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是一个专业分享各种生活常识、知识的网站!
文章459841浏览58747518本站已运行91018

曹操为何能乱世成就霸业(曹操为什么是乱世枭雄)

很多小伙伴比较关心曹操为何能乱世成就霸业(曹操为什么是乱世枭雄),本文带大家一起看看曹操为何能乱世成就霸业(曹操为什么是乱世枭雄)。

网友提问:

曹操其人如何,在乱世为啥成奸臣了?

优质回答:

曹操到底是在何时变成了“奸臣”形象,这是一个比较有趣的话题,它涉及到一个名词,叫做“尊刘贬曹”。

可能很多人对于曹操“奸臣”、“奸雄”形象的认知是来自于《三国演义》,但实际上这种形象出现得要更早一些。

最开始贬低曹操的行为,实际上是无意识的

“尊刘贬曹”在毛纶、毛宗岗父子删改后的《三国演义》中变得异常明显,其实在之前的版本里,曹操还是有很多正面形象的。

比如说经常听到的“刘玄德携民渡江”的故事,同样也发生在曹操身上。在官渡之战的时候,曹操战术性撤退的阶段里同样是带着百姓一同离开的,并没有将治下子民遗弃在战火中。

类似于这样的桥段在后来的《三国演义》里,为了更突出地表现曹操“奸诈”、“自私”的形象,都被删去了。

这就属于“有意识”地故意为之,而该种现象并不是一开始就出现的,而是经历了一个过程,大概以唐为分界点,在宋得到了普遍认可。

从汉末三国时代开始,直到南宋之前,历代正史都是以“曹魏”为正统的,《三国志》也是如此。提到曹操一般称“魏武帝”,刘备的称呼是“蜀主”。

但是,从晋代开始,很多人对于蜀国的人物比较推崇,尤其是对诸葛亮的个人崇拜,甚至到了不惜编造故事的程度。

比如说著名的“空城计”就来自于郭冲“条亮五事,隐没不闻于世者”等被杜撰出来的内容。

当然,此时其实还没有形成为了抬高蜀汉而贬低曹操的风气,晋代并不阻止人们去崇尚蜀汉或者贬低曹魏,因为它已经是正统了,无论是魏还是蜀对它来说都属于“前朝”。

曹操“黑历史”的大量流传和裴松之注解《三国志》有关。

陈寿写《三国志》的态度是比较严谨的,采用的史料可信度也比较高,不能确定真假的史料宁可弃置不用,也不收录。但是裴松之注解的时候就不一样了,他本着保留史料的目的,在相关条目下增加了大量的记载,甚至包括一些野史、杂文、小说。

这其中就有大量的关于曹操的负面信息。

但是也需要看到,裴松之同样收录了曹操的正面形象故事,比如说刺杀“十常侍”首脑张让,就将其写得异常英勇。

所以,至少在南北朝时期,人们还基本上没有刻意地去贬低曹操。

有意识地“抹黑”曹操,从唐朝之后开始盛行

事情在唐朝出现了变化,尤其是“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得人们对于“曹操”这样的人物产生了极大的厌烦。

“安史之乱”和曹操有什么关系呢?就是因为曹操和安禄山都是权臣,所以就这样躺枪了。

李贺还写过诗来用曹操的典故针砭时事:

邺城中,暮尘起。将黑丸,斫文吏。棘为鞭,虎为马。团团走,邺城下。切玉剑,射日弓。献何人,奉相公。扶毂来,关右儿。香扫途,相公归。

这就属于有意识地“抹黑”了。

从这里也可以看到,唐人对于曹操的态度已经发生了转变,正统地位被淡化,权臣形象更为突出了。

但这样的观点其实还属于“见仁见智”的阶段,人们可以接受,同样也可以选择不认同,没有上升到“非如此不可”的地步。

而在宋代,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曹操”便已经沦为人人喊打的处境了。

苏轼在《东坡志林》中曾经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闻刘玄德败,顰蹙而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畅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

这就说明,对于“曹操”的贬低已经从文人阶层里蔓延到市井了,“尊刘贬曹”已经成为了一股潮流。

而这种现象的出现和宋朝的国情有关。

在北宋阶段,人们主要厌恶的对象是北方的辽国、金国,而曹操的势力范围正好处于北方,这完全就是“躺枪”。

而在南宋阶段,南宋王朝偏安一隅的现状和东汉非常接近,人们固执地认为蜀汉是东汉的延续,也是偏安于西蜀,所以产生了同病相怜的感觉。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曹魏的正统地位遭到了挑战,大儒朱熹等人甚至认为,蜀汉才应该是三国时期的正统。

从这个过程就能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

曹操并没有变化,甚至流传下来的史料、传说变化得也不多,而其形象从正派变成反派,是因为后世朝代中所处的社会环境造成的。

比如唐朝的“安史之乱”让唐人感到了伤痛,进而迁怒于古人;两宋面对外族的欺辱,只能把火发在“曹操”以及“曹魏”身上。

那么,剔除情感因素,曹操到底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

曹操的真实面貌:“奸雄”非“奸臣”

关于曹操“奸雄”的评价出自《三国志》的注解,明确写是“奸雄”。

这个评价不知真假,但至少在西晋时期已经有了这样的说法,因为所注明的出处就是西晋时期的典籍。

然而,这个“奸雄”在后来就变了一个形似但含义迥然不同的词汇,叫做“奸贼”。

“奸贼”出自南北朝时期的《后汉书》。

原文是:

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一字之差,涵义迥然,而南北朝时期对于曹操的形象正好处于一种融合、混沌的状态,人们对蜀汉有向往,有同情,对诸葛亮有崇拜,所以出现对曹操的贬斥就可以理解了。

尤其是南朝和后来的两宋处境相似,出现相同的心理并不奇怪。

而在唐代时期,尤其是“安史之乱”后,曹操“奸臣”的形象就被定型了,毕竟是参照着安禄山这一形象来刻画的。

然而追本溯源,曹操是“奸雄”并非“奸贼”或者“奸臣”。

从《三国志·武帝纪》的记载来看,曹操的一生可以说是波澜壮阔,并且所做之事也多为正派之举。

无论是早期的破黄巾,还是后来的“奉天子以讨不臣”,不管曹操的主观目的是什么,在客观上都对汉室的延续起到了很大作用。

这就像他自己在《述志令》中说的那样: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这样的功绩自然不能被抹杀,认为是“奸贼”或者“奸臣”。

而在曹操的性格上,“奸”是有的,很多行为举止都能体现出来,比如小时候戏耍其叔父,儿时玩伴袁绍等人,但最主要的还是这个“雄”的一面。

曹操虽然在青年时期非常豪横,有曹腾、曹嵩的支持,后来又有董卓的拉拢,但他确实寒族出身,其家底也多是不断经营出来的,虽然比“白手起家”更有优势一些,但其处境也并不理想。

在这样的环境下,曹操立志匡扶社稷,这在其文学作品中多有体现,甚至在早期只是想当一个为国平乱的将军而已。

只能说时势造英雄,即使他不想走到位极人臣的那一步,但形势如此,也不得不成为后来一代“雄主”了。

所以,曹操真正的形象并不是“奸”,实际上在当时每一个首领人物都有“奸”的一面,但像曹操这般“英雄气”的就少见了。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

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其他网友观点

东汉末年,人物品鉴大师许劭为曹操贴的标签《三国演义》写“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有史书记载“乱世之英雄”。

回顾曹操的一生,我个人觉得曹操是个英雄。

曹操早期是相当个能臣,任职洛阳北部尉时严肃法纪,蹇硕的叔叔违反规章,被曹操五色大棒打死。担任议郎时,直接弹劾“三公”伙同宦官靠考核官员贪污。担任济南相时一口气罢免8个地方贪官,地方祭祀频繁,劳民伤财,曹操推毁600座祠堂。

在兖州大胜黄巾军,并接收难民百万人,出资农具、种子、耕牛让难民开荒种地屯田。攻破邺城后,曹操取消汉代按人口收税,改为按户头收税,为了避免通货膨胀,又改为以物抵税“绢二匹、绵二斤”。

招贤纳士,唯才是举,让很多草根都有当官的机会。曹操的生活也很节约,被子、衣服都用十年以上,每顿饭只吃一个肉菜,生活用品都有木制。

这样一个人物,怎么能是“奸雄”呢?

其他网友观点

不是汉賊,在我眼中是有雄才伟略的政治高手。曹操是个英雄,他引领和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对时局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是对汉朝有贡献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1.曹操在东汉为官时,将地方治理的井井有条,又率军平黄巾起义,为东汉立下汗马功劳。

2.东汉末年,董卓专权,欺压皇帝及朝臣,曹操愤而出走,回乡招兵买马,集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

3.曹操实行推行屯田,兴修水利,实行盐铁官卖制度,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经济的整顿起了积极作用。

4.曹操加强法治,深得民心。唯才是举 识人善用。

更多曹操为何能乱世成就霸业(曹操为什么是乱世枭雄)请持续关注本站。

赞一下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上一篇: 木工一般怎么收费标准(木工价位是多少)
下一篇: 最奇葩的网名大全2018笑死人(有哪些奇葩的网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