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看透不说透的意思,以及看透不说透是什么意思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意思是说已经看透了这件事情的发展程度,或者已经把这个人的所作所为都已经了解透透了,但他就不会把所有的事情都摆在明面上,说出来的意思
先是看透,再做到不说透,点到为止。其实做到看透很痛苦,在你眼里,任何事都不再新鲜,对人性也会失望至极。还是糊里糊涂活着好,傻是福
看破不说破,人稳话不多,这样的人非龙即凤。
圆滑,世故,沉稳,智慧,城府极深。
《史记》和《资治通鉴》都记载有“魏文侯选相”的故事:
魏文侯想选一个相国,在成子和翟璜两个人之间,不知道选哪一个更合适?于是他问李克的建议。
李克的回复充满了智慧。他不直接为国君言明,而是退一步说“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让国君再一次赋予他说话的权力,“先生临事勿让。”
李克也不说哪一个人更合适当相国,而是提出历史上著名的“识人、用人的5条标准”,让国君自己选择,即:“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
魏文侯听完这5条标准,心中就有了答案。
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有言曰:‘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对曰:“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
克曰:“君弗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李克也不简单,能做到魏国的中山相。
从这个历史典故就能看出,李克有“说话留余地,看破不说破”的大智慧。他既帮国君出了主意,又让国君觉得,这个相是自己选的,而不是别人帮他选的。将来选的人好与不好,都是国君自己负责,而不会把责任怪罪到李克身上。
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是婉转的,含蓄的,说话做事留几分回旋的余地,这样对双方都有好处。
懂得察言观色,仍然是普通人;真正的高手,情绪不外露,别人根本无法洞察他的真实意图。
孔子去拜见老子后,学生问老子是什么样的人?
原话是:“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妙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
龙的最大特征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变化莫测。
老子的学识渊博,志趣高妙,随时变化,像龙一样不可揣摩,看不透彻。这种特质,在《道德经》中有相应的印证。
老子言:“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我把这些特征总结为:情绪不外露,人稳话不多。
普通人遇到一点刺激,或者意外,就会情绪失控,乱了方寸。情绪不外露的人,遇事沉着冷静,多有强大的内心和自控力。
当一个人沉着冷静,做事自然稳重,有自己的原则和诚信,不会随便说话和许诺。
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很多人把话说得天花乱坠,让人心花怒放,这样的美言,多是空头话,不会变成现实。而一个可靠的人,不会说太多美言讨别人欢心,更注重说到做到,不轻易许下承诺,而一旦开口,则必定全力以赴做到。
这就是小人和君子的区别:一个心口不一,一个言行合一。
总而言之,看破不说破,人稳话不多,具有这两个特征的人,非龙即凤,必定有大作为。
看透不说透,这是一种为人处事的方法之一。人都爱面子,有自尊心,有诸多虚伪的存在,耍伎俩弄聪明。所以智慧的人看透了别人的用心或动机,也不会直言不讳的驳斥或揭穿,而是转移话题或假装糊涂的发表自己的看法。既达到反对的目的,又保持关系的和谐。例如,我以上的答案,并非完善或暴露了个人处世哲学,但看到的人并不直接抨击,而是绕过这段话,发表自己的观点,为了给我面子
关于本次看透不说透的意思和看透不说透是什么意思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