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过失犯罪是什么意思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过失犯罪是什么意思以及什么是意外事件它与疏忽大意的过失有什么区别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再犯罪的定义
罪的行为。它是犯罪学研究用语而非刑法概念。重新犯罪一般具有报复、仇恨、补偿等心理特征,社会危害性大,应当重视对它的预防。对重新犯罪的预防既包括对被判处刑罚的犯罪分子的重新犯罪预防,也包括对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收容教养的人的重新犯罪预防。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二条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从重处罚、从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刑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五条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
二、什么是意外事件它与疏忽大意的过失有什么区别
1、刑法上的所谓意外事件,是指行为人虽然造成了客观上的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过失,而是由于无法预见的原因所引起,这在刑法理论上被称为意外事件。
2、疏忽大意的过失与意外事件之间存在着罪与非罪的本质区别,但在司法实践中,往往难以将疏忽大意的过失与意外事件划清界限,原因就在于疏忽大意的过失与意外事件之间还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
比如说,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行为人事先都没有预见到;对将要发生的危害结果,行为人都持有否定的态度。
而实践中在认定行为人主观罪过形式时,又很难明确的分清行为人在损害结果发生之前,对将要发生的损害后果是否具有预见,以至于在定罪量刑的时候,就可能出现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将那些工作不负责任、敷衍了事,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严重损害的行为按照意外事件处理,使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人逃避了刑罚的制裁;二是也可能将那些虽然具有十分严重损害后果发生的情况,但行为人主观上不存在罪过的意外事件当作过失犯罪处理,形成罪不当罚、“客观归罪”的错误处理结果。
要避免上述错案的发生,就必须认真对案件情况做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运用刑法理论来辨别事实真相,使有罪者罪当其罚,无罪者不受追究。
三、主观犯罪和被动犯罪区别
主观犯罪就是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的主观心理状态,包括:直接故意、间接故意、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
客观犯罪就是犯罪行为的外在表现,如:如何行为、造成何种危害后果,部分犯罪强调危害后果。客观方面在区分此罪与彼罪方面有重大意义。
构成犯罪的必要条件:有危害社会的行为,该行为违反刑法,该行为应该受到刑法的处罚,由于各罪的犯罪构成不同,但概括起来也无非以上三点共性,也是必须要具备的。
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手段)也是少数犯罪的必备条件。犯罪客观方面的事实特征分为两类:一类是必要条件,即任何犯罪都必须必备的条件,如危害行为。另一类是选择条件,即某些犯罪所必须必备的条件或者是对行为构成因素的特别要求。前者指危害结果,后者指包括时间,地点,方法(手段)。
关于本次过失犯罪是什么意思和什么是意外事件它与疏忽大意的过失有什么区别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