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东辰安华知识网是一个专业分享各种生活常识、知识的网站!
文章425587浏览50990387本站已运行915

三国演义有哪三国(三国演义中三国是指哪三国)

大家好,关于三国演义有哪三国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三国演义中三国是指哪三国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三国演义中,三国指的是哪三国
  2.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个“三国鼎立”
  3. 三国演义中三国是指哪三国
  4. 三国的历史是中国还是日本

三国演义中,三国指的是哪三国

三国鼎立,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汉、吴三国,三分天下,成犄角对峙局面。

魏国:三国时期的魏朝(220年-265年),多称曹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一国。延康元年(220年),曹操死后,曹操之子曹丕逼汉献帝退位、篡夺汉室政权,曹魏始建。

蜀国:蜀国(221年-263年),即蜀汉、又称季汉。魏黄初二年(221年),刘备在四川(蜀地)成都称帝,续汉之大统,国号“汉”,史称蜀汉或季汉。

吴国:东吴(229年—280年)即三国时代的吴国,亦称孙吴。黄龙元年(229年)四月,孙权称帝,国号吴,改元黄龙,是为吴大帝,则东吴也应始于此年。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个“三国鼎立”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谐之魂。日前,中央社院第一副院长潘岳所作《中国五胡入华与欧洲蛮族入侵》一文,讲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各族人民交融形成命运共同体并重建大一统国家的故事,解析为何日耳曼蛮族入侵罗马后却无法再造统一欧洲的原因。本文摘自其中。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听到这里,你是否想起了那部家喻户晓的“三国演义”?也许你以为,中国历史就这一部区区“三国”。其实,中国历史上有多个“三国鼎立”阶段。那又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中国历史“分久必合”而源远流长呢?

真实的多个“三国鼎立”

其实,“三国”也就60年,且是中国历史最落后的时段。中国人口在明朝晚期玉米土豆没引进来时,一直是两千万到六千万间,可三国时人口竟降到一千万,书中那些动辄几十万大军之战全是演义。除了曹氏父子文治武功外,三国决不能与之后300年壮阔史诗相提并论。在那300年中,出现过好几次更大规模的“三国鼎立”。其中的政治局面之复杂,君臣将帅之智勇,兵员规模之宏大,历史影响之剧烈,更非“三国演义”能比拟。有东晋据江南,与匈奴刘氏汉赵、羯人石氏后赵三国鼎立;有东晋与鲜卑慕容前燕、氐人前秦三国鼎立;有东晋与羌人姚氏后秦、鲜卑慕容后燕三国鼎立;有刘宋据江南,与匈奴赫连大夏、鲜卑拓跋北魏三国鼎立;有齐梁据江南,与东魏、西魏三国鼎立;还有陈朝据江南,与高氏北齐、宇文氏北周三国鼎立。

乱世中的“变”与“不变”

300年间,五胡十多个政权中,先有氐族的前秦,后有拓跋鲜卑的北魏统一了整个北方,虽屡经纷争与分裂,最后还是实现了内部整合,并融合了曾经代表正统的南朝,继承了秦汉中央集权超大规模国家形态,奠定了融合胡汉的隋唐大一统王朝。从地理气候上说,每当草原寒潮来临时,北方的游牧族群都会向南迁徙。从资源禀赋上说,草原地区所能承载的人口只是农耕地区的十分之一,游牧族群必须从中原获取粮食、茶叶、丝麻织品以维持生存和开展贸易。中原对周边族群强大的吸引力之一是先进的农业和手工业。与更北的族群愿意向西发展不同,漠南族群更想与中原融合。他们与中原共享一个经济交通网络,更容易在荒年获得粮食,更容易以低廉成本进行贸易,从而多次形成经济社会共同体。北方五胡族群不仅军事占优势,人口数量也占优势,完全可以按照老习惯“牧马中原”,完全可以“胡化”汉人,但他们却主动选择了一条“汉化之路”。“汉化”不是“被汉人同化”的意思。五胡族群之所以执著于“汉化”,是因为汉文明之精髓在于长治久安的超大规模政治体的构建。游牧族群虽具有军事优势,但若不是吸取了汉文明的制度经验,是无法战胜自诩“正统”的南朝的。“汉制”不是“汉人”的习惯法,而是一种无偏私的理性制度。夷与夏不是看血脉看习俗,而是看文明看制度。即便是汉人,不去继承发扬“汉制”精神,也会失去华夏传人的资格。久而久之,从地理到经济,从民俗到语言,从文化到制度,1500年后,一个囊括东北亚的政治共同体最终形成。300年间改变历史的英雄故事数不胜数,但故事不变的主题都是“统一”。有闻鸡起舞、中流击楫的刘琨与祖逖;有石勒与汉人军师张宾的“邺城对”;有前燕、前秦与东晋北伐争雄的几场大战;有王猛作为“苻坚之管仲”、慕容恪作为“前燕之霍光”、刘裕作为“司马德宗之曹操”的几大英雄之大智大勇;有苻坚率百万大军渡江的气势及被杀前的从容;有崔浩助北魏统一整个北方……

南京“闻鸡起舞”雕塑

从“三国鼎立”到“分久必合”

是什么让中国再次“分久必合”?文明逻辑最为关键。经300年不停歇地混居融合,胡汉族群最终形成了新的民族共同体——隋人与唐人。今日北方中国人,其血脉都是胡汉融合,即便是汉人也是商周时诸夏与周边各族群融合成的大族群。在这样的大融合中,不是谁同化谁,而是多方的互化。政权旋生旋灭,族群旋起旋落,由于任何族群上台都坚持混居融合政策,“汉人”数量也就越融越多了。不理解这样的史观,就不会理解为什么五胡君主虽然习俗上皆有祖风,但政治楷模却是汉人诸帝而不是自己的英雄祖先。不理解这样的史观,就不能理解五胡为什么非要以“华夷大一统”为理想。

太原:北方中国人

不同史观来自于不同文明。中国五胡弘扬了中华文明“合的逻辑”。秦之所以能逆流而上统一六国,汉之所以在“暴秦”舆论下还坚持“承秦制”,正是因为战国300年的超大规模战争让民间达成了“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的共识。中国不是没经历这个阶段,而是经历过并抛弃了这个阶段。政治统一乃是文化多元存在的基础。政治一体越巩固,多元文化反可以尽情伸张个性;政治一体越脆弱,多元文化越会彼此互搏而最终消亡。一体与多元,并非此消彼长而是同弱同强。不理解一体与多元的辩证关系,就会既分割了世界也搞乱了自己。

也许你会说,中国东晋南北朝300年的故事,政权、人物、事件太多太杂,一看就乱,一乱就烦,是一段最难写清的历史。而中华民族的重新塑造,中华文明的转型升级,密码恰恰蕴藏在这300年中。如果没勇气走进去看看,转转,站站,就无法找到自己的出处。在华夏大地上,任何统治者,谁要放弃了大一统,就等于失去了合法性。

这正是300年中的关键之处。

三国演义中三国是指哪三国

《三国演义》中的三国是指魏、蜀、吴这三个国家,其领导人分别是曹操、刘备和孙权。东汉末年出现许多割据势力,其中魏国、蜀国和吴国是最具有实力的割据政权,他们相互制约,明争暗斗,让东汉以最快的速度灭亡,从而出现混乱的三国时代。

三国的历史是中国还是日本

这是中国古代的一段历史。东汉末年爆发了黄巾起义,虽然被镇压,但也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造成了封建军阀割锯的局面。各个军阀间攻伐不断,最后剩下曹操集团,孙权集团和刘备集团三个较大军阀集团各自割锯一方,相互混战。

后来刘备在蜀称帝,为蜀国,曹操之子曹丕废汉献帝称帝,号大魏,孙权称帝建立吴国。

最后魏国的司马昭父子先后灭蜀、吴,建立晋朝。

三国就是那个时候中国的一段历史。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赞一下
东辰安华知识网
上一篇: 千山暮雪的结局啥意思(千山暮雪续集的大结局是讲的什么)
下一篇: 兰陵王妃大结局.(兰陵王妃大结局是什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隐藏边栏