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哪个民族自称博巴的问题,以及和藏族起源的几种说法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现在的56个民族分别是古代哪些部落或民族演变过来的
我们常说“56个民族是一家”,但到底是哪56个民族,他们又分别是怎么演变过来的,相信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一探究竟,去认识一下这个大家庭的全貌:
1、汉族汉族原称为“华夏”的中原居民,后同其他民族逐渐同化、融合,汉代开始,称为汉族。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是经历人类的历史长河从未中断过、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目前为止人口最多的民族。
2、阿昌族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大部分聚居在云南境内,以农业为主。
3、白族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地区及四川凉山州,历史上曾有“白人”、“白王”等称谓,有着悠久的历史。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如“三月街”、“火把节”等。
4、保安族历史上曾被称为“回回”、“保安回”等,保安族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北甘肃省一带。全族通用汉文,多信仰伊斯兰教,节日同许多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相同。
5、布朗族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代,主要聚居在贵州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没有文字,一直使用汉文,以农业为主。过去崇拜多神,普遍信仰小乘佛教,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宗教活动有关。
6、布依族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由古代僚人演变而来,源于古“百越”,秦汉以前称“濮越”或“濮夷”,素有“水稻民族“之称,主要信仰多神和自然崇拜。
7、藏族藏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早在秦汉之前,藏族先民就聚居在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西藏是其主要聚居地,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
8、朝鲜族朝鲜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的朝鲜族人,最早迁入定居的一批,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其主要聚居地。
9、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达斡尔族。春节是其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也称为“阿涅”。
10、傣族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汉代被称为“滇越”,主要聚居于云南西部边境内西双版纳一带,泼水节是其最盛大的节日。
11、德昂族是西南边疆现有居民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远在公元前二世纪就居住在怒江西岸,源于古代濮人,民间传统节日大都与佛教有关。
12、东乡族主要聚居于甘肃省境内,历史上被称为“东乡回回”、“东乡蒙古”、“东乡土人”等,泛指古代中亚一带的穆斯林,其中半数以上居住在甘肃东乡族自治县。东乡族开斋节又称“尔德节”,是东乡族民间的传统节日。
13、侗族主要分布于贵州、湖南、广西三省,主要从事农业,早最可追溯到“仡伶”、“峒蛮”、“峒苗”等。侗族传统节日各地日期不一,主要节日有新婚节、架桥节、吃新节等等。
14、独龙族千百年来与外界处于半隔绝的封闭状态,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贡山东独龙河谷。过去的宗教信仰尚处在较原始的自然崇拜或万物有灵阶段。
15、俄罗斯族是从18世纪后逐渐从沙皇俄国迁到中国新疆等地的少数民族,主要散居在新疆各地,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也有少量分布。
16、鄂伦春族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及黑龙江省塔河、黑河市一带。篝火节是鄂伦春族的传统节日,他们的祖先和火结下了不解之缘,对火有着特殊的感情。
17、鄂温克族世代居民大兴安岭支脉的丘陵地山区,“鄂温克”是民族自称,意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敖包节是其宗教节日,春节也是固定的传统节日。
18、高山族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包括十多个族群,高山族地区森林覆盖面积大,素有“森林宝库”的美誉,节日众多,大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19、哈尼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当地土著居民之一,信仰多神和崇拜祖先,传统节日主要有“年首扎勒特”、“吃扎扎”等。
20、哈萨克族哈萨克的历史可追溯到西汉时期的“乌孙”,这一族称最早见于15世纪中叶,是从金帐汗国分裂出来的操突语的一些游牧部落,这一族称一直沿用至今。主要分布在新疆,少数分布在甘肃阿克赛和青海等地,主要节日有古尔邦节和肉孜节。
21、赫哲族赫哲族的先民自古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繁衍生息,信仰萨满教。河灯节是其民间传统节日,世代以捕鱼为生。
22、回族其先民主要是13世纪蒙古人3次西征后大批东迁的“回回人”,以及远在唐宋时期侨居中国东南沿海的穆斯林“蕃客”,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回回民族。主要聚居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民间节日为开斋节,又称大开斋,解放后被定为回族的法定假日。
23、基诺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直到50年代初期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主要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景洪县基诺乡及其附近地区,传统节日以过年为重,具体时间由各村寨自定,多在农历腊月进行。
24、京族祖先原居越南吉婆,后来一部分人自越南涂山沿海捕鱼来到巫头岛等地定居,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主要信仰道教,少数人信仰天主教。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唱哈节等。其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是“唱哈节”(歌节)。
25、景颇族来源于与青藏高原上古代氐羌人有关,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最大的节日是目瑙纵歌。
26、柯尔克孜族世代以游牧为主,清代称之为“布鲁特”,意即“高山上的居民”。主要聚居于新疆南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诺若孜节,类似汉族的春节。
27、拉祜族源于古代氐羌系统,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澜沧、孟连、双江、勐海、西盟等县,传统节日有拉祜年,即春节、火把节、月亮节和尝新节等。
28、黎族海南岛最早的居民,从古代越族发展而来,“百越”的一只,主要聚居于海南岛通什镇等级地,传统节日有春节和“三月三”等。
29、傈僳族主要居住于云南滇西怒江地区,主要节日有阔时节、火把节、收获节、中秋节、澡塘会、刀杆节等。
30、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不少地方还保留有“氏族集合”的古老习惯。
31、满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肃慎人,辽、宋、元、明则称“女真”,主要分布于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
32、毛南族是世代居于广西西北部的土著民族,最大的节日是每年夏至后的分龙节。
33、门巴族门巴族先民很早就聚居于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东南,13世纪作为西藏的一部分正式归入中国版图。主要聚居在西藏墨脱、林芝、错那等县,节日大多与宗教相关。
34、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东岸一带,最初只是蒙古诸部队中的一个部落名称。13世纪以成吉思汗为蒙古部统一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是历史悠久而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世代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
35、苗族其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主要颁布在贵州(50%)、湖南、云南、广西、海南等地。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工艺在国际上享有盛名,传统节日以苗年最为隆重。
36、仫佬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山区,有自己的语言,但无本族文字,多数人通汉语和壮语,使用汉文。
37、纳西族最早可追溯到“摩沙”、摩梭“等,新中国成立后统一名为纳西族,一直与汉族来往密切。主要聚居于云南丽江地区,崇拜大自然,相信天地万物皆由神灵主宰。
38、怒族云南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境内,传统节日有过年、鲜花节、祭谷神、祭山林节。
39、普米族自称”普英米“,主要居住在云南西北高原,与当地民族杂居。过去崇拜多神,敬奉祖先,节日大都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40、羌族最早可追溯到3000年前的羌人,主要聚居在四川西部茂汶,自称“尔玛”,意为本地人。居住的山区产有世界上稀有的熊猫、飞狐、金丝猴等。
41、撒拉族元朝时,其先民从中亚撒玛尔罕经新疆长途跋涉迁徙循化,后与周围的民族长期相处,逐渐形成后来的撒拉族,主要聚居在地处黄河沿岸的青海省循化地区,主要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等。
42、畲族主要分布于福建福安、浙江景宁、广东、江西、安徽等省,多与汉族杂居,畲族很重视传统节日,重视祖先崇拜,每年二、七、八月的十五日为祭祖日,信奉鬼神。“三月三”是其传统节日,也称“乌饭节”。
43、水族水族的远祖是古代“百越”的一支,唐宋时与壮侗族各民族居住在一起,“水”族之称,最早见于明代,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主要聚居于贵州省区域,水族的节日中最隆重的是端节和卯节,端节水语叫“借端”,是水族最大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44、塔吉克族早在公元前的先秦时代,塔吉克族先民就已经是祖国西陲帕米尔高原的主人,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节日与当地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柯尔克孜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基本相同,其节日食品也大致相似,巴罗提节是塔吉克族人最重视的节日。
45、塔塔尔族史称“鞑靼”,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宁、乌鲁木齐等地。节庆、礼仪食俗与当地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相似,传统节日为“撒班节”,又称“犁头节。
46、土家族主要聚居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区,长期与汉族杂居,很早就开始使用汉语、汉文,十分注重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年最为隆重,端午节吃棕子,重阳节打粑粑,每逢年节都要大敬祖先,初一、十五也要小敬。
47、土族普遍认为来源于辽东鲜卑族的吐谷浑,4世纪迁入青海南部和甘肃南部,7世纪躲避战祸迁居中今宁夏。主要从事畜牧业和农业,尤其精于养羊,“七日会”是其庆祝丰收的狂欢节,许多节日与宗教相关。
48、佤族是周秦时期“百濮”的一只,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佤族,意为“住在山上的人”,主要聚居地云南。一年一度的“取新火节”上,佤族人都将旧火熄灭,然后由德高望重的老人用古老的钻木取火的形式燃起新火,预示新的一年吉祥安康。
49、维吾尔族公元三世纪游牧于中国北方和西北贝加尔湖以南、额尔齐斯河和巴尔喀什么湖一带的牧民,受部落战争影响,迁徙西域(今新疆)。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库尔班节和诺鲁孜节,前两个起源于伊斯兰教。
50、乌孜别克族源于14世纪蒙古金帐汗国乌孜别克汗,15世纪金帐汗国解体后逐渐进入新疆定居。信仰伊斯兰教,主要节日有“圣纪节”、“肉孜节”、“古尔邦节”等。
51、锡伯族源于古代鲜卑人,16世纪编入蒙古“八旗”,18世纪中叶迁住新疆伊犁地区,繁衍至今。民间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汉族相同,西迁节是其重大的民族节日,每逢农历四月十八这一天,人们都将隆重开展各种纪念活动。
52、瑶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和江西等地区,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除了汉族的主要节日外,还有大大小小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30多个,如盘王节、仁王节、赶鸟节等。
53、彝族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民间传统节日很多,主要有十月年、火把节及区域性的节日和祭祀活动,火把节是其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54、仡佬族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时期的“百濮”,以农业为主,平坦地区多种水稻,山区旱地多种杂粮,属稻作农耕经济文化类型。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
55、裕固族源于唐代游牧在鄂尔浑河流域的回纥,9世纪中叶迁徙至甘肃河西走廊一带。主要从事畜牧业,信奉喇嘛教。裕固族的节日习俗反映着本民族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幼儿剃发仪式别具特色,直到3岁才第一次剃发。
56、壮族壮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最隆重的节日为春节。
中国还有未识别的民族吗都是什么呢
中国未识别民族,
指的是未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认定为独立民族的特定群体,
也可能是指民族辨析尚且不明晰而未获官方承认的民族。
中国现还有百来万未认定民族的少数民族,
多在贵州,四川,西藏,如穿青、白马,但这些已经不可能认定为民族了,
只能往现有民族上靠。
克木人分布:云南
划属:布朗族
人口:约44万人
克木人有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就是图腾崇拜,在克木社会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图腾崇拜,同一图腾姓氏的人不能结婚。克木人的宗教可以称为一种原始宗教,他们信仰鬼神,信仰自己的祖先。每个村寨都祭“官鬼”,一般是在大树下摆一块画有人像的石头,每年一、二月开发坡地之前,搭一棚子举行祭祀仪式。每个家庭供有祖先灵位,一般在夜间祭祖。祭祖时,人们要模仿本族图腾(如虎或鸟)的动作。
僜人分布:西藏
划属:未识别民族
人口:约2-3万人
僜人,又称僜巴人。僜人是西藏地区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僜人有僜语,属藏缅语系。没有文字,以刻木结绳,摆草棍、树枝来记事。
每个僜人从一出生就佩有一把猎刀,窄长,横在腰际。僜人至今引以为豪的就是他是唯一被批准带刀进入人民大会堂的人。
哥隆人分布:海南
划属:汉族
人口:约6万人
“哥隆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个人群中的大部分人都有着祖先从中国大陆迁居到海南岛的来历,他们都以汉族人自居。
有趣的是,这个人群的语言不是纯粹的汉语,也不是真正的黎语,是一种与黎语极为接近的方言或土语,这种语言中的大部分语词来自黎语,小部分语词为汉语,有人认为这是黎语的变种,是继黎语中的“哈语”、“赛语”、“润语”和“美孚语”之后的一个语支,被称为黎语中的“第五种黎语方言”。
亻革家人分布:贵州
划属:未识别民族
人口:约6万人
中国贵州的一个少数民族族群,他们没有文字,自称是上古传说中的射日英雄羿的后代,是一个有待识别的民族,他们却拥有自己的语言、服饰和生活习惯。
有说法称,关岭等地的革家人是在清朝咸丰年间由黄平先后迁徙来到的,当时把这种迁徙叫“走南龙”。他们已经在这里繁衍生息了一百多年。
革家蜡染应用久远、风格独特。革家人善于继承和发扬传统的蜡染工艺,并使其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家人分布:贵州
划属:畲族
人口:约5万人
东家人虽划分到畲族,但与周边民族及居住其他省份的畲族有较明显区别。东家人有语言无文字,语言和革家惊人地相似,有80%的语言相通。
东家妇女能工巧织,有种棉花、自纺自织自染的习惯。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如今东家人古老的服饰几近绝迹,幸有服饰传女儿做嫁妆的习俗,使得其还略有传承。
西家人分布:贵州
划属:苗族
人口:约3000人
西家人保留着自己的语言、宗教和节日,以及生活习俗,西家现在仍保持着西家服饰的工艺和装饰品,服饰主要以刺绣为主。女性衣服以蓝色为主,加上头巾。
西家人都会每年择期或在重要节日举行斗牛比赛(当地俗称“牛打架”)。用来战斗的牛,都是专门精心饲养的,不从事耕地、拉车、推磨等劳作。斗牛,在黔东南苗侗民族中已有上千年历史。
绕家人分布:贵州
划属:瑶族
人口:约1万人
绕家人聚集而居,一寨一姓,一般不杂居异姓和其他民族。直到改革开放以前,世世代代“绕家人”的生活没有有的变化。当耕稼,耐寒苦,信鬼神,饮食粗糙,服黑色,相传用其他颜色则会遭到虎狼蛇蝎的伤害。
他们以冬月头一个寅日为正月初一,相传是绕家崇拜虎,他们平时遇到虎的称呼,忌讳不叫虎,绕家语叫(YO),即公的意思,这是对虎的尊称。代表十二地支的生肖中的“虎”即“寅”,所以,绕家以冬月头一个寅日为岁首进行“过冬”,祭祀祖宗,以表后代对先辈的怀念。
格鲁人分布:四川
划属:藏族
人口:约12万人
格鲁人说嘉绒语,分布在四川阿坝州的马尔康、黑水、理县、汶川、金川、小金等县,雅安地区的宝兴县,甘孜州的丹巴县
顾羌人分布:四川
划属:藏族
人口:约6000人
说贵琼语,分布在四川甘孜州康定县的舍联、时济、前溪、麦笨、三合等乡,泸定县的长征、烹坝、泸桥乡以及雅安地区宝兴县硗碛乡的部分村寨,人口约6千人。
木雅人分布:四川
划属:藏族
人口:约1万人
木雅人崇尚白色,可能是西夏亡国经历蒙古屠杀后,幸存南迁的党项遗民和当地的党项原始居民弭药人相互融合而形成的。木雅人自称“博巴”,意为藏人,但藏人不承认他们为藏族,称他们为“木雅巴”,意即木雅人。木雅人有自己的语言,他们一般在外讲藏语,在家讲木雅语。
白马人(氐族人)分布:甘肃
划属:藏族
人口:约1万人
“白马”藏语意思为“藏兵”的意思;史料的“白马”是古地名(今甘肃省文县白马峪河上游),吐蕃王朝时期的藏兵居住的地方。
白马藏族,头戴毡帽(沙噶),帽子上插着吉祥的锦鸡颈羽或者雄鸡白色尾羽,寓意为吉祥。白马藏族自小有强烈的藏族认同感,祖辈们有高僧喇嘛,精通藏文,名字有“扎西”、“拉姆”、“泽旺”......等藏名,以家族为单位
尔苏人分布:四川
划属:藏族
人口:约2万人
隐身在甘洛县大山深处的人们,自称是“尔苏人”,在他们自己的语言中,“尔苏人”就是“白人”的意思。一位尔苏人说过:“我们尔苏人是不能说根的,说了就会被追杀!”他们一代又一代地隐瞒着自己部族的来龙去脉,在隐瞒中,“尔苏”让人们觉得神秘莫测。
有自己的语言和中国所发现的仅存的两种图画文字之一。
纳木依人分布:四川
划属:藏族
人口:约6000人
说纳木依语,分布在四川省西南部的部分地区,使用不同于藏语的纳木依语。一般使用这种语言的居民被泛称为“西番”,分布在冕宁、西昌、盐源一带的自称为“纳木依”,分布在木里、九龙一带的自称为“纳木兹”。
尔龚人分布:四川
划属:藏族
人口:约4万人
说尔龚语,主要是分布在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道孚、炉霍、色达,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金川、壤塘等县。
以上,感谢。
56个民族全称
汉族
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4年。
经过深入细致的实地考察和科学研究,这一阶段首先认定了(包括历来公认的)蒙古、回、藏、满、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侗、瑶、白、哈尼、哈萨克、傣、黎、傈僳、佤、拉祜、高山;
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羌、撒拉、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俄罗斯、鄂温克、鄂伦春、保安、裕固、塔塔尔等38个少数民族。
二、第二阶段:从1954年至1964年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
在第一阶段取得的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民族识别工作引向深入。本阶段,对上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的所剩族体名称(183个)进行逐一研究,新确定了15个少数民族。
即土家、畲、达斡尔、赫哲、仫佬、布朗、仡佬、阿昌、普米、怒、崩龙(后改名为德昂)、独龙、京、毛难(后改名为毛南)、门巴;同时,将普查中自报的74个族体分别归并到53个少数民族中。
三、第三阶段:从1965年至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这一阶段中,1965年认定了西藏珞瑜地区的珞巴族,1979年认定了云南基诺山的基诺族。至此,使我国民族大家庭的成员增加到56个。
藏族起源的几种说法
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及青海海北、海南、黄南、果洛、玉树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东地区。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木里藏族自治县以及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蕃”(音bō),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蕃巴”,“蕃巴”又按不同地域分为“堆巴”(阿里地区),“藏巴”(日喀则地区),“卫巴”(拉萨地区),“康巴”(四川甘孜、云南迪庆、青海玉树西藏昌都地区),“安多”(青海(除玉树地区外)、甘肃甘南、四川阿坝)。
藏医药学是中国医学的独特组成部分。藏药讲求炮制技术,尤对兽医有独到之处。医药学著作主要有《医方四续》。算学可以预测日、月蚀及地方气象。
藏族-民族起源
藏族自称“博”,并因地区的不同,有不同的称谓。西藏东部和四川西部称为“康巴”,西藏北部及四川西部、甘南、青海称为“安多娃”,统称“博巴”。“巴”、“娃”,藏语意为“人”。
藏族的先民很早就活动在雅鲁藏布江流域中游地区。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