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朗诵的诗篇,时长约2~3分钟的有:《再别康桥》、《雨巷》、《致橡树》、《海燕》以及《春江花月夜》。
《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的佳作,新月派诗歌的杰出代表。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康桥的深情依恋,语言柔和,形式精巧,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构成了一幅幅美妙的意境。
《雨巷》则是戴望舒1927年的现代诗。诗中描述了一个青年在悠长寂寥的雨巷中,寻找一个忧愁美丽的姑娘,表达了内心的迷茫和希望。
《致橡树》是舒婷的诗歌,否定了传统的爱情观,正面表达了自己理想的爱情观。通过木棉对橡树的内心独白,热情坦诚地歌唱了人格理想以及比肩而立、深情相对的爱情观。
《海燕》是高尔基创作的散文诗,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际的形象描写,深刻反映了俄国革命前夕的社会形势,热情歌颂了无产阶级革命先驱的斗争精神,并号召广大人民积极参与革命斗争。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诗歌,以月为主体,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迷人的春江月夜图,抒发了真挚的离情别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
接下来是一篇经典诵读《追月》:
孩子与母亲对话,提到今晚的月亮美丽动人,引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遐想。
第一章节《凝月遐想》引用了古诗中对月亮的描述,如“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等。
第二章节《赏月听风》描述了秋日雨后的山林静谧,月光如瀑布般照耀,并引用了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第三章节《寄月思乡》唱出了对家乡的思念,如“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同时也有对现实的励志之情。
第四章节《望月励志》中提到了太空梦想、少年智勇等元素,强调了中国少年的力量与志向。最后的诵读部分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和赞美。展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未来的憧憬。《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更是直接表达了对身为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之情。诗中描述了黑眼睛、黄色皮肤的特点,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自信的未来展望。
《我骄傲的华夏血脉》
我的祖先深耕繁衍,我是指南针、印刷术的后代,继承着圆周率、地动仪的智慧。在我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不仅有万古不朽的孔夫子、司马迁、李自成、孙中山等伟人,还有永远活在文学史上的花木兰、林黛玉、孙悟空、鲁智深等英雄。我自豪,身为中国人。
我的国土上,有雷电轰不倒的黄山劲松,有风雨不灭的井冈传统、延安精神。我那如同黄河般粗犷的声音,不仅在联合国大厦里响亮发言,更在奥林匹克赛场上高喊“中国得分”。当掌声与五星红旗一同升上蓝天,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身为中国人,我有长城般巨大的手臂,不仅把采油钻杆钻进外国人预言无法开采的地心,更把神舟飞船送上祖先们梦中的太空。当五大洲倾听东方的时候,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传承着莫高窟的壁画,让那翩翩欲飞的壁画与我们一同飞翔。我们即是飞天,飞天即是我们。我骄傲,身为中国人!
《掌中的山河》
我用这残损的手掌,摸索着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成灰烬,那一角是血和泥;这一片湖是我的家乡,那堤上的繁花如锦障,嫩柳枝折断也散发出奇异的芬芳。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感受到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江南的水田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憔悴。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在这手掌中,我寄寓了全部的力量、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这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这里,是我们永恒的中国!
扩展知识:
朗诵是一种将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是口语交际的重要形式。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更能陶冶性情,开阔胸怀。要想成为口语表述与交际的高手,朗诵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留步海滩的脚印》
我喜欢在海滩的潮印上漫步,赤着脚丫,聆听微波舐岸的声音。那声音如迷人的歌曲,伴随着我成长。我在湿漉漉的潮印上留下脚印,潮水涌上来,轻轻抹平。我继续走,继续留下脚印。那些脚印是我对大海的眷恋,被大海深深收进心里。
《眼中的自我》
幼时,我爱看母亲的瞳孔,那里面有一个孩子的笑脸;青年时,我爱看爱人的瞳孔,那里面有一个青年的身影。母亲的瞳孔里的孩子常常笑得那么纯真,爱人瞳孔里的青年也笑得那么灿烂。如今母亲已逝,爱人已老,我再难看到他们的瞳孔。但当我闭上眼睛,仍能看见那熟悉的笑脸和身影。我眼中的自我,是母亲和爱人瞳孔中的倒影,永远存在于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