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是一个专业分享各种生活常识、知识的网站!
文章459841浏览58549990本站已运行9105

武昌县农业学校(武昌县的农业发展情况)

很多小伙伴比较关心武昌县农业学校(武昌县的农业发展情况),本文带大家一起看看武昌县农业学校(武昌县的农业发展情况)。

农业县内耕地以垅岗地为主,1949年有耕地面积88.28万亩,其中水田44万余亩,旱地44.28万亩。解放后连年垦荒,到1956年耕地增至99.89万亩,比1949年增加11.62%。1958年后,因修水利、筑公路、办厂矿、建住宅等,耕地减少,1985年为78.75万亩。从1964年开始旱地改水田后,水田增多,占耕地面积的65%左右,旱地占35%左右。1949年农业人口为21.67万人,农业全劳力9.84万人,每个劳力占有耕地8.97亩。1985年,农业人口为42万人,劳力17.99万人,平均每个劳力占有耕地4.4亩。按农活定额计算,种植业共需劳力8.1万人,剩余劳力3.4万人。实行改革开放后,1985年农民进城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力为3.03万人,占总劳力的16.8%。1949年农业总产值为4097万元,1985年增至2.2亿余元,为1949年的5.37倍。农民人均年收入501元,比1949年人均收入增长14倍以上。种植业县内种植物以粮食作物为主,其中水稻占首位,小麦、大麦、豆类次之。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业经济朝着商品化的方向发展。1985年粮食总产量增至3.25亿公斤,为1949年的4.1倍,平均亩产344公斤,人均产粮766公斤,其中水稻占85.2%,已为湖北省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油料作物总产量127.20万公斤,棉花总产量154.21万公斤,分别比1949年增长2.84倍和17.66倍。其他种植作物有苎麻、烟叶、茶叶、西瓜、蔬菜和水果等。著名土特产有苎麻、舒安■头和五里界早黄豆(界豆)等农产品。武昌界豆种植历史长达千余年,并以其蛋白质含量高达44.6%而驰名中外,常年种植10万亩,年平均出口800余吨。县境农作物的耕作制度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有所差异,水田、旱地“因水改旱”后,耕作制度亦随之改变。水田传统作物以一熟制为主,中稻面积大,双季稻极少。1980年后,水田推行用养结合耕作制,耕作制度渐趋合理,全县水田复种指数约为177%。其中“一熟”为“肥稻、秧稻、闲稻”,“两熟”为“稻稻、麦稻、油稻”,“三熟”为“油稻稻、麦稻稻、麦豆稻”。旱地传统作物以“两熟”为主,到1979年,经历旱改水高潮,旱地面积减少22?6%,旱地作物播种面积“两熟”占79.05%,复种指数为197%,“两熟”形式有“小麦(油菜)一芝麻、大麦(小麦)一黄豆、小麦(油菜)~棉花、小麦~红苕”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承包户采取“用养结合”的耕作形式,主要有“一肥一稻”、“一年三熟”或“两年五熟”。这类耕作制减少投资投工,增加土壤有机质成分;水旱轮作,有利于恢复地力,改良土壤,减少病虫害,提高作物产量。 林业县境成林面积,解放初不足万亩。解放后,县人民政府倡导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封山育林,并引进新树种,林业有所发展。50年代,执行“自采种、自育苗、自造林、自护林、谁造谁有、伙栽伙有”的政策,始有社办林场。80年代,县林业部门以林果业为主攻方向,实行承包经营,有林面积逐年增加。1985年,全县有林面积32万余亩,其中:用材林17.5万亩,经济林4.05万亩,竹林0.2万亩,疏林4万亩,未成果林4万亩,灌木林0.3万亩,防护林O.38万亩,四旁植树332万株,计1.6万亩。饲养业畜牧业县内大牲畜牛主要用于耕作劳役。60年代,坚持“公有私养、按牛记分、繁殖有奖”的措施,耕牛头数随之增加。80年代,集体耕牛分给个人养用或作价卖给农户,以私养为主,归农户所有。生猪饲养在合作化阶段以集体饲养为主,私养为辅,各区、社、生产队相继办起养猪场。1974年,武昌县被定为湖北省供应香港活猪的基地之一,引进良种生猪,办种猪场,建配种站。1979年,提倡发展商品生产,开放集贸市场,开始出现养猪专业户和联合体,全县有养猪专业户427个、联合体12户,并有养鸡专业户、联合体1000余个。至1985年,全县有耕牛3.66万头,生猪存栏20.52万头,鸡鸭584.09万只。畜牧业产值4368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9.85%,仅次于种植业。 渔业1985年,经过农业结构调整,全县可用于渔业养殖和捕捞的水域各占30余万亩。常见鱼类品种有64种:长江武昌段盛产刀鲚、鳗鱼、鲴鱼,内湖有驰名的武昌鱼,养殖以青、鲩、鳙、鲢、鲤、鲫、鳊、鲂八大类为大宗。养鱼的鱼苗、鱼种,一是下绠网捕捞,一是灌江纳苗。境内水域灌纳苗的有金水闸、武泰闸和樊口闸,最低年份捕捞鱼苗约4440万尾,最高年份1969年捕捞鱼苗约8.53亿尾,除供县内放养外,还行销外省市。1975年以后,鱼苗以人工孵化为主,1985年孵化鱼苗8.33亿尾。成鱼养殖分湖泊养鱼、塘堰水库养鱼、精养鱼池和稻田养鱼。1985年全县建有上涉湖、牛山湖、金口后湖、邓家洲、鲁湖、汤逊湖6个国营养殖场、34个乡镇养殖场、89个村渔场,成鱼产量共计1000万公斤,创历史最好水平。还有螃蟹养殖和河蚌育珠两项,80年代初亦形成规模。 50年代,县内即着手堵口复堤、整险加固和修筑涵闸,以增强防洪能力。在丘岗地带,以改造、新建、扩大塘堰为重点,增加蓄水量,加大保收面积;在I临江靠湖的低洼区,修筑民垸,以利耕作。农业合作化后,着手“防、排、抗”综合治理,兴建电力排灌工程,做到“旱能灌、涝能排”,形成以电力灌溉为主的提水灌溉网。80年代,纠正“重建轻管”的倾向,实行水利管理承包责任制,抓配套挖潜,综合经营,发挥现有农田水利的效益。到1985年,全县有塘堰1.39万处,蓄水量6.5亿立方米,保收面积达6.6万亩,比1949年增长1.83倍;有水库159座,总蓄水量为7612万立方米;有渠道37条,长89.1公里,受益面积为38.08万亩;有大、小电力灌溉站236处,可灌溉农田38万亩;有排水泵站51处,受益面积23.65万余亩,有效灌溉面积为48.71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1.85%。70年代起,还在棉田、茶园、菜地、果园等地带建立喷灌网点54处,灌溉面积有6390亩。1976~1985年间,境内出现水、旱灾各4年,尤其是1983年外洪内涝,但均未造成大的危害。农机截至1985年,县内拥有各类农具机械11361台,共21.2万匹马力,包括手扶拖拉机、大中型拖拉机、机整机、机耕船、内燃,机、割晒机、脱粒机、扬场机、饲料粉碎机、水泵、潜水泵、喷灌机、农用汽车和各类机引农具。全县机械耕整面积达28.8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8%。机收面积达9068亩,机械植保面积32.3万亩。机械脱粒30.22万吨,机械加工量19万吨,机械化养鱼面积4635亩,机械排灌面积58.7万亩,机械运输4152万吨公里。

更多武昌县农业学校(武昌县的农业发展情况)请持续关注本站。

赞一下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上一篇: 现代,近代,当代的区别(近代,现代和当代)
下一篇: 白菜和土豆能一起吃吗早餐(白菜和土豆能一起吃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