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是一个专业分享各种生活常识、知识的网站!
文章434741浏览52697031本站已运行9224

三国是哪三国(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指的是哪三国)

很多朋友对于三国是哪三国和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指的是哪三国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指的是哪三国
  2. 东汉末年是四国鼎立,为何三国演义却变成三国,还有一国是哪国
  3.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战国时期属于哪个国家
  4. 有人说三国时期其实还有第四个国家,是真的吗

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指的是哪三国

所谓中国三国时期,是汉朝结束到晋朝统一之间的历史。具体的时间是从公元220年到公元280年,这期间共存的三个政权,即是曹魏、蜀汉、东吴,所以被历史称之为三国

曹操、刘备、孙权在汉朝后期,都各自称霸一方,特别是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之后都没有敢称帝。曹操虽然是那个时代的枭雄,但他也不敢废汉室皇帝称帝,他只能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深知篡位是要背负骂名的,所以已经位极人臣的他不会干这种事的。

这事直到曹操死后,他儿子曹丕继承他的位置,公元220年,汉朝丞相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正式结束汉朝的历史。另外两个势力也看到曹丕都废汉重立国了,也相继立国称帝。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

在公元265年,魏国相国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三国时代正式结束,中国历史正式进入了晋朝时代。280年,晋灭东吴,统一中国,三国时期彻底结束。

三国时期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的一小段,但这小段历史出现了很多叱咤风云的人物。

东汉末年是四国鼎立,为何三国演义却变成三国,还有一国是哪国

说的,大概是高句丽国吧。

辽东除了公孙康,还有高句丽,这是一个仿汉制,用汉文,表面依附臣属大汉,实质心怀鬼胎的半独立王国。

但又因他本就是汉朝附属,所以汉与魏晋士大夫们,从不屑于将之当成一国。故而西晋作《三国志》也并没把高句丽当回事,而是将之排在乌丸鲜卑之后,与倭国等列为东夷之一。

要把这些也算作国,那么广阔的北疆与西域,又有多少小王国?如此那便是要变成“三十六国志了。”

但这些小王国,当年实在是入不了三国群雄与西晋的法眼中的,可以说,连正眼也不会瞧他们一眼。

在早期的三国群雄,与后来魏晋君臣眼中。高句丽这些小国,带来潜在危胁,是远远不如乌丸、鲜卑与辽东公孙氏重要的。

先看看,高句丽是怎么建国的。

夫余王族的成员朱蒙,因争权失败,带着部属南奔。于西汉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在今辽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南,建立高句丽国。

公元3年,高句丽把所谓的“都城”,迁到了今天吉林省集安市境内。之后,不断兼并周围边疆政权,并逐渐强壮了起来。

但是,高句丽再强壮,实际在辽东也是翻不起大浪花的。因为东汉在辽东的实力并不弱。

东汉末,辽东汉臣的力量,以公孙氏为首,兵强马壮,只凭辽东当地兵力,就足以威慑乌丸、鲜卑,死死的压着高句丽等国。

公孙氏在辽东实力有多强,看一看三国英雄公孙瓒就可知道。

公孙瓒只是公孙氏中一子弟,为将之后,仅义从就有三千,全是辽东汉胡子弟中的健儿,清一色白马。这就是史上大名鼎鼎“白马义从。”这是支恐怖的骑兵力量!

公孙瓒在幽州败亡。辽东的公孙氏却在不断壮大。趁着东汉皇权衰弱,诸侯混战,公孙氏生出了割据辽东之心。

这样,本来是大汉用来鼎定辽东的汉族豪强,成了大汉的叛臣。

而时有控弦之士,骑兵以数十万计的乌丸、鲜卑等,见了辽东太守,也是不敢直视的。这是汉军数百年兵威积攒所致。

高句丽等,更是只能俯首于辽东之下。

所以,如果非得要在三国中再加上一国,那不如算上已是世袭的辽东太守公孙康。

但要与曹操并列,公孙康实际也真不及格的。他虽能以兵威压服诸夷,而在曹操等人眼中,实在还是只如一颗白菜。

曹操灭袁绍后,派牵招出使柳城乌丸,令其臣服。结果,辽东公孙康也派使者,欲使乌丸听命于辽东。这是摆明要与曹操并列的做派。

当使者遇上了使者,怎么办?

曹操的使者牵招,二话不说,直接一把揪住了辽东使者的头发,摁桌子上一顿暴揍。揍好了,还要拔刀剁辽东使者的脑袋。吓得乌丸小王与酋长们,纷纷跪地劝阻求情,辽东使者则被揍得服服帖帖。

牵招这手法,绝了!这四百年汉风,真是把汉臣士大夫们吹的如猛虎般强壮的。

曹操北征乌丸,公孙康老实的像个孙子。

后来,辽东一直在图谋自立的进程中。魏国受蜀汉牵制,一直无懈顾及辽东

等诸葛亮一亡,魏国西境军事威胁大减。

使得魏终于能腾出手来征辽东了。

司马懿率步骑四万大军讨伐辽东,来回一年,一役剿灭了公孙氏,还几乎杀光了辽东汉民。

司马懿好杀的后果,就是给辽东留下了政权空隙。

然后,辽东再没有能压得住地方的汉族豪强了,便又给高句丽等趁机崛起,创造了机会。

(图来自网络)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战国时期属于哪个国家

谢谢悟空问答的邀请,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

三国时期蜀国的主要地盘大概是今天四川、重庆、云南和贵州大部分地区以及陕西、甘肃南部。而这些地区在战国时期的情况就有点复杂,这些地区的归属要分成两个时期,一个是秦国对巴蜀用兵前和一个是秦国对巴蜀用兵后。

在秦国对巴蜀用兵前,楚国的势力范围史载为“楚自汉中,南有巴、黔中。”相当于今天的陕西秦岭以南地区,重庆一带和贵州部分地区,楚国在这一时期是该地区最强大的力量。其他的地区还有蜀国、苴国和巴国三个国家。巴国最强盛的时期拥有重庆、湖北西部和川东北部分地区;苴国大概在今天的陕西南部和四川北部一带(为蜀国的附属国);蜀国的范围在一段时间内也是十分庞大的,“东接于巴,南接于越,北与秦分,西奄峨嶓”这个规模几乎和三国时期的蜀国也不相上下。

秦国入侵巴蜀地区

秦国在这一地区的扩张从秦惠公十三年(前387年)开始,当年秦国攻取了蜀国的南郑地区,开启了对于巴蜀地区的征伐战争。到秦惠文王时期(前337年―前331年),秦国正式确立了向巴蜀地区扩张的国策,秦惠文王九年(前316年)在秦国大将司马错的攻击下,蜀国和苴国一同被灭亡。同年,秦国又继续灭掉了巴国,统一了四川盆地,这时候秦国的主要敌人只剩下了一个楚国。由于秦国的迅速了占领四川盆地,单并没有废除蜀的国号,当地的人民也不服从秦国的统治,多次发动叛乱。秦惠文王十四年(前311年),蜀相陈庄杀死蜀侯。

秦武王元年(前310年),甘茂杀死陈庄,平定了叛乱。秦昭襄王六年(前301年),公子辉在蜀地起兵叛秦,秦将司马错奉命讨伐叛军,诛杀嬴辉及其党羽二十七人,平定了蜀地叛乱。蜀国号自此被彻底废除,正式划入秦郡县制体系。蜀地的彻底平定,使得秦国的国力日益强大,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秦国在之后的战争中,又击败了楚国的势力,到了战国后期,这些地区已经完全被秦国所控制。

有人说三国时期其实还有第四个国家,是真的吗

三国是一个很特殊的时期,不像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秦就是秦,汉就是汉,当朝就是这么称呼的。三国时期,当时并没有这么一个称呼,魏、蜀、吴各称各的。

01

三国名称之由来

西晋的时候,原来蜀汉的官员陈寿得到张华的举荐为孝廉,授官佐著作郎。陈寿撰写了《诸葛亮集》,上报朝廷。朝廷认为陈寿写得不错,就授职他为著作郎。

陈寿历经十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此书完整地记述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由于这本书的历史价值,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

《三国志》在当时就受到了时人的赞誉,人们盛赞陈寿善于叙写史事,具有良史的才干。张华对陈寿倍加赞赏,对他说:“应该把《晋书》委托给你撰写。”

其实,当时还有许多人也在记述这段历史,比如,夏侯湛也在撰写《魏书》。等他看到陈寿《三国志》后,便销毁了自己的《魏书》。

三国时期的曹魏史学家鱼豢也私下写作了《魏略》,东吴的韦曜(又名韦昭)也主事编写了《吴书》,蜀国没有专门的史官,没有撰写自己的史书。

但这些史书,都没有《三国志》影响大,也正因为这部史书影响太大,后世就把这段历史习惯上称作了三国时期。

但三国时期究竟从哪里算起,存在争议。陈寿的传记是从汉末就开始的,但一般史学家认为三国从曹丕称帝开始。比较尴尬的是,曹操作为这一时期的风云人物,严格而言却不是三国时期的人。可见,三国的称谓并不准确。

陈寿是晋臣,晋是承魏而得天下的,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自然晋承魏也是正统。其书最大的缺点也就在这里,对曹魏、司马氏多有回护、溢美之词。

在《魏书》中为曹操写了本纪,一般史书纪事的规则,只有帝王才可以为本纪。而《蜀书》和《吴书》则只有传,没有纪。也就是陈寿并不承认蜀、吴的正统地位。

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这同一时期,还有一个国家,燕国的存在。但由于其偏居一隅,与其他三国交往很少,陈寿没有单独为其做传记。在《魏书》、《吴书》中有一些很简单的涉及,但其影响不大。

02

燕国是不可忽视的存在

除了魏、蜀、吴三国之外还有一个燕国的存在。

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权,从最初的公孙度主政辽东到公孙渊建国,也维持了五十年左右的时间。

燕国建立之前,辽东最早的主政者公孙度也是很牛的人。

公孙度的父亲公孙延,逃官到了玄菟,而公孙度却做了郡吏。当时玄菟太守对公孙度很欣赏,举荐他为尚书令,后升为冀州刺史,旋即被罢免。

玄菟郡是汉四郡之一,亦是四郡里最重要的一个,大约是今盖马高原及其周边平原、朝鲜咸镜南道、咸镜北道以及中国辽宁东部、吉林省东部一带,郡治大体在咸镜南道境内。东汉时西移至辽东,即为现沈阳市上伯官古城遗址。

公孙度的同乡徐荣,是董卓手下的中郎将,举荐他做了辽东太守。一上任就把襄平县令公孙昭诛杀,郡中豪门望族被诛杀一百多家。他又东征高句丽,西征乌丸,威震海外。初平元年(190年),公孙度看到中原混乱,便对他的亲信柳毅、阳仪说:“汉室将要覆灭,我到了与各位商量夺取皇位的时候了。”

当时,襄平县延里祀社神的地方,长了一块大石头,下面有三块小石头做它的足。有人对公孙度说:“这块石头形状像汉宣帝的皇冠,它出在延里,又跟您父亲的名字相同。社是祭祀土地神的地方,表明您应该拥有天下的土地,而且有三公辅佐您。”

公孙度非常高兴,很当一回事。

公孙度死后,其子公孙康继任辽东太守,因为斩杀袁尚、袁熙兄弟,被曹操拜为左将军、封襄平侯,跟朝廷所封刘备最高的官职一样大。

公孙康死后,公孙恭继任。

太和二年(228年),公孙渊夺取了公孙恭的职位,被魏明帝曹叡拜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后遣使南通孙权,孙权立其为燕王,并派遣甲士万人携带珍宝前往辽东。

公孙渊害怕魏国讨伐,于是斩杀东吴使者,将其首级送往洛阳。魏明帝拜公孙渊为大司马、封乐浪公。

景初元年(237年),公孙渊击败前来讨伐的魏将毌丘俭后叛魏,自立为燕王,建年号绍汉,并设置百官有司。

景初二年(238年),魏明帝派遣太尉司马懿率军四万征讨。公孙渊大败,与其子一起为魏军斩杀,燕国旋即灭亡。

燕国存在的时间很短,仅仅两年左右,存在感很低。但从公孙度主政辽东,到公孙渊的燕国覆灭,公孙氏把持辽东也有五十多年的历史。

跟刘备214年入主益州到刘禅263年投降曹魏,近五十年的时间差不多,而且公孙氏控制的辽东区域,并不比蜀汉控制的益州小。有意思的是公孙氏建立的政权也称作绍汉,自以为也是继承了汉室正统。

但由于绍汉政权存在的时间太短,存在感太低,之前的公孙氏政权大多依附于曹魏。特别是具有深远影响的《三国志》并没有专门为其立传,后世也没有把绍汉政权作为独立的存在。

因此,后世习惯把这段历史称作三国时期,把绍汉或者说燕国给彻底省略了。

但辽东地区是中原政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国时期的历史不能够忽视它的存在。

其实,了解这段历史,对于更好的了解三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值得看一看。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赞一下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上一篇: 圆的半径公式是什么(圆的方程的半径公式)
下一篇: 我没有他有天没有地有打一字(猜字谜(1)千言万语()(2)千里相逢()(3)旭日不出()(4)我没有他有,天没有地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