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明定国是什么意思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光绪帝颁布明定国的含义是什么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明定国是什么意思和光绪帝颁布明定国的含义是什么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戊戌政变”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
戊戌政变的真相,就是慈禧太后面对越来越偏离根本的维新派变法,不得不亲自回去扶正大清的走向。
只是慈禧太后一开始是支持变法的,那么她为什么要发动“戊戌政变”,这才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公元1895年4月,乙未科进士正在北京参加会试,在等待发榜的过程中,迎来了《马关条约》即将签订的消息。
一时间,关于条约内割让台W和辽东半岛,以及赔款二亿两白银的内容,让众位学子群情激愤,更有台籍举子痛哭流涕。
随后,康有为写了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联合了一千多名举人,到“都察院”上书,史称“公车上书”。
(该段史实存疑,有史料揭秘,这场上书是上层及各地官员发起的,跟康有为没有关系,而康有为的上书,根本就没付诸实践,书也没到光绪帝手中。)
虽然后来这次上书被朝廷拒绝,但不久后,光绪帝便开始了浩浩荡荡的变法运动,史称“戊戌变法”。
一、
不管是哪个版本的“上书”,其实就阐述了四个观点,前三个是为了应对此前的甲午中日战争,后一个才是变法图强:
“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
我们在历史教科书上学到的,公车上书是以康有为为首组织的,且后续的变法中,康有为也是维新派领袖人物。
实际上,这种理解有偏差:
当年的康有为好像在内线太监那里得到了消息,说自己中了进士,毕竟考了这么多年了,实属不易。所以,他更担心如果自己出头闹事,会不会被取缔进士名额,甚至会伤害到自己的前途。
故,公车上书,并非康有为主导,实际上,从这一年的二月份开始,各地的官员就开始给朝廷上书,反对跟日本和谈,前后大约有2000名各级官员参与。后来他们更是发动了赴京赶考的举子,差不多有1500名学子签名,联合上书,提出的观点就是前面讲的“拒和、迁都、练兵、变法”。
而且变法过程中,康有为的存在感也极低,真正实施变法的大臣,主要就四个人:
一个是光绪帝的老师,一品大员翁同龢,他是变法的中坚力量。其次便是光绪帝封的“军机四卿”——杨锐、刘光第、谭嗣同、林旭四人。还有一个杨深秀,当时的官职应该是山东道监察御史,也是积极参与变法,为维新派领袖人物。
二、
别看这几个人品级不高,但在当时确实是掌握了实权,梁启超曾经讲过“军机四卿”(四章京)“名为章京,实为宰相”。
而康有为是什么品级呢?
是“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妥妥的六品官职,而且还不是专职的官,是没有特定岗位的。他后来吹嘘自己可以直接给光绪帝上书,实际上确实是吹嘘,他给光绪帝上书还是得经过都察院。
虽然有一次跟光绪帝亲密接触的机会,但他一嘴的广东普通话,身在京城的光绪帝根本就听不懂。
网上扒康有为黑料的文字有很多,这里就不过多强调了,总之,康有为并没有组织公车上书。或者组织了,但没有引起轰动,至少不像教科书中写的那样,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从此走上了历史舞台。
而且整个变法过程,基本跟康有为就不搭边,因为后来戊戌六君子都死了,再加上流亡海外的康有为自我吹嘘,显得康有为成了变法主力了。
再有,康有为流亡海外的这段时间,是满嘴跑火车,骗了很多钱,作为先进思想的代表人物,他还娶了六个老婆。据《新编古春风楼琐记》此书记载,康有为岁数大了后,想重振雄风,试图去更换猩猩的睾丸……
扯远了,我们回过头来看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按照历史课本上讲的那样,是因为戊戌变法触犯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利益,于是被她叫停,还砍了戊戌六君子,软禁了光绪帝。
那么事实真相真的如此吗?
三、
首先,第一个真相便是,慈禧太后是支持变法的,至少从她的言行举止中是没有体现出反对变法:
要知道戊戌六君子中,有三个人就是慈禧这边的后党大臣推荐的,张之洞推荐了杨锐、刘光第,而荣禄推荐了林旭。也就是说,杨锐、刘光第、林旭其实是标准的后党,也就是教科书中的“顽固派”。
而且后来给这六君子定罪的时候,可不是因为瞎变法而定的罪,而是定的结党营私,至于这个“私”是什么,一会儿会讲到。
光绪帝下发《明定国是诏》,是经过慈禧太后点头同意的,而且整个变法的过程,都是向慈禧太后汇报的。光绪帝更是专门跑了12趟颐和园向慈禧太后请示变法事宜,整个变法过程都是在慈禧太后的支持下才得以实施。
甚至于,变法中一些太过激进的想法,慈禧太后都予以纠正,以便减少刺激那些当权者,使得变法能顺利进行。
要知道慈禧太后虽然重权,但思想上还是比较开明的,之前的洋务运动也是她的支持下才轰轰烈烈搞起来。见识到了甲午战争的惨败,慈禧太后也想大清通过变法,变得强大起来,这种变法图强的诉求并不比光绪帝低。
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到了变法后期,慈禧太后还是干涉变法了呢?
四、
一方面,变法确实伤害到了一群老臣的利益,他们天天跑颐和园找太后哭诉,次数多了,太后也会动摇。
另一方面,变法派也确实有点小儿科,毕竟没有执政经验,有些条款,根本禁不住推敲,慈禧太后必须出来拨正。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下面这一条,这也是戊戌变法失败的另一个真相:
由于英国和日本都是君主立宪制,都在保留了君王前提下,实行的变法,并成为世界上的强国。所以,维新派的谭词同就向光绪帝建议,建议大清聘请日本前总理伊藤博文、以及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做大清国的国策顾问。
也正是由于聘请了这两个外国人,害了维新派,害了光绪帝……
伊藤博文和李提摩太,这俩人向维新派提出了一个建议,这个建议就叫“合邦之议”,随后维新派的杨深秀将该提议汇报给了光绪帝。
“合邦之议”主张中、日、英、美四个国家合并成一个国家,并从中选出最有能力的100个人,由这100个人共同掌管四个国家的税收、军事、外交等国家大事。
有个老臣名叫杨崇伊,这个人政治敏感度很高,敏锐地嗅到了该项提案的严重性,“合邦之议”八字还没一撇呢,他就跑到颐和园汇报给了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一听就怒了:
英国人、日本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一旦这项政策推行,那么大清的国策,税收、外交、军事,将统统都由外国人掌控,大清不就真亡了吗,这还了得?
五、
正是由于慈禧太后感觉到,变法如果再这样下去,大清就要亡了,所以才急忙从颐和园回宫,叫停了变法,并下令逮捕康有为等人。
但是,变法嘛,都是为了图强,戊戌六君子的罪过不过是主张不行,也不至于落得命丧菜市口的下场,而光绪帝顶多算经验不足,也不至于软禁他啊?
这就涉及到戊戌变法的第三个真相了:
慈禧太后一开始叫停戊戌变法,并没有真的下定决心杀六君子,也没有想软禁光绪帝,真正让她下定决心的原因,是荣禄的汇报。
当年,曾经流传这么一个谣言,说秋天去天津阅兵的时候,慈禧太后和荣禄,将会扣押光绪帝,并废掉他。
不知道这个谣言是不是维新派自己传出来的,还是为了警示光绪帝,以便发布更利于皇帝统治的新政。总之,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康有为信了!
康有为信了之后,决定先下手为强,便派谭词同去见袁世凯,目的是说服他出兵包围颐和园,逮捕慈禧太后,一举奠定光绪帝执政基础。
很多历史书也罢,电视剧也罢,都讲,就是因为袁世凯去告密了,才惹怒了慈禧太后,才导致变法的失败。
实际上,慈禧太后叫停变法在先,袁世凯从北京回天津,越想越不对劲,或许也听说了慈禧太后叫停变法之事,这才把谭词同找自己的情况汇报给了上级荣禄。
荣禄一听,这还了得,马上跑到北京告知了慈禧太后,这才让太后气愤难忍,戊戌六君子几乎审都没审,就给拉到菜市口咔嚓了。
光绪帝也很生气,这些是他根本就不知道,但嫌隙已经产生,不管他怎么解释,也确实解释不清,慈禧太后更不会听了,这个黑锅光绪帝是背定了。
慈禧太后那是相当的委屈,哀家一把屎一把尿把你养大,视为己出,亲自给你换尿布,亲自教你做人做事的道理,还把整个大清都给了你。你就这么对待你的亲爸爸,竟然联合外人,冲哀家下手,要捉拿哀家?
或许光绪帝没有想过通过变法实现自己的“私”,但是维新派却不这么想,他们还是想通过变法帮光绪帝夺回实权,当发现这个想法落空之后,他们想到的,便是捉拿“老佛爷”。
没曾想,老佛爷没捉住,反而葬送了自家性命,同时还连累了光绪帝!这就是戊戌政变的真相!
参考资料:
《清史稿》、《走向共和》、高阳的《两朝帝师翁同龢》、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溃》、《从甲午到戊戌》、姜鸣的《天公不语对枯棋》、余音的《百年黄昏——回到戊戌变法历史现场》
康有为真的像网上说的那样是个伪君子吗
谢邀。事实上,康有为不仅是个伪君子,还是个人渣+吹牛大王,不仅“公车上书”本身就疑点重重,他参与维新运动时也能力平平,而在维新失败之后,他的所作所为更是令世人大跌眼镜。
变法失败之后,光绪皇帝直接被囚禁于瀛台,谭嗣同、刘光第等“戊戌六君子”更是被弃市问斩。至于变法发起人康有为和梁启超,则侥幸躲过了清军追捕,逃到海外避难。从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变法失败,一直到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应民国政府邀请归国,康有为流亡海外长达十五年。
▲光绪皇帝被囚之地——瀛台
这十五年间,康有为曾四渡太平洋,九涉大西洋,八经印度洋,最远还到过北冰洋,先后游历美、英、法、日、印、巴西、墨西哥等四十二国与地区,如此经历在近代名人中堪称一绝。按照康有为本人的说法,他流亡海外的经历无异于是在考察欧美宪政,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康有为“游历”期间,所到之处必住豪华酒店,享用美味大餐,这哪里是逃亡,分明是在环游世界。
▲康有为旧照
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为一睹北极地区的极昼盛景,康有为不顾劝阻远赴北冰洋,被北极风光折服后,康有为竟然耗费巨资在瑞典沙丘巴登地区购买了一座小岛,在岛上搭建了中国式园林建筑以供居住,还风雅地将其命名为“北海草堂”,家具装饰还极为奢侈豪华。即使在数年之后,康有为所购小岛被瑞典官方收回,当地华侨仍习惯性地称此岛为“康有为岛”。
▲瑞典“康有为岛”
按理说来,康有为作为清廷通缉对象,应该穷困潦倒才对,为何在逃亡期间还能周游列国和购买岛屿呢?事实上,康有为的经济收益主要来源于其创办的保皇会和自身的经商天赋。流亡期间,康有为凭借所谓的“衣带诏”到处忽悠骗钱,然后依靠海外华侨创办了许多实业并经营房地产,这令其获利颇丰。以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康有为访问墨西哥为例,在他抵达首都墨西哥城后,看到城内正在兴修有轨电车,康有为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商机,因为电车所经之处必然会成为人气旺盛的商圈,地价也会随之飙升。康有为遂将手中的华侨捐款全数用于购置地产。电车修建完不久,沿途地价果然暴涨,康有为短时间内就赚取了数十万墨西哥银元。
▲康有为青岛旧居
凭借经商头脑与华侨捐款,康有为很快就拥有了大量财富,于是他又先后创办香港公益客栈、中华酒店、渔票公司、译书局等一大批实业企业,之后便陆续在加拿大、日本、瑞典、墨西哥等地做起房产生意,以获取更多资金。清朝覆灭后,康有为审时度势,最终于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从日本归国,北洋政府发还了其被清政府抄没的粤地祖产,并发放巨资作为他为长年流亡的赔偿。谁知康有为却将粤地祖产变卖,拿着政府补偿资金作为本金,来到上海滩炒起了地皮,甚至还故伎重演,大力投资申城交通干线沿途房产,地价翻倍后又凭此大赚一笔。
▲康有为及其妻妾旧照
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康有为在上海愚园路附近自购十亩地皮,修建了一座中西合璧的花园豪宅——游存庐,之后又在杭州、上海杨树浦、青岛三地各建别墅。因其善于经营地产,康有为晚年一直享受着钟鸣鼎食的奢华生活。值得一提的是,康有为此人虽多次在民众面前提倡“一夫一妻”并鼓吹男女平等,但他本人却公然违背,他先后迎娶了6位妻妾,去世之后,其妻妾儿女更是为争夺家产而反目成仇,一时传为笑谈。这样的人,你说他不是伪君子还是什么?
光绪帝颁布明定国的含义是什么
“国是”则指国家大计,国家的指导方针、理论基础、方针政策。明定国是:颁布国家大计,国家的指导方针、理论基础、方针政策。
《定国是诏》是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为百日维新颁布的改革纲领,是皇帝诏书。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其含义就是表示开展戊戌变法的决心。
光绪帝到底有没有治国理政的能力
清德宗光绪皇帝讳载湉,醇亲王奕繯之子,其母为叶赫那拉·婉贞,慈禧太后胞妹,也就是说慈禧是光绪的姨母。传统论者一般都认为光绪帝一直生活在慈禧太后的阴影之下,且两人关系比较紧张,笔者对此不以为然。
光绪帝其实和崇祯帝有得一比,都是朝代末期,担负大任,本应该有所大作为,为皇朝只兴冲锋陷阵,然则他俩也都有此大志,也已经付诸行动,却确实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如果用才疏学浅来形容可能有点过。
戊戌变法是光绪帝的一个败笔所在,本来初衷是非常好的,不过光绪帝没有把握好改革的节奏,在人事问题上严重触犯了“后党”的利益,正常情况下,改革都是渐进的,但是光绪帝企图通过激进式的改革对国家进行改造,而光绪帝曾经信任的参与维新的人,比如康、梁,实际上是没有任何政治智慧的空想型人物,最终激怒了慈禧太后,最终引发了戊戌政变。
光绪的无能,很大程度上是慈禧故意造成的。光绪4岁就登基,18岁才亲政,14年中没有得到多少锻炼,都是慈禧当家作主。成年后亲政,由于缺乏经验,很长时间内还是慈禧当家。年轻人都要做出一番事业,何况是年轻的皇帝。为了做出成绩证明自己的能力,光绪破格任用康有为等人搞变法。理想很丰满,但被现实狠狠抽了耳光,变法不过在纸上,不能再末端落实。总结变法执行不力的原因,维新派归结为慈禧阻挠,居然挺而走险想灭了慈禧,最后导致办法失败,光绪被囚。光绪一辈子恨袁世凯告密,他其实应该想想自己的原因。
如果真的有能力,已经亲政了,至少名义上亲政了,怎么也可以着手培养自己的势力啦。他也选了一些人,但好像并不得力。历史上汉宣帝继位更为弱势,但他没有亲政的时候就让大臣评价汉武帝的功绩。举重若轻地宣誓自己嫡亲正统的身份。光绪帝也完全可以逐渐树立自己正统的身份,然后才名正言顺吧。其实,戊戌变法开始的时候,因为国家危亡至此,大家也都知道应该有所改变,所以阻力不算大。但光绪帝的操作能力还是有问题的,过于操切。或者,不够稳重吧。
关于明定国是什么意思和光绪帝颁布明定国的含义是什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