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胄甲是什么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解甲归田什么意思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纱雾的生日是什么时候
纱雾的生日是在12月10日。
出生于这一天的人总给人安静而温驯的印象,可是如果因此想要占他们便宜,可会吃不完兜着走。12月10日出生的人拥有一层像是钢铁般的胄甲,可抵御一切谄媚与压榨。就外表而言,他们也许会显得很温和,甚至柔顺的样子,但是却很坚持要受到应有的尊严与公平的待遇,对于别人的逼迫也会产生强烈的抗拒。
《不完美的她》中那句“我走到哪都是尚武”是什么意思
我们中华民族一直以来有两种精神支撑民族的脊梁,一种是孔孟的儒家精神,还有一种便是尚武精神。
记得著名军事专家张召中同志说过“丢弃尚武精神中国将万劫不复”。什么是尚武精神?有人定义为,对武力的喜好,在武力对抗中获得快感,把军事征服和武力强大看成是一种光荣。我个人认为,尚武精神是一个民族自尊自强,敢于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英勇顽强品质的体现。意味着不向任何强权屈服,从不依附别人。
回顾中华民族千年的历史,可以肯定地说,我华夏民族曾是一个文明且尚武的民族。1974年陕西临潼出土的八千个秦代兵俑,无一人头戴胄甲。秦兵当时已具有强大的攻击性武器,却不注重装甲,正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描写的那样,秦兵在战场上袒胸露腹,甚至于连身上仅有的一点铠甲都甩掉。这岂不是秦兵极强的尚武精神的体现?
史至汉唐两个朝代,尚武精神依然是我华夏男儿的崇尚。汉代班超投笔从戎,汉将陈汤的“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仍然令我热血沸腾。唐代男儿尚武,文人爱国的尚武任侠之风,更叫人钦慕。“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宁做百夫长,胜做一书生”,驰骋疆场杀敌立功的豪情跃然纸上。李白“安得倚长剑,跨海斩长鲸”,杜甫“奇兵不在众,万马救中原”,王维“报国敢邀勋?”文人志士爱国忧民,建功立业之精神至今催我向往。
然而,从唐末开始,尚武精神就逐步在泯灭。特别是宋朝,统治阶级从自身利益出发,大兴文风,重文轻武。华夏子孙已经少有了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热情,徜徉于花间柳下,缠绵于“宋词”诗文之中。从此,华夏子孙尚武之风渐衰。尤其是蒙古人和满族人入侵中原,并建立元朝和清朝后。对汉人的尚武精神进行了不同形式的绞杀。处心极虑地用各种方式扼杀汉民族的尚武精神。总之,从唐末以来的一千多年,华夏民族的尚武国风被自己和异族作践的几近消失,乃至在外来异族侵略时,失去斗志和自信。且不说英法等列强长驱直入中国,烧杀淫掠,就说小小日本一个弹丸之国,竟使亿万之众的中国多次受辱,甚至蹂躏中国人民达八年之久!记得有个外国人对鲁迅先生说,从欧洲和日本人的脸上能看出野兽的特征,而中国人则没有。鲁迅则回答,从中国人的脸上看不到野兽的特征,能看到的是家畜的特征。(大意)先生虽然说的太过绝对,但中国人尚武精神的缺失实在是屡受强敌之辱的不能或缺的一个重要原因。
毛泽东是个伟人。他不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更是华夏民族尚武精神的极至之典范。在民族和国家危难时刻,他发动、组织受苦受难的贫苦农民,“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与封建军阀、国民党反动派、日本侵略者殊死较量,以星火燎原之势,不断发展壮大人民的武装力量,赶走了横行中国八年之久的日本野兽,消灭了一切与人民为敌的反动力量,终于在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新中国。他坚信“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不畏美国、苏联等强权势力,抗美援朝、中越反击战、中印反击战、珍宝岛保卫战,打出了中国人的威风,振奋了民族精神。在国家经济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愤图强,硬是勒紧腰带,将“两弹一星”试验成功,震慑了霸权,展示了国威。世界上再无人敢轻视我中国。“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汉唐尚武雄风终于在我华夏大地重又荡起。
解甲归田什么意思
解甲归田是指退休回家,放下戎装回归平凡日常生活的意思。这个成语起源于古代战争,当一个战士战功显赫,功成身退时,他会卸下自己身上的盔甲,回到家乡田地过上平淡的生活。这个成语后来也被用于描述一个人从高层职位或繁忙工作中退休回归平凡生活的情况。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也可以指一个人放弃一段忙碌的职业生涯,回到家乡或平静的环境中过上简单的生活。
古代有哪些著名的盔甲
谢谢邀请啊!
古代著名的盔甲真的不少……
列举中外几种比较典型的吧
先说一个见证了沙皇俄国四处扩张历程的“妨主”锁子甲。
莫斯科军械库里收藏着一件编号为4470的短袖链甲衫(特指短下摆、无罩帽的锁子甲)。这件链甲衫肩宽处达114厘米,下摆宽82厘米,长60厘米,铁制,铁环大约有16000个,重量为11672克。
它的第一个主人是俄罗斯公爵彼得诺维奇·舒伊斯基。身为大贵族和总督的彼得·伊万诺维奇·舒伊斯基曾参与了伊凡雷帝对喀山的征服和对利沃尼亚骑士团的战争。1558年,他指挥包围并攻占了杰尔普特(今爱沙尼亚城市塔尔图)。在1564年1月26日的乌拉河之役(BattleofUla)中,他遭遇立陶宛人突袭,结果他还没来记得穿盔甲就被干掉了。
之后,这个锁子甲成为伊凡雷帝的收藏品。
1583年,伊凡雷帝将这件链甲衫赐予了一位著名哥萨克——征服西伯利亚汗国的叶尔马克。结果获赠这件链甲衫后,叶尔马克于1584年8月5日,遭遇西伯利亚人的突袭。在混战中,他被西伯利亚人打到了水里,结果因为穿着这件锁子甲而被淹死了。
1646年,它被在西伯利亚的一个城市里发现,并带回莫斯科。可能由于该链甲衫的前后两任主人都死于非命,再也没人尝试着相当其第三任主人了。这件链甲衫于是收藏于莫斯科的皇家军械库,留存至今……
再说一个克妻的胖子国王的两套铠甲。
16世纪的英国国王亨利八世,身为英国都铎王朝第二代君王,最著名的是他一共有过六次婚姻和六个王后,其中前五个王后两个离婚,两个被处死,一个死于产褥热。
这个国王很喜欢竞技比武,拥有多套比武铠甲。
我们就来看看他最初和最后两套不同的铠甲的差别,好明白岁月是一把怎么样的杀猪刀。
第一套是格林威治兵工厂出产的“银镂铠”,由保罗·范·维兰德大约于1515年制作而成。这件铠甲通体镀银并曾饰金,全甲于骑乘状态时高185厘米、胸甲肩部至腰部高35.5厘米、全重30.11公斤。该铠甲上的胸围(由铠甲外侧量得)为105.5厘米(41.7英寸)、腰围则为88厘米(34.7英寸)。在胸甲上的人物形象是圣乔治,背甲上的则是圣巴巴拉。其他部分的铠甲都采用都铎玫瑰与凯瑟琳的石榴标志。甲裙底部有以亨利八世与凯瑟琳公主的名字首字母H和K为装饰图案,以此纪念她们两人的婚姻。但最后亨利八世这个渣男,因为凯瑟琳不能生男孩而抛弃了她。
最后一件铠甲是1540年格林威治兵工厂为亨利八世制作的。亨利八世此时49岁。该铠甲高188厘米,重35.33公斤,胸围138厘米(54.5英寸),腰围129.5厘米(51英寸)。
从两件铠甲来看,亨利八世这个渣男做到了“特别能吃苦”的前四个字。
相对于国外对于国内铠甲的保护与收藏,国内这个真的差远了。
说两件国内著名的铠甲吧!
首先是曾侯乙墓出土的东周皮甲。要注意的是,东周皮甲不能简单理解为皮质甲,而是一种皮革大漆复合甲。
我们的作者曾对这个套进行过复原。
甲片髹漆后形成漆膜“具有防腐蚀性能和一定的强度、韧性”,“漆膜厚度一般约为0.3毫米,估计要涂刷六七层之多”。2毫米厚度漆层,已经超出美观和防水等基本需求,显然是为了进一步增强整体防御能力。古代工匠在制作时,对不同部位应该区别对待,后世的中国甲胄采用多种材料来制作,道理类似。
著名宅男、明万历皇帝的定陵里出土过一套盔甲。这幅铁甲自肩至底边通长68厘米,被称为齐腰甲。
这种铁甲是对襟。甲身前襟分为左右两片,各于胸部中心缀一铁质贴金圆护镜。两左右片以六对枣核形扣及扣襻纽系。后襟为一整片,上部中心置一圆护。前后襟在肩部连缀,褃缝用绦带连接。根据资料介绍,这幅盔甲共用黑漆熟铁方叶及三角形叶等一百九十九片。因为皇帝的身份,甲片以合股粗丝线穿连编缀制成,而衬里用的是织金锦。
定陵出土的铁盔,属于宽沿六瓣式铁盔。根据明成化四年兵仗局所监制记录,这种头盔以四瓣、六瓣、八瓣铁盔居多。出土的头盔含盔缨杆在内,高33厘米、重1690克。因为是皇帝的,所以六瓣间的缝隙上都加了香草金饰压条。盔的六个面上还有金制六甲神。分别为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六神。在道教中,六甲神被视为阳神(与六丁神相对,六丁神为阴神),又称“六甲将军”。能“行风雷,制鬼神”。盔顶上有真武大帝像,明朝有真武大帝崇拜(明成祖认为他能夺取皇位是因为真武大帝保佑了他。)
胄甲是什么和解甲归田什么意思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