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屠夫卖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狼不断地窥视着屠户带着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夫跑了好几里路。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来比划着给狼看,狼稍稍退了几步,可是等到屠夫转过身来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屠夫没办法了,于是他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这样狼够不着),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来取肉。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
就这样狼就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屠夫就(安全地)回家了。第二天拂晓,屠夫前去(昨天挂肉的地方)取肉,远远的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一个吊死在树上的人,感到非常害怕。(屠夫因为害怕)小心地(在树的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树上悬挂着的)是一条死狼。(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已经刺穿了狼的上颚,那个情形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这张狼皮)能值十几两银子,屠夫的生活略微宽裕了。
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狼本来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真是可笑啊!
一个屠户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途中有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跟随屠户)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再次扔骨头,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了下来而先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过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齐追赶屠户。
屠户十分害怕,担心前后遭受狼的夹击。他看见田野里有一个大麦场,麦场的主人在麦场里堆积柴草,覆盖成小山一样。于是屠户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刀。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前面。时间长了,(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十分悠闲。屠户突然跳起,用刀劈砍狼的脑袋,又砍了几刀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正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打算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
身体已经进入了大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他才知道前面的狼是假装睡觉,大概是用这种方法来诱骗敌人。
《狼三则》之释义与背景
第三则故事开篇描述了一个屠夫在傍晚遭遇狼群的情景。屠夫为了躲避狼群的追逐,躲进了一个夜耕者留下的田间休息处。狼从草席的缝隙中伸出爪子,屠夫急忙捉住,但无法杀死它。于是他用小刀割破狼爪下的皮,用吹气的方法使狼失去活力,然后捆绑起来。出来一看,狼已经膨胀得如同牛一般,无法弯曲大腿,合不拢嘴巴。屠夫便将其背回家。如果不是屠夫,谁能想出这样的计策呢?这三件事都发生在屠夫身上,说明屠夫的残忍在杀狼时同样适用。
注释:暮:傍晚;夜耕:夜晚耕作;为:被;遗:留下;伏:躲藏;去:离开;盈:满;不盈:不满;负:背;行室:农民在田中的草棚;苫:草席;豕:猪;方:才;则:就;股:大腿;乌:哪里;顾:但是;死之:杀死它。
《狼三则》的作者是蒲松龄,他是清代杰出的文学家和优秀短篇小说家。出生于书香世家的他,早年曾试图通过科举入仕,但屡试不第,只能以教书为生。蒲松龄对民间的鬼神故事充满兴趣,为了搜集素材,他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以故事代茶钱的方式,收集了大量离奇的故事。《聊斋志异》中的许多故事都来源于此。
原文中的另一段描述了一个屠夫回家的故事。途中遭遇一只狼,屠夫害怕并展示肉给狼看,试图让它离开。但狼仍然跟随他。屠夫思考后,决定把肉挂在树上,假装没有肉了。狼便停止跟随。第二天早晨,屠夫取回肉时,发现树上挂着一只死狼,原来狼口中含着肉被钩刺在了树上。这个故事让人啼笑皆非,狼因为贪婪而丧命。另外两个故事也描述了屠夫如何巧妙地对付狼的故事。这些故事都展示了人与自然的斗争以及人性的智慧与勇气。
狼之一则注释及翻译
一位屠夫在完成了一天的生意后回家,天色已晚。突然,一匹狼出现在他的视线中,眼中似乎闪烁着贪婪的光芒,盯着屠夫担子上新鲜的肉。狼的口水几乎要滴出来,尾随着屠夫走了好几里路。屠夫心生恐惧,于是拿起屠刀威慑狼。狼稍微退却了几步,但当屠夫继续前行时,狼又跟了上来。屠夫无奈,心生一计,狼想要的只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待明早再来取。于是他将肉挂在树上,向狼展示空担子,狼见状停下来了。屠夫才得以安全回家。第二天,屠夫看到树上悬挂着一条死狼,原来是狼贪婪地想要吃肉,结果反而因此丧命。
注释:货即出售、欻为忽然、瞰为窥视等。昂表示昂贵、罹遭遇祸患等。蚤通“早”,表示早晨。直通“值”,意为价值等。垂涎表示极度渴望的状态等。诸表示“之于”的意思。逡巡因为有所顾虑而徘徊或后退等。昧爽表示黎明等。颚口腔的上膛等。
狼之二则注释及翻译分析
屠夫夜晚回家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只剩下一些骨头。途中遭遇两只狼,尾随着他走了很远。屠夫感到害怕,投骨头试图让狼停下来,但这一行为似乎刺激了狼的欲望,它们更加激烈地追求他。屠夫面临危机,他看见田野中有一个麦场,场主堆积了大量的柴草。于是,他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刀。狼不敢上前,只能瞪眼盯着屠夫。过了一会儿,一只狼似乎失去了耐心离开了,另一只则像狗一样蹲坐在屠夫面前。屠夫趁机发起攻击,杀死了这只狼。当他转身看时,发现另一只狼在柴草堆后打洞,企图从后面攻击他。屠夫立即砍断了狼的大腿,又杀死了一只狼。他意识到之前的狼是在假装睡觉以迷惑他。这两只狼狡猾而贪婪,但最终都被屠夫的机智和勇气所击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恶势力时要勇敢且机智。
注释:屠表示屠夫的职业、归是回家的意思等。顾表示回头看、积薪指堆积柴草等。苫蔽成丘意为覆盖成小山的样子等。眈眈表示瞪眼盯着等状态。暴突然的意思等。“盖”表示原来是等承接词的意思。“黠”意为狡猾。“顷刻”表示一会儿的时间等。“禽兽之变诈几何”表示禽兽的欺骗手段有限等。“意暇甚”表示神情悠闲的样子等。“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表示企图从后面攻击等动作。“一词多义意”在此表示神情与企图两种含义等。“虚词的用法”描述了文言文中虚词的应用方式等。“使动用法”描述了动词的使动用法等。“省略句”是文言文中的一种句式特点等。
《狼三则》启示和思考
这段叙述分为三个层次,描绘了一名屠夫在傍晚遭遇狼的情景。一开始,屠夫在回家的路上被两只狼盯上,面对危机,他采取了妥协的策略,试图通过满足狼的贪欲来脱险。狼的贪婪本性暴露无遗,屠夫的退让策略宣告失败。
随着危机的加剧,屠夫陷入了生死抉择的境地。他意识到一味的退让并非良策,唯一的出路就是勇敢地对抗狼。于是,他利用智慧改变了不利的局面,勇敢地面对狼的挑战。他机敏地利用地形优势,改变了狼并驾齐驱的局面,避免了前后受敌的困境。这一层展示了屠夫的智慧和勇气。
接下来,屠夫与狼展开了一场智斗。狼试图通过假象迷惑屠夫,但屠夫保持警惕,最终抓住机会一举击败狼。这一过程中,屠夫领悟到了狼的欺诈本性,也明白了只有了解敌人,才能避免上当受骗。他也明白了满足一时的胜利并非真正的胜利,还需要警惕暗藏的敌人。这一部分的描述揭示了屠夫的成长和领悟。
故事中的屠夫面对狼的威胁时采取了妥协和对抗两种策略,最终凭借智慧和勇气战胜了狼。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对待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勇敢斗争、善于斗争。故事也揭示了狼的贪婪和欺诈本性。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理解到在面对危机时,我们需要保持警惕、冷静思考,利用智慧和勇气来解决问题。这个故事来自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通过描绘人与狼的斗争展现了人性的智慧和勇气。《狼》这个作品也启示我们要警惕坏人的狡猾手段,锻炼出慧眼识人的能力。蒲松龄以自己的切身经历为基础创作了这部作品,通过对狼和人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和科举制度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