这个尘世逗留了46年。
莎乐美在剧终捧着刚刚砍下的约翰的头颅,吻着他的唇、尝着他的血唱道:“这也许是爱情的滋味吧。”许多文学评论家将这个段落总结为“刹那主义”,在这一刻,时间停止了,过去被否定了,未来也被否定了,但空间的感受被无限放大,这一瞬间是人生中的最美丽。英国的文艺理论家雷彻尔·鲍尔比将消费主义和王尔德联系在一起,现代广告促销物品带来的瞬间快感正是消费文化的开端,正是瞬间的快感将消费和唯美纠缠在一起。从这个角度看,张国荣是一个美丽又脆弱的娱乐工业的产物,当他从文华酒店24层跳下的时候,辉煌的过去被否定了,曼妙的未来被否定了,他心中最强烈的情感被放大。
王尔德放荡不羁的生活方式、蔑视伦理的立场乃至艺术至上的主张会激怒当时的道德,但现今社会会对张国荣这样的艺人表现出足够的宽容。这种将男性与女性集于一身的美丽并不一定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同,但当他消失的时候,也一定会有人在心中回响起浮士德式的呼喊:“时间呀,你真美,请停留一下!”-
看了《莎乐美》,你有什么启示
莎乐美与约翰,美与美的交织,欲望与纯洁的碰撞。莎乐美是集人世所有美的一朵红玫瑰,约翰则是从天堂纯白的云幕中垂而下的一茎白蔷薇。彼二者是截然迥异的美。当红玫瑰遇到世间无有的纯洁之美时,便在花心燃起了熊熊爱火,燃烧起了叙利亚少年的坟墓,也为自己火刑垛好了柴堆。而作为白蔷薇的约翰心里,只有一个无上的存在,即是他纯美无任何瑕质的信仰。白蔷薇愈是躲避,乃至竖起尖刺向红玫瑰刺去。莎乐美愈是想要拥有他,要夺走他的眼睛,吻住他的呼吸。最后,迫于内心无法忍耐的渴望,割下了爱人的头颅。约翰眼中只有那位三一的神,这是他美丽所在,然也造就了莎乐美最终给予他的悲哀,给予自己的悲哀。结局也就是这二人对爱的病态——走向美的死亡。
美,是全剧的基调。它在“死美人”似的月亮里氤氲,它在众人对莎乐美形体面庞的颂赞里劲舞,它在叙利亚少年满含浓情的眼神里游离,它在希律狂烈的涌动着欲火的目光里蠢动,它在约翰无比洁净的信仰里翱翔,它在莎乐美着了“陌生之爱”的魔般的心里颤栗。我眼里所谓的王尔德式的美,是像万物发酵着对生的激情一般的存在。而此剧,以活生生,馥郁着颂歌般鼓动的热情的美起始。既之,以鲜血倾注,如花朵凋萎的死亡之美结束。王尔德在这里,给予了美多重概念,使之不仅仅作为一种激发五感的东西,而是让它成为了一个生命,成为了一个灵魂。这也是此作的高度与精髓所在。
文章分享结束,莎乐美的结局和简述你对《莎乐美》中莎乐美之死的看法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