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什么是电子结合能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一切原子核均具有结合能”这句话为什么是对的氕核也有结合能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什么是电子结合能和“一切原子核均具有结合能”这句话为什么是对的氕核也有结合能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什么叫中西药结合能简单的说一下吗
中西医结合是医学的科学发展新模式,是系中西医的长处优势,可以有效的诊断和治疗。但医院里目前的中西医结合是机械诊断,中成药治疗。不是完美的中西医结合。
电子与电荷的关系是什么电子可以再分吗
电子是一种微观粒子,它带有一定量的电荷,同时它具有一定的质量.它从本质上将,是一种物质,和一颗小石子一样.只不过这颗石子非常小,且带有一定的电荷.
电荷,则是一个物理量,是一种物质性质的描述,但并不是一种物质,你可以理解为它是一种“虚”的东西.
举个例子,你知道糖,糖是甜的,在科学上我们定义了“甜度”,衡量糖有多甜.糖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葡萄糖,还有果糖、麦芽糖等等.
那么这里,我们可以把葡萄糖与电子类比甜度与电荷量类比.
葡萄糖和电子一样,是一种物质,具有质量.
甜度与电荷量一样,是物质的性质,被量化了来方便描述.
我们说,电子带有一定的电荷.
我们也说,葡萄糖具有一定的甜度.
迄今为止,并没有分离出一种叫做“电荷”的东西,脱离与其他东西独立存在,所以迄今为止,我们不能说电荷是一种粒子,只能说它是用来描述带电性质的抽象概念而已.
所以电荷只是物质带电性质的形象化描述,其本质不是一种物质,而是一种性质.
而电子是一种物质,它有质量,并具有带电性质,所以我们称它“带有一定的电荷”的描述
“一切原子核均具有结合能”这句话为什么是对的氕核也有结合能
你好
一切原子核都具有结合能.氢核也具有结合能.我认为这里的氢核是指氢原子(在同位素原子中称为氕氢原子)的氢核.在附图中,它的平均核子结合能只有大约0.2MeV.
原子核结合能(bindingenergyofnucleus)
若干个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释放出来的能量叫该原子核的结合能.结合能越大,表示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放出的能量也越大,也表示这个核结合得越紧.原子核的结合能与核的质量数(即核子数)的比值称为“核子的平均结合能”(见附图:核子平均结合能曲线).
对于质量数为中等数值的那些原子核,每一个核子的平均结合能最大;而质量数较大的重核区,或较小的轻核区的原子核中,核子的平均结合能都比较小,因此,当重原子核分裂成中等质量的核时,核子在较轻的核内会结合得更紧密,就可能会大量释放能量;当两个较轻的核发生聚合时,释放出的能量更大.
原子核的结合能
核力原子核的半径很小,其中的质子之间的库仑斥力是很大的,然而通常的原子核却是很稳定的.这表朋,在原子核里,除了质子间的库仑力,还有另一种力,它把各种核子紧紧地拉在一起.这种力叫做核力.从实验知道,核力是一种很强的力,它在质子和质子间、质子和中子间、中子和中子间都存在,并且只在2.0×10-15米的短距离内起作用.超过了这个距离,核力就迅速减小到零.质子和中子的半径大约是0.8×10-15米,因此每个核子(质子或中子)只跟它相邻的核子间才有核力的作用.核力只在很短的距离内发生作用,因此它既不是电磁力,也不是万有引力.关于核力的本质问题现在仍在深入研究中.
结合能由于核子间存在着强大的核力,所以原子核是一个坚固的集合体.要把原子核拆散成核子,需要克服核力做巨大的功,或者说需要巨大的能量.例如,用强大的γ光子照射氘核(它是由1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组成的),可以使它分解为质子和中子.
从实验知道,当光子能量小于2.22兆电子伏时,这个反应并不发生;只有光子的能量等于或大于2.22兆电子伏时,这个反应才会发生.相反的过程,例如一个中子和一个质子结合成氘核,要放出2.22兆电子伏的能量,这个能量以γ光子的形式辐射出去.
这表明,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要放出一定的能量;原子核分解成核子时,要吸收同样多的能量.这个能量叫做原子核的结合能.
氢-1的原子核或氕氢的原子核因为只有一个质子而没有核子结合能.而氢-1原子或氕氢原子是有核子结合能的.
以下引用的一篇文章很长,在第13段文字里面有一句重要的话:“显然由单个核子所组成的氢核(一个质子),其结合能为零.”我认为,他是指的氕氢的原子核,而不是氕氢原子或者氢原子.
【第四章:核能的开发和利用
2、核力和结合能
我们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主要来源于把原子保持在分子中的力,这种力的大小与原子的外层电子分布结构有关.当两个以上原子合拢在一起组成分子时,各原子的电子云就会发生变化,将组成共同的电子云把分子中的所有原子核笼罩在一起.在此同时并释放出能量,通常称为化学结合能.所以化合物分子的能量总是低于它所包含的各原子能量的总和.
与此类似,隐藏在原子核中的核能,就是起源于组成原子核的核子(质子和中子的统称)之间的很强的作用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原子序数高的、质量大的原子核,它们聚拢着为数众多的质子和中子.例如第83号元素铋,在核中有83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126个不带电的中子,总共209个核子彼此居然能挤成一团,在核内排列得如此紧密,也不因为质子间的静电斥力而飞散开来.那么核子间到底是由一种什么样的奇异力把它们连结在一起的呢?
当然,除了由电磁作用所造成的质子之间的静电斥力外,根据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核子间还存在着万有引力.虽然核子间距离很小,可产生大的引力.但同时我们也知道,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是那样微小,所以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一定是微不足道的,可略去不计.如果核内再也没有其它作用力的影响,那么比万有引力强10^37倍的电磁力,将使原子核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这样核内的质子势必因巨大的静电斥力向四面八方飞散开来.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各种元素的原子核在自然界中都能稳定地存在着.质子不仅没有随便飞出核外,相反地还和中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就意味着核子间必定还有另外一种远比电磁力强得多的吸引力.
由于中于不带电荷,故这种“力”一定不同于既包括吸引力,又包括排斥力的电磁相互作用力.当然更不同于微小的万有引力,而是一种特别强大的短程相互作用力,并被称作为“核力”.它也是目前所知的最强大的作用力,这种强相互作用也叫做第三种相互作用.虽然人们对其作用过程还不十分清楚,但核力本身却有着许多很明显的特性.
首先,它比电磁相互作用强130倍左右.而且核力是必须在很小的距离内才能起作用的短程力.随着核子间距离增加,核力将迅速减弱,一日超出核半径,核力就很快下降到零.但是万有引力和电磁力都是长程力,它们的强度都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即和距离平方成反化.如能把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增加10倍,那末万有引力就下降到原来的百分之一.所以即使相隔数百万公里,仍然可感受到万有引力和电磁力的作用,而决不会下降到零.
其次,除氢核仅由一个质子组成外,其它核中都包括质子和中子.核力不仅存在于质子间,而且在中子间或中子和质子间都有核力存在,它们所表现的性质也基本相同.此外,从它们之间的结合能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它们的数值几乎是相等的.由此可得强大的核力近似和电荷无关.
最后,核内所有核子之间并不是都有核力相互作用的.也就是说在核中,某个核子只与相互邻近的数目有限的几个核子之间存在着核力的作用.而与那些远离的核子之间不发生任何作用,这种现象被称为核力的饱和性.相比之下,库仑力的范围就要大得多,而且也不受带电粒子数的限制,故是一种不会饱和的长程力.
当然,如果假设核力不存在饱和性,这样由于核子间强相互作用,使得核子数多的原子核,核子间的排列就更紧密.也就是说,质量数越大的核,其单位体积内聚拢的核子数也越多.这样就和前面所述,原子核单位体积中的平均核子数与质量数无关的结论发生矛盾.由此可知,核力确是具有饱和性的.
此外,核力与核子的自旋等也有关.但是核力的性质至今尚未完全搞清,这是有待于核科学家们继续解决的难题.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对核质量作精确测定时,发现它总比核所包含的质子和中子质量之和要小.这就表明,单个核子的质量和要比多个核子结合成核的质数致大.即由于核子间强大的核力作用,迫使核子间排列得很紧密,结果发生了质量减小的现象.为此,核科学家把核子结合前后的质量差值,称作谓核的“质量亏损”.例如,氦核是由4个核子(2个质子和2个中于)所组成,2个质子的质量加上2个中子的质量2×1.007875+2×1.008665=4.032980u,而质谱仪测得的氦核质量为4.002603u,这样结合前后的质量亏损4.032980-4.002603=0.030377u.
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公式,把氦核的质量亏损换算成能量为28.30电子伏.就单个氦核而言,此数值可能很小.然而,我们如能形成1克氦,则所释放的能量将大得惊人,相当于190000千瓦小时电能.
后来,人们通常把这种由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所放出的能量叫做核的总结合能.它随原子核中的核子数不同而不同,即核子数越多,则核的总结合能也越大.另外,为了便于对各种原子核的结合能进行比较,往往采用每个核子的平均结合能更为有利,有时也称它们比结合能.
在科学家们利用质谱仪对各种元素的核质量精确测定后,就能方便地从质量亏损计算出不同核的总结合能.发现它们随着核子数的增加,总结合能也不断增加.如果把质量数作为横坐标,而纵坐标为对应的比结合能,就可得到核的比结合能曲线.
显然由单个核子所组成的氢核(一个质子),其结合能为零.而质量数低于20的核,它们的比结合能变化比较复杂,并出现了几个值得注意的峰值.其中氦、碳、氮和氧的比结合能峰值分别为7.08,7.69,7.48和7.98兆电子伏.相反锂和重氢(氖核)的比结合能都很小,分别为5.34和1.12兆电子伏.随着质量数的增加,在40~100之间的最大比结合能约为8.7兆电子伏.当质量数再大时比结合能又逐渐下降,直到铀核以后降为7.6兆电子伏左右.此现象也证明了核力的饱和性.
随着核内核子数的改变,各种原子核结合的紧密程度是不一样的,这可从它们不同的比结合能上反应出来.由此可得出两种利用核能的途径:
一种是核分裂法或称核裂变法,即把比结合能比较小的重核,设法分裂成两个或多个比结合能大的中等质量原子核,即可释放出核能.
例如,将铀核用中子轰击裂变成钡和镧.裂变前铀核的比结合能为7.6兆电子伏,而裂变后的中等核,其比结合能为8.5兆电子伏,两者相差0.9个兆电子伏,而铀核有235个核子,则总的能量差值就为200百万电子伏左右.实际上铀核裂变时,还要放出2~3个中子,除去这部分能量后,即可得200兆电子伏左右的裂变能.
这就是1939年,梅特涅和她侄子弗里施等人一起发现的铀核裂变现象,并测得200兆电子伏左右的裂变能.
另一种核能利用途径是合成法或称聚合法,即把比结合能较小的轻核,例如氘和氚,在特定的条件下把它们聚合成一个比结合能比较大的氦核,此时也可释放出比裂变能还要大几倍的能量.这种核反应过程通常称为聚变反应,由于它需要在几千万摄氏度温度的条件下才能实现,故又称为“热核反应”.
这种反应的实际例子是在1938年,分别由德国出生的美国物理学家贝特和德国天文学家魏扎克各自独立发现的.即他们发现太阳上的氢核在十亿摄氏度的温度下聚变成氦核,并释放出27.6兆电子伏能量.它是太阳能够在过去大约四十六亿年里不停地向地球辐射能量的重要依据,而且还能像目前那样继续辐射五十亿年.为此,人们不必为太阳能的枯竭而担心.
即使这样,太阳上热核反应所消耗的氢核数量仍然大得惊人,计算表明,每秒钟内约有六亿五千万吨氢聚合成氦,相应地每秒约有四百六十万吨质量消失掉,它们转换成巨大的辐射能普照宇宙和大地,为地球上的万物生长和人类的美好生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核能的来源<<上一节下一节>>跨出了划时代的一步】
氢元素共有三种原子:氕氢、氘氢和氚氢.只有氕氢的原子核是只有一个质子的原子核,但它仍处于外围一个电子的包围之中.外围没有电子的氕氢原子核没有结合能;但氕氢原子核不能单独存在.如果问实际问题中的氢-1的或氕氢的原子核的结合能,那它是指原子的核子结合能,它是有的;根据附图的资料,它约等于0.2MeV.
氢原子有结合能吗?”
“有!氢原子的结合能E=(Mh-Mp-Me)(c^2).是氢原子质量与质子和电子两者总质量的质量差引起的质量能量.Mh是氢原子质量,Mp是质子质Me是电子质量,c是光速.
“氢原子核的结合能,当然,氕氢是不存在的;氘氢的结合能E=(Md-Mp-Mn)(c^2),Md是氘氢原子核质量,Mn是中子质量.氚氢的结合能E=(Mt-Mp-2Mn)(c^2),Mt是氚氢核质量.
“我看其他回答都把“原子的结合能”和“原子核的结合能”给混淆了.”
我赞成折肱散人的观点.含有一个质子、外围没有电子的氕氢原子核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它的原子核结合能为0并不是我们原始问题的答案.
光子能成为电子吗
理论上光子是电磁波的载体,不具有静止质量,电子却有明确的静止质量。按常理理解,没有质量的东西是不可能变成有质量的东西的。
但事实情况却并非如此,一对正负电子碰撞互相湮灭时,会释放能量同时产生一对光子;反过来,一对高能光子互相碰撞也会产生一对电子。但这种情况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首先光子的能量之和必须超过所产生两个电子对应的能量和;(所以一般只有高能的伽马光子才能碰撞变成电子),其次,碰撞必须在强磁场的环境中产生,比如核反应场或黑洞吸积盘等等。
而在日常生活的环境中光子是不会变成电子的。因为平常我们人类所感知的可见光光子的能量极低,并且这些如海洋般存在我们周围的光子,有一个奇异的特性,它们虽然拥挤不堪,但它们却不需要交通信号灯。因为它们直线传播时却像说好了一样,永远不会相撞。
高能光子在极端情况下能变成电子这种现象,也说明了物质的本源是能量。因为无静止质量的光子形成了有静止质量的电子,从而有力的证明了能量转化为了质量。其实这个有形的物质世界都是由无形的能量转化而来,我们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包括我们自已都是能量存在的不同形式。因为宇宙的最初就是一团炽热无比的能量体,我们所见所感知的一切存在以及我们每个人都只是这团能量体的多少亿分之一而已。
OK,关于什么是电子结合能和“一切原子核均具有结合能”这句话为什么是对的氕核也有结合能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