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是一个专业分享各种生活常识、知识的网站!
文章434741浏览52697547本站已运行9224

什么是宦官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什么是宦官,以及三国宦官是什么意思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三国十大宦官
  2. 三国的宦官
  3. 三国大太监有谁
  4. 三国***什么是宦官

1、张让,东汉宦官,颍川(今河南禹县)人。桓帝、灵帝时,历为小黄门、中常侍等职,封列侯。在职时以搜刮暴敛、骄纵贪婪见称,灵帝极为宠信,常谓“张常侍是我父”。中平六年(189年),何进谋诛宦官,事泄,他和其余几个常侍设计伏杀何进。袁绍、袁术等人闻何进被杀,入宫杀尽宦官,张让走投无路,投水自尽。

2、赵忠,安平人,东汉末年宦官,赵延之兄。桓帝、灵帝时,历为小黄门、中常侍、大长秋、车骑将军等职,封都乡侯。在职时以搜刮暴敛、骄纵贪婪见称,灵帝极为宠信,常谓“赵常侍是我母”。中平六年(189年),何进谋诛宦官,事泄,他和其余几个常侍设计伏杀何进,袁绍、袁术等人闻何进被杀,入宫杀尽宦官,捕杀后赵忠。

3、夏恽,东汉宦官,十常侍之一。据《三国演义》记载载:后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十人朋比为奸,号为“十常侍”。当时一些比较清醒的官吏,已看出宦官集团的黑暗腐败,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形势。郎中张钧在给皇帝的奏章中明白指出,黄巾起义是外戚宦官专权逼出来的,他说:“张角所以能兴兵作乱,万人所以乐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多放父兄、子弟、婚宗、宾客典据州郡,辜确财利,侵略百姓,百姓之怨无所告诉,故谋议不轨,聚为‘盗贼’。”后十常侍被袁绍所诛。

4、郭胜,南阳人。汉灵帝时为中常侍,与张让、赵忠等狼狈为奸,并皆封侯。曾助同乡何进贵幸。后被袁绍等人率兵诛灭。

5、孙璋东汉末期汉灵帝的宦官,官居中常侍,为十常侍之一,在张让、赵忠之下位居第三。光熹元年(189年),张让、赵忠、段圭等诛杀何进,袁绍率军入宫,诛杀孙璋。

6、毕岚,东汉宦官,十常侍之一。十常侍朋比为奸,祸乱朝纲,制造出党锢之祸,后被袁绍诛杀。另外,毕岚曾制造翻车,用于取河水洒路。

7、栗嵩,东汉末期汉灵帝的宦官,官居中常侍,为十常侍之一,在张让、赵忠之下位居第五。光熹元年(189年),张让、赵忠、段珪等诛杀何进,袁绍率军入宫,诛杀栗嵩。

8、段珪,东汉十常侍之一。张让既杀何进,袁绍带兵进入皇宫,尽杀宦官。段珪与张让打劫少帝(刘辩)及陈留王(刘协)夜奔小平津,其下落史书无记载,可能投河自尽。

9、高望,东汉末期汉灵帝的宦官,官居中常侍,为十常侍之一,在张让、赵忠之下位居第七。光熹元年(189年),张让、赵忠、段珪等诛杀何进,袁绍率军入宫,诛杀高望。

10、张恭,东汉末期汉灵帝的宦官,官居中常侍,为十常侍之一,在张让、赵忠之下位居第八。光熹元年(189年),张让、赵忠、段珪等诛杀何进,袁绍率军入宫,诛杀张恭。

11、韩悝,东汉末期汉灵帝的宦官,官居中常侍,为十常侍之一,在张让、赵忠之下位居第九。光熹元年(189年),张让、赵忠、段珪等诛杀何进,袁绍率军入宫,诛杀韩悝。

12、宋典,东汉时的宦官,十常侍之一。185年,汉南宫玉堂大火,翌年汉灵帝命宋典修葺,宋典却藉修葺之名,大肆搜括民财,导致民间怨声载道。后来袁绍入宫诛杀宦官,十常侍等人逃出洛阳,张让建议逃到孟津,宋典则建议逃到黄河。最终,宋典逃到黄河但无渡河工具,被袁绍追到,投河自尽。

1、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期,各国宦官的影响力有着显著的不同。

2、魏国没有出现什么有名的宦官。蜀国宦官中被记载的有着影响力的就是黄皓。而吴国宦官势力在孙皓执政后有了巨大的提升。

3、三国时期,不管是曹魏、蜀汉,还是孙吴,都在尽量抑制太监力量,不允许太监干预朝政。但人算不如天算,到了三国后期,蜀汉还是出现了一名乱政太监。他玩弄权柄、排挤忠良,甚至明目张胆地欺骗皇帝,向大臣隐瞒钟会、邓艾大军将至的消息,导致蜀汉被邓艾数千奇兵就灭了。他叫黄皓。

1、三国的太监有张让、赵忠、夏恽等。

2、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3、190年,汉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崩溃,军阀四起,天下大乱。208年发生赤壁之战,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4、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

1、太监本为官名,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后宦官亦通称为太监。巡、元官署以其为主官者不少,隋、唐有大监,“大”或作“太”,亦与宦者无关。明内廷有十二监,主官均称太监,由阉人担任,主官以下宦官,无太监之名。

2、清始以太监加诸所有宦官,宦官与太监遂为同义词。阉人来源,或因穷困,或为奴隶俘虏罪人,或被掠卖。入宫之后,多数处于奴仆地位,仅少数身在帝王之侧,蒙受重信,权倾一时,如秦之赵高、东汉之十常侍等。唐后期更因宦官把握兵权,至使得操废立大权。

3、明太祖鉴于前例立铁牌于宫中:“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但收效甚微。明中期后,权势复张,专权之事,时有发生。清初禁戒较严,但在封建王朝制下“宦祸”不可能根除,清末又故态复萌。我国先秦和西汉时期的宦官并非全是阉人;

4、自东汉开始,才全部用阉人宦官称“太监”,是隋唐以后的事,地位较高的内监就被称为“太监”。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后宦官亦通称为太监。到了明代,宦官权势日增,人们就把所有宦官都尊称“太监”,太监也就称为宦官代名词了。

什么是宦官和三国宦官是什么意思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赞一下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上一篇: rt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 天鸣是什么意思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