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是一个专业分享各种生活常识、知识的网站!
文章459841浏览58562799本站已运行9106

天策cg(天策设定)

很多小伙伴都关心天策cg(天策设定)相关问题,本文通过数据整理出天策cg(天策设定),一起来看看吧!

如果没有这个待遇,那一般官员入朝时是要一路小跑的,否则就是对皇帝的大不敬,难道皇帝要召见你,问你话,你想端着架子?以上三种,无论是打算篡位的奸臣,是忠心耿耿的忠臣,是跋扈的是谨慎的,只要权力足够大,经常会被皇帝赐予,因此和前面所说的受九锡之礼是有很大区别的。

唐太宗的天策上将到底是不是封顶了?

李世民的天策上将为武官之首,位在诸王公之上,在所有实职中已经是封顶了,但还是有虚职在名义上是高于天策上将的。封天策上将前,李世民的职务已经到了顶点武德三年,李世民奉命从长安出发,讨伐占据洛阳的王世充,连战连胜。同为北方“三巨头”之一的河北窦建德坐不住了,为了维系三方势力的平衡局面,他亲自率领十万大军救援王世充。

不料在虎牢关一战,窦建德大败,被李世民活捉。随后,李世民又让窦建德劝降了王世充。这就是赫赫有名的“一战灭两国”,为李世民登基之前武功的巅峰。在此之前,李世民已经被授予雍州牧、尚书令、太尉、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等职务,地位已经很高了,如今又立下如此不世之功,李渊感觉赏无可赏,只好创造了一个天策上将军的职位出来,给了李世民,才外还让李世民在太尉的基础上,兼领司徒。

对古代官职不熟悉的朋友,可能听了没啥感觉,所以我这里就给大家解释一下这几个职位有多重要,代表了多大的权力。首先是雍州牧。东汉的时候,州牧是指一州的最高长官,但以后历朝历代就再没有州牧这个官职了,而以总管、都督、总督之类的替代,但有一个州牧保留了下来,就是京城所在州的地方最高长官,仍旧称为州牧。唐朝的京城在长安,长安是雍州的一座城,雍州的最高长官就叫雍州牧。

雍州牧掌管雍州的行政、军务、赋税等工作,权力多大就可以想象了吧。再说说尚书令。大家都知道,秦汉时期是有丞相的,比如秦朝的李斯、汉初的萧何和曹参等等。但丞相的权力太大,严重威胁到了皇权,于是汉武帝时就建立了“内外朝”制度,外朝还是丞相最大,内朝则以皇帝的秘书——“尚书”们最大,在皇帝的支持下,尚书们渐渐压制了丞相。

东汉时,刘秀正式建立“尚书台”,取代丞相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隋朝建立“三省六部制”,三省为最高权力机构,其中又以尚书省最重,其最高长官即为尚书令。这个位置的重要性甚至高于雍州牧,通常都是由皇帝最信任的皇子来担任。比如,隋文帝时,尚书令就是后来的隋炀帝杨广。然后说说太尉。说起太尉,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是《水浒传》中的太尉高俅吧,宋朝时的太尉的确是位高权重,但在唐朝却并非如此。

秦朝时,太尉分管军事,为天下武官之首,和丞相、御史大夫一起并称为“三公”。东汉时,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尉仍旧管军事。隋朝三省六部制建立之后,“三公”就成了虚职,只代表了级别和待遇,没有实权了。这种职位通常称为“加官”,即在某官员原有职务上加封,提高其待遇。李渊让李世民兼任 太尉和司徒,三公之中独占两席,也算是一个小小的提升吧。

最后说说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这个职务比较长,我们分开来解释,“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尚书令我们前面解释过,是中央最高行政长官。三国两晋南北朝期间,由于军阀割据,战乱不断,所以朝廷就需要权力很大的地方机构来处理复杂的地方事务,因此在地方上也仿照“尚书台”建立了“行尚书台”,运行方式和中央的尚书台一样,简称“行台”。

北魏时期,尔朱荣趁着六镇之乱掌握了政权,为了遥控孝庄帝,就将地方“行台”整合,建立了“大行台”,后来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实际掌权者高欢和宇文泰也都自任“大行台”,下面也设左右仆射、左右丞、六部尚书等官职,掌握军政权力,无异于“国中之国”。唐初的“陕东道”的管辖范围包括了几乎整个黄河以东地区,“大行台”的治所则设在洛阳。

在陕东道范围之内,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李世民是绝对的一把手,不仅军务、政务自己说了算,就连官员任命也可以自行决定,而不必对李渊负责。这也是当李渊想让李世民离开长安到洛阳去时,李建成坚决不肯同意的原因所在。这些职务无一不是位高权重,加在一起的权力更是大到没了边,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又立下大功,李渊实在是无法封赏了,只好新设立了天策上将军的职位。

天策上将有多厉害天策上将为正一品,负责大唐对内对外的军事作战,掌管全国征讨,可以开府,即天策府。天策府中设长史、司马、主簿等众多属官,可自行征辟人才,李世民借此大肆招揽人才,包括房玄龄、杜如晦、李靖、秦琼、尉迟敬德等大量人才加入,俨然成了相对独立的“小朝廷”,是李世民后来发动玄武门之变、逼迫李渊禅位的主要力量。

天策上将的权力之大,除了当朝皇帝李渊和太子李建成之外,已经无人可以比拟,但在名义上,天策上将仍低于文官之首“三师”。“三师”即太师、太傅和太保,你可以理解为皇帝的老师,也是属于加官,但唐初时没人有资格当李渊的老师,所以空置。虚职中,三师之下就是三公,李世民独占两席。这样说来,李世民无论在实职、虚职、爵位等各个方面,都是唐朝最高的了,仅次于李建成。

这倒不是李建成还担任更大的官职,而是因为他是太子,太子是君,无论如何都是比臣的地位高的。权臣篡位前的超常规礼仪李世民虽然权力很大,后来也发动了玄武门之变,造反成功,但李世民却不能算作权臣,因为他本身就是皇子,而且还是嫡子。他和李建成之间的争斗,属于皇权内部的争斗。他所享受的待遇,也是皇室内部的待遇,并没有超出礼仪的规定。

但历史上很多权臣都享受了超出常规的礼仪和待遇,实的,包括封公封王;虚的,包括受九锡之礼、剑履上殿一类的,下面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权臣要篡位,最显著的一个标志就是封公封王。西汉时王莽篡位前,就逼着汉平帝封他为安汉公。曹操也逼着汉献帝封他为魏公,后来又进为魏王。之后,历朝历代,凡是权臣篡位,封公封王几乎成了必走的流程。

受九锡,就是享受九种原本只有皇帝才能享受的礼仪,包括车马、衣服、乐器等等,实际作用不大,但意义很大。大家熟悉的王莽,曹操,孙权,司马昭都受过九锡之礼,南北朝时南朝的历代篡位者也都受过九锡之礼,到了后来“九锡”几乎就成了“篡位”的代名词。此外,还有一个套餐,叫做“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先解释一下意思。

剑履上殿,就是表示您可以带着剑、穿着鞋上殿,而不必像其他大臣那样解除武器、脱掉鞋子再上殿,因为南北朝之前,大家都是跪坐上朝的,五胡乱华之后才改为垂足坐,发明了椅子。赞拜不名,就是表示您上朝的时候,赞礼官不能喊您的名字,只能喊您的官职。打个比方,您叫张三,位居丞相,您上朝时赞礼官就不能喊“张三上朝了,”而是要喊“丞相上朝了。

”(不严谨,意思明白就行。)有时候,皇帝在写诏书时也不称呼臣子的姓名,而是改用尊称,这种称为“诏书不名”,意思也差不多。入朝不趋,就是表示您入朝时不用一溜小碎步跑了,可以大大方方踱着步子走进去。如果没有这个待遇,那一般官员入朝时是要一路小跑的,否则就是对皇帝的大不敬,难道皇帝要召见你,问你话,你还想端着架子?以上三种,无论是打算篡位的奸臣,还是忠心耿耿的忠臣,是跋扈的还是谨慎的,只要权力足够大,经常会被皇帝赐予,因此和前面所说的受九锡之礼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更多天策cg(天策设定)相关问题请持续关注本站。

赞一下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上一篇: 大良二手手机交易市场(大良二手手机市场在哪)
下一篇: 大象屎咖啡豆多少一斤(大象拉的咖啡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