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海湾威力之星机油价格,以及油价大跌,美沙俄谁是输家?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衣阿华406mm主炮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有多大?如果说155毫米的榴弹炮炸出来的是一个巨坑,那么衣阿华上的406毫米舰炮,它会在平地中炸出一个小山坡来。
上面的这个比喻一点都没有夸大的成分。
至于题主说的让阿利伯克级驱逐舰静静地待在哪里,硬生生地挨上一炮衣阿华406毫米舰炮,可以说等炮弹挨到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整个驱逐舰直接就碎了,稀里哗啦的就沉到大海里了。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如今的军舰,不管它多么的先进,普遍都皮薄,和二战那会的战舰的防御力比起来,差着好几个等级呢?
举个例子就明白了。1996年十月份的时候,伊朗就用一艘巡逻艇去撞击过美国的葛底斯堡号巡洋舰。
到了1992年的时候,伊朗的两艘导弹艇,想要靠近小鹰号航母和卡尔文号巡洋舰,干什么呢?想用这两艘导弹艇的全力撞击,换取击伤甚至是击沉小鹰号航母和卡尔文号巡洋舰。
而到了两伊战争的时候,美国人启封了他们的战列舰,开了过来。
在靠近伊朗的港口的时候,没有看到一艘伊朗军舰要出来,采取撞击的形式,去攻击战列舰。
怎么说呢?面对二战时期建造的战列舰,别说是一艘小艇的撞击了,就算是现在的很多反舰导弹打上去都不见得撼动得了战列舰,战列舰的装甲太厚实了。
就拿衣阿华战列舰来说,舷侧主装甲带与主防雷装甲拼接为一体,光厚度就有三百零七毫米,水平装甲分了三层,总厚度也达到了二百二十毫米,炮塔装甲为432毫米(3号炮塔二战期间被日军五英寸,也就是一百二十七毫米舰炮击中过,里面的人一点感觉都没有),指挥塔的装甲更是达到了四百四十毫米。
水面上的装甲是这样的,水下的也没放过,在舷侧板和普通舷侧纵舱壁之间布置了三层向外倾斜的防鱼雷纵舱壁,这还不算还采用了三层底加厚。
就这种装甲厚度,还真就不是一般的反舰导弹就可以奈何的了的。
好了,关于题主的附带问题,就回答到这里,接着说说衣阿华战列舰,顺道在把406毫米主炮的威力,说一说。
衣阿华战列舰。话说衣阿华战列舰在美军的军史上,地位可不一般,被称为总统战舰。
为什么被叫做总统战列舰呢?
衣阿华战列舰护送过不少的美国总统,比如罗斯福,里根,布什等等。这还不算,衣阿华战列舰在1943年开始服役,它服役的第一件事就是护送罗斯福穿越大西洋,去参加德黑兰会议。
为了能够很好地照顾罗斯福,当时美军还在衣阿华战列舰上安装了一个浴缸,而为总统配备浴缸的军舰,在美国军备资料中,也就是衣阿华战列舰这么一艘军舰了。
那么当时,美军为什么会想起造衣阿华这种级别的战列舰呢?
怎么说呢?在二战那会日本的海军是相当厉害的,放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
所以美军建造衣阿华这种级别的战列舰,主要目的是对标日本的大和这种级别的军舰,以期在太平洋海域中可以对抗日本。
具体背景是这样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上的海军强国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和意大利在华盛顿开了一个会议。
在这次会议中,这五个国家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也叫华盛顿海军条约》,在这个条约中限制了各个国家的主力舰的吨位为三万五千吨,主炮的口径不能超过16英寸(三百零六毫米)。
结果这个条约到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期的时候,就到期了,这就面临着第二轮的海军军备限制了。
于是在1936年的时候,英国,美国,法国三个国家签订了伦敦海军条约,延续了《华盛顿海军条约》,在这个条约中限制的吨位没有变,主炮放宽到了三百五十六毫米。
那么在第二轮条约中,日本和意大利没有参与进来,毕竟这两个国家已经开始琢磨着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了,不可能让条约把自己给束缚起来。
因为日本和意大利没有参与,所以到了1938年的六月份,英国,美国和法国就重新的将第二轮海军限制条约放宽了,排水量增加到了四万五千吨,火炮的口径更是加到了四百零六毫米。
这个变动,其实也是为了应对以后局势的变化,不让条约限制了军力的发展。
也是因为这个条约,衣阿华战列舰的标准排水量为四万四千五百六十吨,满载排水量为五万五千七百一十吨。
这个吨位显然就要比日本造的大和号小了一些,要知道大和号的标准排水量是六万四千吨,满载排水量是七万三千吨。
所以衣阿华战列舰的规模还是受到了第二轮海军军备的限制。
衣阿华战列舰在建造的时候,受到的第二个限制就是巴拿马运河的船闸宽度,这就造成衣阿华战列舰的宽度不能太宽了,不然就通不过巴拿马运河了。再加上巴拿马运河的深度也是一定的,所以衣阿华战列舰的长宽得比也被限制了,长宽比最大只能做到8.2:1。
最终衣阿华战列舰的长度是二百六十二米,最宽的地方只能做到三十三米的长度。
作为一艘军舰,武器是少不了的。衣阿华战列舰上的武器堪称豪华,三座三联装十六英寸(四百零六毫米),五十倍的火炮,这种火炮一口气可以打出三十九公里的射程。
这种主炮单拿出一根炮管,都有二十多米长,如果把它立起来的话,近七层楼的高度(三米一层楼)。
而重量也更十达到了一百零八吨,这还是因为采用了当时比较先进的冶金技术,要是按照一般的冶炼手法,这个重量还得再加二十二吨。
那么炮口的直径宽了,里边能够刻的膛线也就多了,一门四百零六毫米的主炮,光膛线就有九十六条。
这么大的火炮,炮弹的个头绝对小不了,光一个弹头的高度就比一般人的个头都高,这么大个的弹头已经不能使用药筒来发射了,而是被分装好的一节节的药包进行发射了,而要打出最远三十九公里的距离,药包就要装六个来使用才成。
而六个药包加上弹头,整体长度已经超过了六米的长度。
这样的炮弹,衣阿华战列舰可以装上两千七百发。
MK8型穿甲弹,光一个弹丸的重量就有一千二百二十五公斤,这分量就已经接近一顿半的分量了。
一发穿甲弹打出去之后,十八公里的地方一块厚度达到五百零八毫米的均质钢装甲,轻轻松松地穿过去了;二十七公里地方一块厚度达到三百八十一毫米的均质钢装甲,同样是竹筷穿豆腐不要太轻松了。
所以题主说让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待在哪里,静静地挨上衣阿华战列舰一炮,真就碎了,这都不带能够修复的可能。
别看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很先进,装甲的防御能力不行的。
这种主炮放在二战的战列舰上,挨上一下,也是吃不消的。
那么威力上去的同时,火炮身管的寿命只能说可以吧,只有三百发的样子。
这种火炮三联装之后,整体重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一千七百三十吨,每一座火炮的运转需要七十七个水手参与才成,其中参与战斗的人员就高达二十二个人。
炮塔内的结构也相当复杂,一共分成了六层,什么战斗室,动力室,上供弹室,下供弹室等等。
上下供弹室内,光输弹机就装备了三台,就这输弹的速度每分钟也只能达到三发的水平。
怎么说呢?衣阿华战列舰的炮塔没被来自外界的炮弹给击毁过,但在后来的使用中,却自爆过。
二战结束后,衣阿华战列舰去了波多黎各东边的大西洋上,参加了一场演习,在演习的过程中,一颗重达六百六十磅(三百公斤)的炸弹在炮筒内发生爆炸、
这次爆炸直接导致美军四十七名水兵死亡,这是美军史上战舰炮塔爆炸死亡最多的一次事故。
所以从这些事情中,就能够看得出来衣阿华战列舰的主炮真不是吃素的,这种主炮发射的时候,引起水面的波澜都有半个主球场那么大。
那么主炮这么凶悍,副炮也不逞多让,十座双联装五英寸(一百二十七毫米)副炮。
这十座双联装副炮的口径十一百二十七毫米,就放在衣阿华战列舰中间的两舷上。
射程比主炮弱一点只有十五公里,如果对空射击的话,射程可以达到十四公里。
这款副炮叫做MK12,高平两用,但它装到衣阿华战列舰上,更多的是被用来防空的。
怎么说呢?MK12是美国在二战期间研制最为成功的一款炮了,可以在二战时期所有美军的军舰上看到这款炮的影子,什么驱逐舰,巡洋舰,战列舰甚至是航空母舰上都有这火炮的身影。
这款副炮在衣阿华上是被MK37型指挥仪和MK12型雷达控制使用的。
不仅可以发射穿甲弹,还可以发射榴弹,高射炮弹,照明弹,以及对于人员杀伤的弹药。
除此之外,在衣阿华战列舰上,还有十五座四联装四十毫米博福斯高射炮和六十门二十毫米厄利空高射炮。
所以这些火炮如果都竖起来的话,远远地看去衣阿华战列舰就是一只浮动在水面上的刺猬。
在当时衣阿华战列舰要装甲有装甲,要火力有火力,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总统喜欢让衣阿华战列舰护送他们的原因。
衣阿华战列舰后来的改装。怎么说呢?衣阿华战列舰有姊妹舰,这一系列的战列舰被称为衣阿华级战列舰,在1938年的时候,美军打算造六艘出来。
但这种战列舰制造周期是比较长的,第一艘下水的就是衣阿华战列舰,下水的时候是1942年的八月份。
所以衣阿华级战列舰算是二战后期出品的东西,以至于二战结束了,依然有两艘没有完工。
那么这种战列舰在二战结束之后,随着导弹的出现,各国海军的思路发生了变化,过去的巨舰大炮的时代也就落伍了。
但衣阿华战列舰作为最为出色的战列舰,美军也不舍得丢弃,所以这个系列的战列舰就接受了现代化的改装。
那么改装完成之后,衣阿华战列舰上的主要武器就变成了,战斧导弹,鱼叉导弹,四百零六毫米火炮以及直升机了。
在当时衣阿华战列舰上有八座四联装箱式战俘导弹发射装置,就被装在,最后边哪个烟囱的边上。
这八座战斧导弹发射装置,携带着对地核攻击型——TLAMN,使用的是地形相匹配辅助惯性导航系统,射程可以达到两千五百公里,克携带二十万吨级的核弹头,误差范围是八十米。
那么对地常规攻击型号有两款,分别是TLAM—C和TLAM—D,相对来说这款射程就差点,只有一千三百公里,但误差却少了很多只有十米的范围。
在有就是反舰型——TASM,使用惯性导航再加主动雷达末制导和反辐射制导,射程是四百六十公里。
所以从这些更换的装备上,就不难看出,美军对于衣阿华战列舰的改装不惜血本啊。这也就是衣阿华战列舰的体积比较大,放一般的军舰上,还真就放不下。
除此之外还有四座四联装的鱼叉导弹发射装置,也被放在后烟囱边上。
鱼叉导弹也不用介绍了,耳熟能详了,射程一百三十公里,战斗部二百二十七公斤。
当然了,衣阿华战列舰上的标配三座三联装的四百零六毫米火炮,没有被移除,依然装在上边。
再有就是副炮也没有被取下来,还加装了四座留观二十毫米MK15型密集阵近程防御炮,八座六管MK36型干扰发射架,以及一座SLQ25型拖曳式鱼雷诱饵装置。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在衣阿华战列舰的尾部甲板上,还可以停放四架SH—2F直升机,当然如果换成用于侦察的四架无人机也是没有问题。
但衣阿华战列舰上是没有机库可以停这些飞机的。
那么今天就到这了,喜欢的话,点个赞,再加个关注,方便以后常来坐坐。
406毫米舰炮的威力有多大呢?
下图为美国“衣阿华”级战列舰开火的场景,9门一次射击可以投射11.02吨炮弹。如果说威力有多大,做个简单地比喻:如果用高爆弹,一发死一个足球场的人。
406毫米火炮大都出现在战列舰舰炮当中,有部分陆炮也能达到406毫米口径。而舰炮中,美国“衣阿华”级和“蒙大拿”级战列舰装备的MK7型又是最出众的406毫米舰炮之一。MK7型406毫米舰炮长20.73米(50倍径),重121.5吨(含炮闩),使用1225公斤的MK8型超重型穿甲弹、862公斤的MK13/14高爆弹、862公斤的MK23型核炮弹(1.5-2万吨当量)。3门MK7型舰炮组成一座炮塔,每座炮塔重量1730吨。
下图是“密苏里”博物馆展出的MK8型炮弹(教练弹),后面还带着6个圆柱状物体,这是发射药包。这种大口径火炮的炮弹和发射药是分装形式,每个药包50.25公斤,6个合计301.5公斤,可以将炮弹在跑管内加速到760米/秒,最大射程38公里。
至于其毁伤效果,下图是各种口径的炮弹弹坑尺寸,406毫米炮弹能炸出直径12米,深度6米的弹坑。
下图为“新泽西”号战列舰在1983年年底和1984年年初对集结在黎巴嫩的叙利亚和巴勒斯坦部队实施炮击的场景,10层高的楼几乎被完全摧毁
1991年海湾战争美国动用“威斯康星”和“密苏里”2艘经过现代化改装的“衣阿华”级战列舰,MK7型406毫米主炮同样参战。下图为捕捉到的炮弹落地的场景,也是多栋建筑物遭到严重损毁。
在对舰方面,MK7型使用MK8型超重穿甲弹,弹重1225公斤。下图为MK8型超重穿甲弹对“大和”级三号舰“信浓”号遗留的炮塔主装甲射击测试,装甲厚度650毫米,距离1100英尺,被直接贯穿。
最大的海浪?
是叫杀人浪。有史以来有记录的最高巨浪却是1958年发生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利图亚湾的巨浪,海浪超过510米,比纽约的摩天大楼“帝国大厦”还高,是由海啸引起的。
近期有记录的海洋中最高的浪高达21米,是2004年发生在毛伊岛上的巨浪。
1993年7月12日,日本北海道西南附近海域发生了里氏7.8级地震,地震引发的海啸使海浪最高达30.5米。地震和海啸给当地造成至少146人死亡,117人失踪。
去年9月份飓风“伊万”在墨西哥海湾肆虐时可能制造出了高达40多米的巨浪。《科学》杂志6日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飓风“伊万”的巨浪从波峰到波谷至少有90英尺(30米),这也是现代仪器在公海记录的最高、最极端的海浪。通过监控海底水压的差异,科学家可以计算出巨浪所掀起的水柱大小。美国密西西比海军研究实验室的大卫-王(DavidWang)和他的同事们称,他们在墨西哥湾东北岸距离海平面60-90米的水下放置了一些海底传感器,通过这些传感器对水压进行测量所获得的数据得知,经过它们上方的海浪有近30米高。不过他们表示,很不幸在海浪袭来时这些传感器正好没有在测量,因此他们推断位于飓风“风眼”附近的海浪可能超过了40米。该实验室的威廉姆-狄格(WilliamTeague)称,这是在美国海域测量工具所记录下的高度最高的海浪,这些海浪已经大大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他特别指出,“伊万”还不是特别猛烈的飓风。密西西比州斯特尼斯航天中心海洋研究实验室威廉·提格博士说,研究结果表明科学家们在过去低估了飓风所引起的巨浪大小。提格博士说,测量仪器记录的几个巨浪都有10层楼高,而且这可能还不是飓风“伊万”掀起的最大波浪。提格博士估计,飓风“伊万”在其它部分掀起的更大浪头甚至有132英尺高。在海底仪器开始记录时,飓风“伊万”已经穿过格林纳达岛,并继续前进,给牙买加、开曼群岛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最后在美国逐渐消失。
对可怕的海浪的认识是船员们必备的知识,不过海洋学家们只是最近才开始研究它们,因为对这种事物的认识很少使得他们认为这种极端现象几乎从未发生。但他们对海浪为什么不能发展到很大的原因没有做出基础性的解释。位于密歇根州AnnArbor地区的美国国家海洋及大气管理局的保罗-刘(PaulLiu)认为,没有人能知道海浪的极限尺寸是多少。
1995年北海油田遭遇26米巨浪袭击,为首次有关巨浪的记录,结束了多年来人们关于是否有巨浪存在的争议。
目前已知的最大海浪来自海啸,这些海浪只是在登陆时才会显示出它们的威力,而在海上它们可能只有几厘米高。去年12月份发生的印度洋海啸所产生的巨浪,在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曾达到过30米高。也有目击者在海上看见过类似高度的海浪。
1995年9月11日“伊丽莎白II世”号客轮曾在北大西洋遭遇到28.5米高的巨浪,六年后“不莱梅”(Bremen)号巡洋舰在南大西洋遇到类似的巨浪时窗户被击碎了,险些沉没。
核武器的威力有多大?
据环球网报道,针对美国国防部发布新“中国军力报告”炒作中国核威胁的问题,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1月4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这份军力报告同以往一样罔顾事实,充满偏见。美方借报告炒作“中国核威胁论”,纯属是操纵话术,是混淆视听的把戏。事实上,美国才是全球最大的核威胁来源。
美国在今年出台的《中国军力报告2021》大幅度提高了对我们解放军拥有核弹头的预估数量,再也不是以往多年的200枚了。在11月4日,美国国防部向美参议院提交了一年一度《中国军事与安全发展报告2021》。
今年的《中国军力报告》和往年相比有较大变化。在今年的《报告》中,美军大力渲染解放军正在加速发展核能力。《报告》提及,解放军扩充核武库、制造更多的核弹头和核载具,已经建造了“数百座”固体弹道导弹导弹井,并首次宣称中国“可能已经建立海基、陆基和空基的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
《报告》宣称中国在未来5年会大幅增加核弹头数量,解放军拥有的“可靠投送”的核弹头可能多达700枚,到2030年很可能达到1000枚。这表明中国核武库正在进行“历史性的转变”。美军也在《报告》中承认,这个最新的评估,颠覆了美国国防部在2020年以前对中国核力量建设速度和规模的老看法。在以前,美国预计解放军到2025年才有200枚能投送到美国的弹头。
不过,根据以往的历史经验,当美国人觉得你有大杀器的时候,你最好真的有!
这次疫情,大家都对美国人耐受死亡的标准,有了全新的认识。现在看,美国人真的不怕死,死个几十万,跟玩似的,在美国也没啥事。美国人都那么淡定。这让中国人都很佩服。以前不是都说,美国人把命看得很金贵吗?怎么感觉不是这样啊。死了这么多人都无所谓。
所以,以前计算过的只要洲际导弹干掉美国少数几个大城市,就能让美国害怕的结论,可能不够准确,以后要干掉几十上百个大城市才行。所以,我们的核弹头数量应该大幅度增加,翻几番才能有切实的威慑力。
针对美方的指控,中国这次很罕见地提出来一个新观点,那就是“任何国家只要不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都不会受到中国核武器的威胁。”
同时,中国强调依然恪守以往的核政策,即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明确承诺无条件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
“任何国家只要不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都不会受到中国核武器的威胁。”这次我们是直截了当承认中国拥有核威胁。以往中国的核政策是一种模糊的理论,大量暗示中国没有威胁,当核武器很少的时候,可以这样说。当核武库有了一定规模时,就要明确提出核威胁。在核威慑领域,除了有核弹,还必须公开讲出来,要展示自己的核力量,还要公开自己的核政策,这样才能有威慑力。核威慑基本就是打明牌,你得让人看到你有,还要让人相信你是真的。
只有几十上百核弹头的时候,需要隐真示假,高度保密,让敌人摸不清我们核威慑的实力。当有一千枚核弹头的时候,再藏着掖着就没有意义了。美俄的值班核弹头都是公开的,明确告诉你在哪,而且可以相互核查。
美国最关心的是中国能投送到美国本土的核弹头有多少。去年以前,美国预估中国到2025年有200枚核弹头能打到美国。今年推翻了这个结论,估计是看到中国核力量的建设速度了。所以今年美国预估到2025年中国拥有的“可靠投送至美国”的核弹头可能多达700枚,到2030年很可能达到1000枚。
一千枚的核弹头数量不少了。因为美国和俄罗斯的值班核弹头也没多少。在今年5月24日,俄罗斯发布了俄美两国最新的核武库数据。这些数据是真实可靠,并由俄美两国在《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框架下相互确认的数据。截至到2021年3月1日,美国处于部署状态的战略核弹头总数为1357枚,俄罗斯则有1456枚。尽管美俄双方还有五六千枚的库存核弹头,但那些需要进行整备才能用,没法赶上核战争。
因此,从今年开始,美国将把中国视为一个真正的核威胁,以前美国对我们是不屑一顾的。因此,刚刚中国提出了一个“任何国家只要不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都不会受到中国核武器的威胁。”的新说法。中美的核博弈的大致经过就是这样的。
近两年,中国最有威力的媒体人评论,是胡锡进撰写的增加核弹头的社论。这篇文章威力非常大,甚至很可能影响了美国的核政策。
当中国只有200枚核弹头时,是美国人嘴里的世界和平的威胁者,当有1000枚核弹头时,就成了与美国一起保卫世界和平的合作者,当有2000枚核弹头的时候,中国就成了与美国平起平坐的保卫世界和平的坚强柱石。
尽管我们享受了几十年和平红利,使得很多中国人对核威慑的重要性不屑一顾,不太相信核威慑能确保国家安全。不过,美国人是真的信,至今不渝。当你用核武器说话时,美国人真的能听懂。
普京曾说过,如果俄罗斯没了,还要地球干嘛!其实,我们也可以通过某种途径,对西方表达一下这个意思:如果中国没了,还要地球干嘛?
油价大跌,美沙俄谁是输家?
短期来看,原油暴跌,作为世界三大石油出口国的美沙俄全都是输家,都不用计算油价下跌带来的损失,看看三个国家的股市就可以知道了。一个比一个跌的惨,美股昨天触发熔断,三大股指跌入技术性熊市;沙特股市相当于跌了两个跌停板;俄罗斯股市更惨,近期以来从1650点狂泻600点,股市都跌去了超过三分之一。这哪个有点赢家的气象?
但可以肯定的是,美俄沙三国对低油价的承受力是从高到低排列的,这是由国家的经济硬实力决定的。虽然沙特的采油成本最低,俄罗斯次之,美国页岩油最高,但三国对于石油经济的依赖程度却是沙特最高,俄罗斯次之,美国最低。这三国的损失打个比方,如果说沙特是砍了一只胳膊,那俄罗斯就相当于砍了一只手,而美国则是砍了一根手指。
对于美国来说,低油价受损的只是石油能源部门,是美国的能源大鳄们。页岩油垃圾债券的暴跌会不会引发整个金融系统的债务危机还是个未知数。如果这个事实形成,那美国就输惨了,很可能就此失去石油美元这个经济霸权的支柱,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也将被撼动。但这个推论目前为止只是一种假设。
至于沙特和俄罗斯,持续低油价将对整个国民经济造成重大打击。俄罗斯声称在25——30美元可以支撑五六年,不过是一种宣传手段;沙特的低价倾销一样难以持续,富足的人民能接受收入减少七成的生活?
沙特的自残式倾销如果和俄罗斯一起能够压垮美国的页岩油产业,确实将是重大胜利。重塑石油的供应体系确实能给沙特、俄罗斯带来更大的定价权,但这个愿景很难达成。估计最后还得回到限产保价的老路上来。
这场博弈中,如果非要找赢家,那只能是中国、日韩、老欧洲这些用油大户了。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提示即删。
关于海湾威力之星机油价格,油价大跌,美沙俄谁是输家?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